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室發布了中國腦卒中防治指導規范。
規范指出,腦血管病已躍升為國民死亡原因之首,而腦卒中是單病種致殘率最高的疾病。
腦卒中一級預防要做些什么?除了改善生活方式外,規范還進行了其他詳細指導。
1. 高血壓:高危人群血壓超130/80 mmHg,開始降壓治療
≥35歲居民每年應至少測量血壓 1 次。
對于10年心血管疾病風險≥10%,合并2型糖尿病或慢性腎臟病,若血壓≥130/80 mmHg 者,建議應用降壓藥物,使血壓降至 130/80 mmHg 以下。
對于 10 年心血管疾病風險<10%且血壓≥140/90 mmHg 者,應用降壓藥物。
為改善依從性和血壓控制,建議采用家庭自測血壓。
腦卒中一級預防的一線降壓藥物包括鈣拮抗劑、利尿劑、ACEI/ARB。
2.糖代謝異常:盡早識別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高危人群建議盡早進行糖尿病篩查。
有腦卒中危險因素者,應定期檢測血糖,包括測定糖化血紅蛋白和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盡早識別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
推薦控制目標為空腹血糖 4.4~7.0 mmol/L,餐后血糖<10.0 mmol/L。
3. 血脂異常:起始宜應用中等強度他汀
≥20歲成年人至少每 5 年測量1次空腹血脂。≥40歲男性和絕經期后女性應每年進行血脂檢查,并評估 10 年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風險。
對于缺血性心血管病及缺血性腦卒中的高危人群,則應每3~6個月測定1次血脂。
對于ASCVD極高危者,他汀治療LDL-C目標值應<1.8 mmol/L或降低≥50%。
藥物治療首選他汀類調脂藥物,起始宜應用中等強度他汀。
4.心房顫動:評估腦卒中風險
對于首次就診的年齡>65歲的患者推薦主動進行心房顫動篩查。推薦對所有心房顫動患者進行CHA2DS2-VASc評分卒中風險評估。
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包括風濕性二尖瓣狹窄、機械瓣合并心房顫動,推薦口服華法林(INR 2.0~3.0)進行抗凝治療。
若不能正規監測 INR 值,可考慮使用新型抗凝藥物。
心房顫動(CHA2DS2-VASc≥2 分)合并終末期腎病或透析的患者,推薦使用華法林進行抗凝治療。
伴有左心室附壁血栓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可以考慮應用華法林預防腦卒中。
對于卵圓孔未閉患者,不建議使用抗血栓與導管封堵治療進行腦卒中一級預防。
對于竇性心律且無其他抗凝適應證的心力衰竭患者,不建議常規抗凝治療。
既往發生過栓塞事件的二尖瓣狹窄患者或伴左心房血栓的二尖瓣狹窄患者,建議使用華法林抗凝治療。
5. 無癥狀性頸動脈粥樣硬化
建議對>40 歲的人群進行腦卒中危險因素(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房顫、吸煙史、明顯超重或肥胖、缺乏運動和腦卒中家族史)篩查;
對于年齡>40 歲的高危人群(危險因素≥3個)做頸動脈彩超檢查。
不推薦對低危人群常規進行篩查。
對于頸動脈彩超僅發現內膜增厚的人群,建議首先改變生活方式(如戒煙、適量運動和低鹽、低脂、低糖、低熱量飲食),并每年復查頸動脈彩超 1 次。
確診的無癥狀性頸動脈狹窄(狹窄≥50%)患者應當每天給予他汀類藥物和阿司匹林。
6. 偏頭痛:降低發作頻率可減少腦卒中發生
高頻發作先兆偏頭痛的女性患者應當考慮避免應用口服避孕藥,尤其是那些包含雌激素的藥物。
降低偏頭痛發作頻率可能可以減少腦卒中發生,但不建議過度使用血管收縮藥來治療偏頭痛。
目前無充分證據顯示卵圓孔未閉封堵術可以預防偏頭痛患者發生腦卒中。
7. 睡眠呼吸障礙
對于成年人(尤其是腹型肥胖、高血壓、心臟病或藥物抵抗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應詳細詢問病史,評估是否有睡眠呼吸障礙,必要時行睡眠呼吸監測。
通過持續氣道正壓通氣等方法治療睡眠呼吸暫停來降低腦卒中風險可能是合理的,盡管其有效性尚不明確。
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