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兩天就中秋了,每年老生常談的話題就是月餅。
全國不乏好吃的月餅,各式口味層出不窮,那就跟隨著臺臺的腳步一起走遍全國,來看看中國最好吃、最獵奇的月餅到底在哪里?順便看看你家鄉的月餅上榜了嗎?
01 | 廣式月餅
廣式月餅,占據了月餅界小半壁江山。區別于其他月餅,泛著油光的糖漿皮是它最大的標志。糖漿的好壞決定了月餅的口感和賣相。不僅如此,廣式月餅里的餡必須厚實。
廣式月餅的挑選也有鄙視鏈,比如紅蓮蓉月餅你得選蓮香樓的,畢竟以蓮制餡就是人家先發明的;白蓮蓉月餅得選榮華酒家的。
還有五仁月餅,先別急著吐槽五仁餡。正宗的廣式“五仁”,只有杏仁、核桃仁、芝麻仁、橄欖仁、瓜子仁。市面上很多黑心商家都以次充好,導致市面上的大部分五仁月餅都不是原本的味道。
如果你嘗過吳川的金九火腿五仁月餅,你肯定會為自己討厭五仁的行為瘋狂打臉,味道完勝普通五仁,好吃絕了~
02 | 蘇式月餅
深受包郵區人民喜愛的蘇式月餅,原名酥式月餅,帶著蘇式糕點小家碧玉的感覺,也是月餅界唯一能和廣式硬皮月餅分庭抗禮的代表。
它的酥皮白色中泛著金黃,看上去非常有光澤,咬一口又薄如蟬翼,酥皮撲簌簌地往下掉,真酥·到掉渣。
蘇式月餅的餡料分為甜咸兩種。甜月餅以烤為主,而咸月餅則更偏向烙。蘇式月餅的四種甜口代表:清水玫瑰、精制百果、白麻椒鹽、夾沙豬油,每一款都可圈可點。
03 | 包郵區鮮肉月餅
鮮肉月餅是很多老上海人的心頭愛。它沒有什么明確的賞味時間,上海人一年四季都能買到新鮮的鮮肉月餅。
光明邨的鮮肉月餅是真火,到了中秋前后兩個禮拜,淮海中路上就排滿了人,打底四五小時起,即使是臺風天也阻擋不了上海人的腳步。但,人家也是真好吃。鮮肉月餅就要吃新鮮出爐的,冷了以后再復烤就沒有靈魂了。剛出爐的鮮肉月餅,冒著好聞的熱氣,一咬開肉汁四濺,餅香混合著肉香,實在誘人。
喜歡“螺螄殼里做道場”的上海人,在基礎的鮮肉月餅上搞起了花樣,升級成了小龍蝦鮮肉、腌篤鮮鮮肉、蟹粉鮮肉,但傳統鮮肉絕對YYDS。
蘇州的鮮肉月餅也好吃絕了,尤其是長發西餅的,肉餡調得比較淡,更突出的是鮮味。杭州的鮮肉月餅個頭比較小,往里加點榨菜,口感更加清爽。
04 | 甬式苔菜月餅
包郵區里,甬式苔菜月餅也很受歡迎。它選用的是優質冬苔,配以芝麻油、芝麻、瓜子仁、桃仁等餡心調成椒鹽味,顏色翠綠,咸里透鮮。
想吃到正宗的得去三陽百貨買,人家主打的就是寧式糕點,或是去上海龍華寺購買,也特別好吃。
05 | 京式月餅
皇城根下出生的京式月餅,自帶貴氣。京式月餅有四種,分別是提漿、自來白、自來紅及翻毛月餅。
老北京人偏愛自來紅、自來白。它們的得名來自于不同的外皮顏色,自來紅是燙面制成的,呈金色;自來白則是冷水面團,是干凈的白色。內里則是清一色白糖、冰糖渣、果仁為餡。
現在的自來紅、自來白在舊時基礎上已經做了升級,桂花、青紅絲等各種果脯果料相映成趣,質地也更疏松,吃上去甜津津的。
06 | 滇式月餅
滇式月餅,明末清初才出現,它的餅皮酥而不散,有“硬殼月餅“的稱號。它最擅長就地取材,把云南當地盛產的鮮花和云腿都包進了月餅里。
云腿月餅選用宣威火腿最好的部分,肥瘦相間的火腿,配以蜂蜜和豬油。一口咬下,餅皮撲簌簌間,先抵達舌尖的是蜂蜜的甜味,細細咀嚼下,火腿的咸香就迸發出來了,油潤但又不膩。
還有更高階的版本,云腿餡和玫瑰或蛋黃甚至松茸強強聯手,被包在一起,咸淡相宜,食而不膩。
至于自身帶著浪漫風情的鮮花餅,處理過的新鮮花瓣全都包入內心。一入口,強烈的玫瑰花味掠奪了口腔,沁人的花香在嘴里縈繞。
07 | 港式奶黃月餅
前幾年,美心的流心奶黃月餅曾風靡一時,那時候誰家能收到一盒美心的奶黃月餅,都是面子的象征。
不過其實真正的奶黃月餅創始人是半島酒店,1986年他們就先推出了奶黃月餅。餅皮被烤制得焦黃誘人,用手輕輕掰開,濃香的奶黃從中間滑出,甜蜜的口感里還夾雜著沙沙的咸蛋黃味。
臺臺吃的時候,喜歡先用微波爐叮一下,流心變得溫熱,更加好吃。
08 | 港式冰皮月餅
冰皮月餅是香港大班面包西餅公司,1989年首創推出的。
它的外皮是用糯米粉制成,內里多為水果餡和奶油餡,無需焗烤,吃上去像冰冰涼涼的糯米糍。比起廣式月餅重油的特點,吃它的負擔也少了很多,口感也很清爽。
09 | 潮式月餅
潮式月餅又叫“朥餅”,朥即潮汕方言中的豬油。潮式月餅和蘇式月餅一樣是酥皮,
在做皮和做餡料中,豬油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它也是重油重糖的代表。
內餡基本以甜的為主,主要代表餡料有綠豆沙和烏豆沙。比起綠豆沙的細膩和綿密,芋餅的口感則更敦實一點,皮酥餡細。
10 | 內蒙古豐鎮月餅
長得像曲奇餅干的豐鎮月餅,只有餅,里面是沒有餡的。沒有繁瑣的包裝、更符合北方人豪爽、不拘小節的特點。胡麻油和白砂糖的相互融合,炭火炙烤的焦香四溢,都催化成了豐鎮月餅的焦黃松軟和香甜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