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外向運動(大腿外展)是由單關節(臀中肌和臀小肌)和雙關節纖維(闊筋膜張肌和臀大肌)來完成的。
這些力的協調中心位于闊筋膜張肌上。
該cc點對應的針灸穴位是足陽明胃經的髀關穴及闊筋膜張肌的觸發點。
【髀關穴的位置】位于人體大腿前面,當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屈股時,平會陰,居縫匠肌外側凹陷處。即:在股前區,股直肌近端、縫匠肌與闊筋膜張肌3條肌肉之間凹陷中。
【取穴方法】平臥,作髂前上棘(髂骨最前點)與髕骨外側端的連線,再平會陰作水平線,兩線相交處,即為髀關穴。
膝外向運動(阻礙膝蓋向外偏移)是由單關節(股二頭肌短頭)和雙關節纖維(股二頭肌長頭和闊筋膜張肌的脛束;這些肌肉的肌腱附著于腓骨和脛骨上)來完成的。
這些力量的協調中心位于骼脛束近股二頭肌短頭起點處。
該cc點對應的針灸穴位是足少陽膽經的風市穴及股二頭肌的觸發點。
【風市穴的位置】位于人體大腿外側部的中線上,當腘橫紋上7寸(直立,手下垂于體側,中指尖所到處即是。)
【取穴方法】仰臥位,在大腿外側的中線上,兩手自然伸直時,在大腿外側部的中線上,中指尖處,按壓有酸脹感。
距骨外向運動(踝關節向外移動;但首先穩定踝關節,阻止其向內側方向扭曲)是由單關節(第三腓骨肌)和雙關節纖維(趾長伸肌)來完成的。
這些力量的協調中心位于第三腓骨肌在趾長伸肌的起點處。
該cc點對應的針灸穴位是足陽明胃經的豐隆穴和趾長伸肌的觸發點。
【豐隆穴】位于足外踝上8寸(大約在外膝眼與外踝尖的連線中點)處。 【快速取穴】在小腿外側,外踝尖上8寸,脛骨前肌的外緣。犢鼻穴與外踝尖連線中點。穴位一般比周圍要敏感,按摩豐隆穴時會有輕微疼痛感。
【準確取穴】從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這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后取這條線的中點,接下來找到腿上的脛骨,脛骨前緣外側1.5寸,大約是兩指的寬度,和剛才那個中點平齊,這個地方就是豐隆穴,每天按壓1到3分鐘。
足外向運動(腳)(腳趾偏離中線張開)是由單關節(足背骨間肌)和雙關節纖維(趾長伸肌)來完成的。
這些力量的協調中心位于第3和第4足背骨間肌上。
該cc點對應的針灸穴位是足陽明胃經的陷骨穴及足背骨間肌的觸發點
【陷谷穴的位置】位于人體的足背,當第2、3跖骨結合部前方凹陷處。
【取穴方法】正坐垂足或仰臥位,在第二、三跖趾關節后方,二、三跖骨結合部之前的凹陷中取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