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失衡危害體態,最常見的是骨盆前傾、后傾、上下傾斜、旋轉4種失衡狀態(圖3-3-2)
(一)骨盆前后傾斜
骨盆前、后傾斜在視覺上最容易辨別,是很多女性面臨的問題。正常骨盆位置向前傾斜一定的角度。骨盆前傾是骨盆位置偏移的病態現象,最明顯的癥狀是臀部后凸和小腹前凸,即使患者的腰臀比、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和體重都在正常范圍,小腹仍舊前凸(圖3-3-3)。
骨盆向前的運動時,腹部會向前突出,而恥骨聯合則會下降。完成這一動作所需要的肌群主要為豎脊肌群和髂腰肌。站姿狀態下,股骨及脊椎處于固定狀態,此時豎脊肌群將骨往上拉,腰椎呈現向前彎曲,同時髂腰肌協同讓骨盆發生向前的運動。此外,骨盆前傾會使身體兩側的多裂肌收縮,髖關節外旋肌群、上腹肌群等伸展。
骨盆后傾時,所需的主要肌群為臀大肌、腘旁肌。動作開始時,這兩個肌群收縮,使坐骨向下移動,同時髖關節外旋肌群及外展肌群協同,髂腰肌伸展,骨盆得以后傾。
1.骨盆前傾 如果長期處于骨盆前傾的狀態,那就需要引起注意。一般骨盆前傾除了臀部后凸以外,小腹也會前凸(圖3-3-4),并且由于下背部長期處于緊張狀態,也常會出現下背痛。因此進行腹肌的強化和下背部肌肉的放松是十分必要的。
2.骨盆后傾 骨盆后傾的人往往腘旁肌緊張度高,臀部肌肉力量弱(圖3-3-5)。此外腰部肌肉包括髂腰肌也相對薄弱,因此應對腘旁肌進行放松。當出現骨盆后傾的時候,很大概率也會出現駝背。
(二)骨盆上下傾斜
骨盆上下傾斜主要表現為單側骨盆偏上,另一側則隨之下沉。原因多是單側腰部、腹部肌肉過于緊張。此外還有可能是單側外展肌緊張度高導致該側骨盆下降,而另一側抬高(圖3-3-6)。
對于骨盆而言,上升與下降是相對的動作,如果骨盆一側上升,那么另外一側肯定會相對下降。想要上升骨盆某一側主要涉及腹外斜肌、腹內斜肌和腰方肌。腰大肌、豎脊肌群也會協同運動,使得側腹彎曲,將同側的骨盆往上拉。
一側上升的同時另一側下降,涉及臀中肌及臀小肌等,為了保持身體的平衡,側腹肌也會伸展,讓此側骨盆下降。
(三)骨盆旋轉
骨盆旋轉,相當于在水平的角度骨盆以脊柱為軸心進行旋轉,一般為腹斜肌及腰部肌肉左、右伸縮程度差異所致(上圖3-3-7),整個人可能都處在向特定方向偏轉的狀態。骨盆旋轉需要進行以下步驟:一側腹外斜肌收縮使得骨盆往后方移動,同一側多裂肌、臀大肌、腘旁肌和對側髂腰肌協同運動,最終使骨盆水平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