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雖然我們身邊患癌的人似乎都是突然間查出來的,但是癌癥并非一蹴而就的疾病,而是有著漫長的發(fā)展過程,是一種慢性病。
癌前階段:癌細胞從出現(xiàn)到發(fā)展為米粒大小,該過程一般需要超過10年;
癌癥早期:腫瘤從米粒大小發(fā)生到花生米大小,該過程一般需要1-3年;
癌癥中晚期:只需要5-8個月。
事實上,像結直腸癌,胃癌、食管癌、乳腺癌等很多癌癥都有早期的預警癥狀。
答:癌癥的發(fā)生原因比較復雜,是外因和內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內因就是指基因遺傳因素)。但多數(shù)癌癥是可以通過改變不良生活方式來預防的。
流行病學家估計,癌癥死因中1/3 與吸煙有關,1/3 與不良生活與飲食習慣有關,只有1% ~5% 的癌癥具有遺傳傾向性。因此,可以說癌癥也是一類生活方式疾病,所以起來,我們去郊外散步去!
答:心理因素在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研究發(fā)現(xiàn),常常壓抑自己情緒的人更容易患癌癥。所謂“千保健,萬保健,心態(tài)平衡是關鍵”。
據統(tǒng)計,大約有近70%的癌癥患者發(fā)病與不良心理情緒有關。肺癌與情感釋放受到限制有關,乳腺癌與情感的異常釋放有關,同樣,在肝癌、宮頸癌、結直腸癌、胃癌等惡性腫瘤中也有類似的發(fā)現(xiàn)。
答:超重或肥胖不會直接導致癌癥,但會增加患某些癌癥的風險。比如脂肪(特別是腹部)可增加患結腸癌、子宮內膜癌及胰腺癌的風險。根據統(tǒng)計,當超重 13-16kg 時,患癌風險最高的依次是:膽囊癌、腎癌、宮頸癌、甲狀腺癌和白血病。
肥胖的特征之一是具有低度的慢性炎癥狀態(tài),這種慢性炎癥可促進癌癥發(fā)生。有研究證明,減少絕經后女性體重和超標的脂肪含量,可避免15%~20%的絕經后乳腺癌。
答:總體上看,素食者和肉食者相比,總的癌癥發(fā)病風險降低18%,總的死亡率降低9%。
1、素食者攝入的植物性食物中含有豐富的防癌營養(yǎng)素。
2、素食避免了動物食物中的高能量以及紅肉加工肉中含有的潛在致癌物。
3、素食者往往不會肥胖,所以上述中肥胖致癌的風險對瘦子就不管用啦。
4、素食雖對預防慢性病有很好的作用,卻不一定適合每個人。我們在此提倡建立一種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平衡膳食習慣。
答:近年來“家庭癌”現(xiàn)象有明顯增加的趨勢,他們既可以同時發(fā)生,也可以先后出現(xiàn),其患癌部位可以相同,也可能不相同。但是到目前為止,大多數(shù)學者都認為癌癥不能傳染。
癌癥本身并不直接具有傳染性,但有4種導致癌前病變的病毒和細菌有一定的傳染性: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幽門螺旋桿菌、人乳頭瘤病毒(HPV)。
答:目前,癌癥“殺手榜”前五有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結直腸癌。
據數(shù)據統(tǒng)計,肺癌是目前中國男性死亡的第一癌種。女性第一癌癥殺手則是乳腺癌,第二也是肺癌。
答:這是因為健康體檢不等于防癌體檢。健康體檢通常不包括腫瘤篩查,只能針對已經發(fā)生的臨床病變進行檢查和診斷,而早期癌變時間長,較為隱秘。因此健康體檢雖然也能檢查出一部分癌癥早期患者,但由于對體檢對象和醫(yī)生的要求都很高,因此很容易出現(xiàn)“漏網之魚”。
一般所說的防癌體檢是由大到小篩查腫瘤的過程,和普通體檢相比,它更具有針對性,發(fā)現(xiàn)問題后將范圍一步步縮小。但防癌檢查并不是以項目多取勝,關鍵要有針對性。例如防乳腺癌,35歲以上的女性應每兩年做一次乳腺專科檢查。防結直腸癌,中年以上的人群應每年定期作結腸鏡檢查。
答:不能。這涉及到藥物的有效成分和劑量問題。中藥基本是一副一副的服用,其中真正有效是的什么,有效劑量是多大,目前還沒有確切數(shù)據來支撐,完全靠經驗來指導,沒有科學證據。
中藥主要用于腫瘤輔助治療,比如患者正在接受化療,可以運用中藥減少化療帶來的嘔吐、腹瀉等副作用;還有就是,患者經過手術等綜合治療后,可以服用一些中成藥調節(jié)免疫力,控制疾病的復發(fā),而且都是在醫(yī)院接受正規(guī)治療的前提下。
答:酒精已被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列為人類致癌物,酒精飲料導致各種癌癥發(fā)生的程度取決于飲用的量,而與酒精飲料的類型無關。
酒精飲料是口腔癌、咽癌、喉癌、食管癌、男性結直腸癌和乳腺癌的病因之一,此外也很可能是肝癌和女性結直腸癌的病因之一。
答:目前尚無科學研究證據顯示生氣或胸口疼與乳腺癌發(fā)生相關。而且絕大部分乳腺癌的早期臨床表現(xiàn)為無痛性乳房腫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