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父母,最希望的恐怕就是希望自己的寶寶健康快樂成長了。而最擔心、最令你抓狂的也一定數寶寶發燒了。寶寶發燒,可輕可重。每當看到寶寶小小的臉蛋被燒的紅紅的,做為父母的我們除了擔心,更多的是無可奈何。你可知道,發燒未必需要吃退燒藥?你可知道有些方法比抗生素更合理?寶寶發燒時,看著他的小腦門被扎的到處是針眼,你是否想過學習一些痛苦更加小的方法?那么,現在就跟當歸中醫一起來學習一下中醫是怎樣解決寶寶發燒的吧~
1.孩子風寒發燒
家長如何判斷孩子是風寒發燒
風寒發燒的中醫辨證要點:清鼻涕,清稀痰,淡紅舌,不出汗。
判斷孩子是否風寒發燒,一定要完全符合以上證型,才可以確定,只要有一個不符合就要繼續辨證,比如說孩子的鼻涕、痰液不是清稀的,而是黃的,就說明是化熱了;或者孩子的舌頭是紅色的,也說明是化熱了;或者孩子老是出汗,也不是風寒發燒,家長一定得綜合起來判斷才行。
治療孩子風寒發燒的食療方:蔥姜豆豉湯
配方:蔥白1 段(留根須)、生姜2片(帶皮)、淡豆豉(藥店買)5 克。
用量:三歲以內的孩子,一次喝小半碗。三歲以上的孩子一次喝半碗。六歲以上的孩子一次可以喝多半碗或者一碗。酌量頻服,服后汗出熱退即可。
具體方法:蔥白切成3厘米長短的一小段,鮮姜切成一元硬幣大小、薄厚的2片,放5 克淡豆豉,煮開鍋后再熬5分鐘即可。飯后半小時左右服用。
2.孩子風熱發燒
家長如何判斷孩子是風熱發燒
風熱發燒的中醫辨證要點:黃濁涕,黃黏痰,紅腫痛(舌頭、咽喉、扁桃體、淋巴結),微有汗。
治療孩子風熱發燒的食療方:菊薄豆豉湯
配方:菊花6克、薄荷6克、淡豆豉5克。
用量:三歲以內的孩子,一次喝小半碗。三歲以上的孩子一次喝半碗。六歲以上的孩子一次可以喝多半碗或者一碗。酌量頻服,服后汗出熱退即可。
具體方法:菊花、薄荷、淡豆豉用水煮,煮開鍋后再熬5分鐘即可。飯后半小時左右服用。
3.孩子積食發燒
家長如何判斷孩子是積食發燒
積食發燒的中醫辨證要點:不想吃,肚子脹,口異味,紅厚黃,便不調,睡不香。
事實上,除了上邊提到的三點之外,積食的癥狀還有:嘔吐酸臭或不消化食物、口腔潰瘍、手足心熱、汗出以及過敏等,但這些都不是必然出現的,所以家長主要還是以上述三組癥狀作為判斷證型。
治療孩子積食發燒的食療方:山楂陳皮大麥湯
配方:山楂8克、陳皮6克、大麥8克。
用量:三歲以內的孩子,一次喝小半碗。三歲以上的孩子一次喝半碗。六歲以上的孩子一次可以喝多半碗或者一碗。酌量頻服,服后汗出熱退即可。
具體方法:山楂、陳皮、大麥用水煮,煮開鍋后再熬5分鐘即可。飯后半小時以上服用。
4.孩子夾驚發燒
家長如何判斷孩子是夾驚發燒
夾驚發燒的中醫辨證要點:惕哭鬧,睡不安,手足動。
治療孩子夾驚發燒的外用療法:菊花枕
用藥:100克白菊花、100克綠豆衣、200克蠶沙。正規中藥店可買到。
菊花枕是治療孩子驚嚇上火的一個特別好的外治方法,源自隋代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是專門針對小兒容易化熱生火的體質特點而制。
5.孩子寒包火型發燒
家長如何判斷孩子是寒包火型發燒
一般情況下,孩子發燒的初期多是風寒發燒,但如果孩子的體質偏熱或治療不當,便可能很快轉變成風熱發燒,這個由風寒發燒向風熱發燒轉變的中間狀態,就叫作“寒包火型發燒”,又稱外寒內熱型發燒。“寒包火”,顧名思義,就是寒在外、火在內,內火被外寒給包住了。此時,孩子的皮膚肌表是風寒發燒的特點,表現為發燒、不出汗,但再往里走就表現為風熱發燒的特點了,表現為鼻涕、痰變黃變稠,舌頭變紅,舌苔變黃。同時,咽喉、扁桃體、淋巴結也可能變得紅、腫、痛,并且因為風寒邪氣入里化熱,所以孩子也可能會出現心煩哭鬧等癥狀。
治療孩子寒包火型發燒的中成藥方:麻杏甘石顆粒
孩子有寒包火型發燒,家長可選擇麻杏甘石顆粒。
具體用量:一般情況下,三歲以下的孩子一次吃成人的三分之一量,三歲以上六歲以下的孩子一次吃二分之一量,六歲以上的孩子按成人量服用。服至微微汗出燒退后即可。
6.孩子少陽發燒
家長如何判斷孩子是少陽發燒
首先是往來寒熱——孩子一會兒感覺到冷,一會兒感覺到熱,或一會兒發燒,一會兒又不燒了,這就叫往來寒熱。除了往來寒熱外,孩子還可能伴有惡心、嘔吐、口苦、嗓子干或紅腫、眼睛發紅、發酸、看東西有黑影,或者常常流淚,以及耳痛、耳癢、耳聾、心煩哭鬧、不想吃飯、舌邊尖紅、苔白微黃等癥狀。
少陽發燒的癥狀比較多,也比較雜,不一定會全部出現。一般情況下,如果孩子發燒后,以上癥狀中有三個癥狀同時出現,比如往來寒熱、惡心、口苦,或發燒、嘔吐、嗓子干等,那么我們基本就可以判定這個發燒是少陽發燒了。
治療孩子少陽發燒的中成藥方:小柴胡顆粒
和解少陽,可以給孩子服用小柴胡顆粒。
具體用量:一般情況下,三歲以下的孩子一次吃成人的三分之一量,三歲以上六歲以下的孩子一次吃二分之一量,六歲以上的孩子按成人量服用。
7.孩子寒濕發燒
家長如何判斷孩子是寒濕發燒
寒濕發燒,除發燒本身外,首先的表現便是頭痛昏重。如果孩子在發燒的同時總是抱著頭,或者總敲頭,那么我們就要考慮,這個發燒可能是寒濕發燒。同時,孩子還可能會出現胸脘痞悶、不想吃飯、上吐下瀉等癥狀,都是濕濁之氣影響胃腸功能的表現。吐瀉,是身體本能地想把寒濕之氣排出去;不想吃飯、胸脘痞悶,也是身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措施。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癥狀也可以輔助家長判斷孩子是否是寒濕發燒,比如身體倦怠、肌肉發疼、干什么都懶得動等。因為引起發燒的是寒濕性的邪氣,并且孩子脾胃的陽氣也比較受傷,所以寒濕發燒的舌象是偏淡色的胖大舌、白膩苔,并且水滑。舌苔水滑的原因是因為孩子的體內有濕邪,那么,白膩是什么意思呢?苔白,說明體內并沒有熱,邪氣是偏寒性的;苔膩,則是因為有濕濁之氣盤踞在體內,所以在舌面上表現為厚厚的、非常致密的一層舌苔,就像奶油雪糕一樣。
治療孩子寒濕發燒的外用療法:藿香正氣水貼肚臍
可以用衛生棉球蘸藿香正氣水后,用膠布固定貼在孩子肚臍上。藿香正氣水里有很多祛寒除濕的藥物,寒濕之邪一除,則發燒、頭重如裹、胸脘痞悶等癥狀自然就好了。
用藿香正氣水有兩個問題需要注意:
一是藿香正氣水里有酒精,孩子皮膚很嬌嫩,尤其是肚臍則更為嬌嫩,因此貼上去孩子可能會感覺到刺痛。所以,如果孩子還小,可以用藿香正氣膠囊,把膠囊里的顆粒倒出來,用溫水調勻以后貼肚臍。
二是貼到孩子微微汗出,不發燒就可以了,不可貼太長時間,否則容易上火。
8.孩子濕溫發燒
家長如何判斷孩子是濕溫發燒
濕溫發燒的癥狀,基本上就是風熱發燒、少陽發燒和寒濕發燒的結合,如往來寒熱、微有汗出、流黃涕、頭重如裹、胸脘痞悶、惡心、吐瀉、倦怠身疼、口苦、嗓子干或紅腫、眼睛發紅、發酸、心煩哭鬧及不想吃飯等。濕溫發燒后,因為邪氣化熱的緣故,所以雖然舌頭也胖大,但卻不像寒濕發燒一樣顏色偏淡,而是要偏紅一些,尤其是邊尖較紅。同時,舌苔也不再是白膩水滑,而是變為白中帶些黃色發膩了。
治療孩子濕溫發燒的外用療法:用小柴胡顆粒、藿香正氣水給孩子貼肚臍
孩子濕溫發燒用小柴胡顆粒兌藿香正氣水給他貼肚臍即可。如果孩子能口服這兩味藥,就更好了。
口服用量:一般情況下,三歲以下的孩子一次吃成人的三分之一量,三歲以上六歲以下的孩子一次吃二分之一量,六歲以上的孩子按成人量服用。
9.孩子營衛不和型發燒
家長如何判斷孩子是營衛不和型發燒
事實上,還有一種發燒,也是流清稀的鼻涕,吐清稀的痰,舌頭也是淡紅色的,但是卻會出汗,并且是時不時地出虛汗,出得還挺多,燒卻怎么也退不了,同時,還伴有怕風、鼻子堵等癥狀。
治療孩子營衛不和型發燒的中成藥方:桂枝顆粒
營衛不和型發燒,可以服用醫圣張仲景《傷寒論》中的方子桂枝湯做成的中成藥——桂枝顆粒。
具體用量:一般情況下,三歲以下的孩子一次吃成人的三分之一量,三歲以上六歲以下的孩子一次吃二分之一量,六歲以上的孩子按成人量服用。
喝完桂枝顆粒后,再喝點兒熱大米粥,然后蓋上被子好好睡上一覺,待周身微微汗出后,燒自然就退了。
10.孩子陽虛發燒
家長如何判斷孩子是陽虛發燒
首先,孩子也發燒,并且像風寒發燒一樣不出汗。同時,孩子還會表現得比較怕冷——雖然風寒發燒的孩子也怕冷,但并不像陽虛發燒這么厲害——總喜歡在暖和的地方待著,總喜歡用衣服或被子捂著身體以保暖。此外,孩子的狀態也會變得很“蔫兒”,面色也不是紅撲撲的,而是有些淡白,沒有光澤,甚至晦暗,而不像風寒發燒的時候,孩子的面色基本正常,精神也好,該吃吃、該睡睡、該玩玩。除此之外,舌象也很重要。風寒發燒的時候,孩子的舌象是淡紅舌、薄白苔,但是陽虛發燒時,就一點兒也不紅了。因為孩子的陽氣偏虛,熱量偏少,所以舌頭的顏色也比口腔黏膜內壁的顏色要淡,舌苔也發白。
治療孩子陽虛發燒的中成藥方:麻黃細辛附子顆粒
陽虛發燒的中成藥可以選擇麻黃細辛附子顆粒,也是醫圣張仲景的方子。
具體用量:一般情況下,三歲以下的孩子一次吃成人的三分之一量,三歲以上六歲以下的孩子一次吃二分之一量,六歲以上的孩子按成人量服用。
11.孩子氣虛發燒
家長如何判斷孩子是氣虛發燒
首先,就是感到非常乏力、倦怠。孩子可能不會說自己乏力,但如果孩子總喊累,玩一會兒就玩不動了,就基本可以判定他是氣虛了。孩子還會經常地出虛汗——因為氣虛,所以不能正常地收攝汗液,導致虛汗涔涔。同時,因為氣虛不能很好地推動血液到面部,所以孩子的面色也偏白,并且缺少光澤,就像撲了一層粉似的。除此之外,因為氣虛發燒并沒有熱邪的困擾,所以孩子的舌頭也偏淡,并且舌苔也發白。
氣虛發燒最主要的表現是乏力、倦怠,并且舌頭也比營衛不和型發燒要更淡一些,面色也偏白,缺少光澤。此外,氣虛發燒和陽虛發燒也需要注意鑒別:陽虛發燒雖然也精神倦怠、乏力,但是不出汗,而氣虛發燒則常常地冒虛汗。
治療孩子氣虛發燒的中成藥方:玉屏風顆粒
孩子陽虛發燒,還可以服用玉屏風顆粒。
具體用量:一般情況下,三歲以下的孩子一次吃成人的三分之一量,三歲以上六歲以下的孩子一次吃二分之一量,六歲以上的孩子按成人量服用。
這個藥比較好,如果孩子雖然沒有發燒,但一有風吹草動就容易發燒,也可以吃它,能起到預防感冒的作用。但有一點需要注意,那就是玉屏風顆粒一定得是在孩子舌淡苔白、并且總是乏力、出虛汗的情況下才可以服用,如果孩子的舌頭是紅的,舌苔是黃的,或者并不乏力、冒虛汗,就不太適合了,否則容易上火。
其實,與其治療已經形成的疾病,還不如在沒有生病,或者即將生病時,就預先發現,并防患于未然,讓它沒有機會發展成疾病。事實上,這要比知道如何治病更加重要。預防孩子發燒,不外乎就是用中醫理念去指導孩子的飲食起居、穿衣吃飯,等等。
文章摘自當歸中醫出品圖書《孩子發燒怎么辦》,高亮著,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