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分土地確權和土地權屬爭議處理
土地確權又稱為確定土地權利,是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對土地權利的主體、客體、內容進行認定,明確土地權屬的行政行為,是行政確認的一種。土地確權的前提是沒有權屬爭議,并且有確定土地權屬的事實依據和法律依據。如果土地權屬存在爭議,則需經過土地權屬爭議解決程序,如行政裁決、民事訴訟等途徑進行解決。行政機關的土地權屬爭議處理即為一種途徑,是行政裁決的一種。
《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第二條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確定,土地管理部門具體承辦。
《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第二條規定,本辦法所稱土地權屬爭議,是指土地所有權或者使用權歸屬爭議。 《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根據前述規定,土地確權主體應當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權屬爭議處理主體根據申請人主體的不同分屬鄉級以上政府。實際工作中,經常遇到一方主體在家庭內部出現矛盾時,要求政府部門對從未辦理過確權的宅基地進行確權,雖然其申請形式往往會表現為提交《土地確權申請書》,但實際上的問題為多方主體對宅基地使用權的爭議。實際工作中,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如何確定申請人提出的申請應當屬于土地確權申請還是土地權屬爭議處理申請?
《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1995]國土[籍]字第26號)第三十條規定:“原宗教團體、寺觀教堂宗教活動用地,被其他單位占用,原使用單位因恢復宗教活動需要退還使用的,應按有關規定予以退還。確屬無法退還或土地使用權有爭議的,經協商、處理后確定土地使用權。”第三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軍事設施用地(含靶場、試驗場、訓練場)依照解放初土地接收文件和人民政府批準征用或劃撥土地的文件確定土地使用權。土地使用權有爭議的,按照國務院、中央軍委有關文件規定處理后,再確定土地使用權。”
由上述規定可見,土地使用權有爭議的,應先協商、處理,再確定土地使用權。也就是說土地確權并不包括土地權屬爭議的處理。土地確權是對土地所有權或使用權人應有權利的確認,而土地權屬爭議處理是解決誰應該有土地權利。
如何理解土地權屬爭議
目前相關規定有:
北京市國土資源局2011年頒布的《北京市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第十三條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請求負有舉證責任,證據包括:(一)人民政府頒發的確定土地權屬的憑證、圖件;……第十四規定,下列情況不屬于土地權屬爭議案件受理范圍:(五)已經區(縣)以上人民政府確定土地權屬或者取得土地權利證書的。 國土資源部辦公廳2007年2月8日作出的國土資廳函【2007】60號《關于土地登記發證后提出的爭議能否按權屬爭議處理問題的復函》,認為:土地權屬爭議是指土地登記前,土地權利利害關系人因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歸屬而發生的爭議。土地登記發證后已經明確了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土地登記發證后提出的爭議不屬于土地權屬爭議。土地所有權、使用權依法登記后第三人對其結果提出異議的,利害關系人可根據《土地登記規則》的規定向原登記機關申請更正登記,也可向原登記機關的上級主管機關提出行政復議或直接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國土資源部令第17號)第二十條中的“人民政府頒發的確定土地權屬的憑證”,是指初始土地登記完成前,爭議土地原有的人民政府頒發的確定土地權屬的憑證。
《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條文釋義第二部分認為: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一般是指與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相關的爭議,比如土地權屬爭議、侵犯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爭議、相鄰關系爭議等。關于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從法律上來講應當非常明確,但是由于地界不清、土地權屬紊亂和因政策、體制的變更造成的歷史遺留問題,便產生糾紛、使得爭議各方各持已見,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有法律處理的原則和程序。
根據前述第(1)、(2)兩項規定,土地權屬爭議是否僅指土地登記發證前出現的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爭議?但是根據第(3)項規定,是否能認為土地權屬爭議是針對已確定土地權屬后,因“地界不清、土地權屬紊亂和歷史遺留原因”導致的雙方爭議?即只針對已經取得權屬證書的土地使用權人之間的爭議才能認定為土地權屬爭議?
《北京市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第十三條規定的區(縣)以上人民政府已經確定土地權屬或者爭議一方已經取得土地權利證書的,不屬于土地權屬爭議案件的受理范圍,指的應是區(縣)以上人民政府已經對爭議的土地權利進行了確認,國土資源部門不能重復處理,也沒有權利改變區(縣)以上人民政府的確認結果。但是如果權利人取得土地權利證書后,將土地權利進行了流轉后發生的糾紛或權利人死亡引起的繼承糾紛等,則依然屬于土地權屬爭議案件的受理范圍。
國土資廳函【2007】60號的解釋也是上述意思,土地登記發證后已經明確了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土地登記發證后提出的爭議不屬于土地權屬爭議。這個“爭議”指的是土地登記證已經解決的爭議,而不應包括將土地權利進行了流轉后發生的糾紛或權利人死亡引起的繼承糾紛等。《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第二十條規定的“人民政府頒發的確定土地權屬的憑證”,是指初始土地登記完成前,爭議土地原有的人民政府頒發的確定土地權屬的憑證,這個憑證是解決權屬爭議的證據,如果是初始土地登記完成后人民政府頒發的確定土地權屬的憑證,則該土地的權屬即已確定。
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條文釋義,是舉例說明什么是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爭議,后述的爭議范圍并不是囊括所有的爭議類型。且《土地管理法》中的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既包括土地權屬爭議,也包括侵犯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爭議、相鄰關系爭議等,“地界不清、土地權屬紊亂和歷史遺留原因”導致的雙方爭議更有可能成為侵犯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爭議和相鄰關系爭議,而不是土地權屬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