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類案檢索與統一裁判尺度問題的研究 --以最高法院部分行政案件裁判文書為引

第六屆全國行政審判優秀業務成果評選(報告類調研成果)一等獎作品推送


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 李雪春[1]

天津市紅橋區人民法院 王雨生[2]

法院的裁判文書全面對外公開的步伐加快,裁判的影響不再局限于某一區域。信息化的快速發展使得自相矛盾的裁判,類案不類判的惡劣影響加速擴大和傳遞,并極大地消弱司法的權威性。因此,統一裁判尺度,提升審判品質,樹立司法權威,就要探索構建類案類判工作機制,確保類案法律適用統一。

類案檢索是類案類判的前提,而對類案的綜合分析,則是類案檢索成功的關鍵。浩瀚的裁判文書中,最高法院裁判文書總量在全國裁判文書占比不高,但因其權威性與個案指導性對各級法院裁判案件具有重要意義。故本文將以最高法院部分行政案件裁判文書為引,通過宏觀和微觀層面的分析,去探討類案檢索與統一裁判尺度的問題。

一、宏觀:作為被檢索素材的最高法院5724份行政案件裁判文書基本情況及初步探討

我們通過中國裁判文書網,對最高法院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對外公布的5724份(結案時間在2011年1月-2018年6月,數據更新時間截止至2018年7月3日14時30分)最高法院審理的行政案件裁判文書進行了梳理。

 

(一)案由分布

對于行政案件案由,從管理范圍劃分,其中,公安行政管理〔治安管理(治安)14件、消防管理(消防)2件、道路交通管理(道路)2件、其他(公安)29件〕47件;資源行政管理〔土地行政管理(土地)2501件、林業行政管理(林業)249件、草原行政管理(草原)12件,地質礦產行政管理(地礦)3件,能源行政管理(能源管理)9件,其他(資源)1件〕2775件;城鄉建設行政管理〔城市規劃管理(規劃)74件、房屋拆遷管理(拆遷)1158件、房屋登記管理(房屋登記)98件、其他(城建)70件〕1400件;工商行政管理(工商)31件;商標行政管理(商標)595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行政管理〔質量監督行政管理10件、檢疫行政管理(檢疫)3件、其他(質量監督)3件〕16件;衛生行政管理(衛生)6件;食品藥品安全行政管理(食品、藥品)5件;農業行政管理(農業)〔漁業行政管理(漁業)7件、畜牧行政管理(畜牧)2件、其他(農業)7件〕16件;物價行政管理(物價)1件;環境保護行政管理(環保)13件;交通運輸行政管理〔公路交通行政管理(公路)4件、鐵路行政管理(鐵路)1件、航空行政管理(航空)1件,其他(交通)9件〕15件;專利行政管理(專利)177件;新聞出版行政管理(新聞、出版)4件;經貿行政管理(內貿、外貿)35件;電力行政管理(電力)4件;其他行政管理58件;金融行政管理(金融)14件;司法行政管理(司法行政)127件;行政監察(監察)20件;體育行政管理(體育)3件;水利行政管理(水利)13件;國有資產行政管理(國資)11件;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管理(勞動、社會保障)53件;審計行政管理(審計)2件;統計行政管理(統計)2件;民政行政管理(民政)46件;外資行政管理(外資管理)1件;海關行政管理(海關)2件;教育行政管理(教育)42件;財政行政管理(財政)20件;文化行政管理(文化)2件;稅務行政管理(稅務)6件;煙草專賣行政管理(煙草專賣)1件;鄉政府161件。

從5724件行政案件主要案由分布圖(見圖一)上,我們可以看到,這幾年最高法院審理的行政案件集中于資源行政管理、城鄉建設行政管理、商標行政管理、鄉政府等案由案件。但是,很顯然基層法院、中院審理的行政案件更多地是房屋拆遷管理、房屋登記、信息公開、勞動與社會保障等涉民生領域。

圖一5724件行政案件主要案由的分布圖

 

(二)裁判年份分布

從裁判的年份來看,2011年1件;2012年1件;2013年7件;2014年99件;2015年21件;2016年1848件;2017年3395件;2018年截至7月3日352件。從這組數據上可以看出,在立案登記制改革后,最高法院審理的行政案件激增,尤其是2016年和2017年。但在2018年,由于各級法院更加理性看待立案登記制[3],故最高法院審理的行政案件較前兩年減少。也就是說,在2016年和2017年,最高法院行政庭基于激增的案件被迫呈現了“糾紛解決”型定位,消除法律適用反而退居非主流的職能和任務。

 

(三)審判程序分布和文書類型(判決結果)分布

從審判程序上看,一審1件;再審3441件;非訴執行審查1件;再審審查與審判監督2092件;其他189件。從文書類型上看,判決書126份,裁定書5598份。從判決結果上看126份判決書的判決方式如下:判決撤銷7件;判決撤銷重做70件;判決維持行政行為12件;判決駁回再審申請8件;判決撤銷二審,維持一審13件;判決部分撤銷重做1件;判決撤銷二審,部分維持一審,部分重新審理5件;判決賠償1件;確認違法5件;確認違法返還1件;判決撤銷再審,撤銷二審、維持一審重做1件;判決撤銷再審,撤銷一審,維持二審1件;其他判決方式1件??梢?,最高法院審理的行政案件主要是再審案件及再審審查與審判監督案件,且大都以裁駁結案,而以判決方式結案的案件占比僅在2.2%左右??梢?,最高法院對下級法院的個案指導更多的是通過在裁定上說理實現的,而不是判決說理。

 

(四)小結

從被檢索的5724份裁判文書的綜合分析,到中國裁判文書網等檢索工具的了解,再到目前的司法實踐,對于類案檢索,我們可以發現如下問題。

1.檢索范圍具有局限性。最高法院審查的再審、審監案件集中在某些特定領域,一些在基層法院一審審理的案件,很難在最高院的裁判文書中找到類案。另外,如果檢索范圍擴大到全國法院裁判文書,那么被檢索的裁判文書較多,可能魚龍混雜影響了檢索效果。因此從檢索范圍上看,權威的檢索和適度的檢索均非常重要。

2.檢索工具具有局限性。檢索工具背后涉及的數據庫存在差異。以中國裁判文書網為例,正如前面所述及的可檢索到5724份裁判文書,而以同樣條件通過法信進行檢索,則可以檢索到1萬份以上,可見這兩種工具的檢索效果不一樣,法信的裁判文書數據庫更大一些。檢索工具的側重也可能不一。相較于前兩種檢索工具被檢索的類案只是裁判文書的全文,北大法寶就對有些典型案件進行裁判要旨歸納,且對案例進行了一定的分類頗有亮點,當然其因數據庫不全也常受詬病。故檢索工具的背后大數據,檢索工具的側重,智慧化的檢索需求都說明目前的檢索工具具有局限性。

3.檢索方式具有局限性。目前的檢索還主要是主動關鍵詞檢索,這種檢索容易出現關鍵詞太多導致查找結果為零,或關鍵詞太少導致查找結果偏離需求,又或者關鍵詞把握不準的問題。自動檢索、類案推送、主動檢索時形成對比分析報告等需求也側面反映了目前檢索方式的局限性。

4.檢索內容具有局限性。檢索的觀點不一致。檢索到的裁判有時觀點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反,而檢索者不知應該參考哪種觀點。檢索的內容有時會有滯后性。對于疑難復雜案件,可能類似案例的裁判確實檢索不到,因為同樣的案件可能也處于審理階段。

二、微探:推定部分最高法院行政案件裁判文書被檢索到并深入分析

從前面的分析中,我們注意到檢索的范圍、工具、方式、內容均可能會影響類案檢索的效果,進而影響到裁判尺度的統一。對于檢索范圍、工具、方式這三種,我們可以通過大數據和智慧化檢索慢慢實現,而對于檢索內容中檢索觀點不一致、內容滯后性的情形,則要求法官能夠“明辨是非”。為了更好地闡明上述觀點,我們收集了最高法院一些典型裁判進行分析,并推定它們此次被檢索到。

(一)最高法院裁判文書之間觀點沖突

行政訴訟法修改后,對于原《最高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41條[4]規定是否還適用的問題,最高法院曾在《行政訴訟法新舊法銜接的幾個具體問題》一文中指出,“《執行解釋》第41條關于‘起訴期限最長不得超過兩年’的規定,與新行政訴訟法及《適用解釋》規定的精神是一致的,仍然應當在實踐中繼續適用?!钡牵罡叻ㄔ旱诙不胤ㄍピ诰x的行政審判案例要旨30例第24例中指出,《執行解釋》第41條第1款關于2年的起訴期限的規定,與修改后的行政法第46條第1款規定相抵觸。[5]這就說明在《最高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出臺前,就《執行解釋》第41條第1款的適用問題,全國其他地方與二巡轄區適用了不同的標準。

(二)最高法院裁判文書與最高法院許多法官公開發表的觀點不一致

2015年5月1日,行政訴訟法將行政協議納入行政訴訟受案范圍,但是關于行政協議救濟問題在司法實務中一直存在爭議。對于協議相對人達成補償協議后,不復議、不訴訟,又不履行約定搬遷義務的,目前最高法院江必新副院長、郭修江審判長、梁鳳云審判長、原最高法院蔡小雪審判長[6]均認為,征收部門應根據修改后的行政訴訟法,通過直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方式獲得救濟。

但是,最高法院第五巡回法庭卻在2017年12月1日作出的(2017)最高法行申195號行政裁定書上表達了與上述觀點不同的主張,該裁定書載明,“行政協議中約定了強制執行條款,一旦強制執行條件成就而相對人又不履行約定義務,行政機關就可以依法直接將行政協議作為執行依據,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行政協議中未約定強制執行條款,行政機關可以作出要求相對人履行義務的決定,相對人拒不履行的,行政機關可以該決定為執行依據,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或者自己強制執行?!?/span>

我們認為, 最高法院第五巡回法庭的上述觀點結合了德國和法國的先進經驗,在理論上也是通的,所以在現有行政訴訟法框架下是可行的。對于最高法院另外一種觀點,即主張以“行政協議”為執行名義直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方式獲得救濟,這是重視行政與司法效率的表現,但在理論上還存在一定的障礙。(2017)最高法行申195號行政裁定書作出后,最高法院本部對此并未明確表態。

(三)最高法院裁判文書與下級法院裁判文書不一致可能造成誤解問題

這里探討一下內部行政行為可訴性及其理由問題以說明上述觀點。關于內部行政行為可訴性問題,最高法院關于內部行政行為所作的裁判與下級法院存在不一致的情形。

在延安宏盛建筑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不服延安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生產責任事故批復案[7]中,陜西高院認為,被訴批復雖未由批復機關送達被上訴人,但是作為請示機關之一的某行政機關將將批復作為談話內容告知被上訴人,并送達復印件,已經將批復的內容外化,而該批復將被上訴人列為責任單位,并要求給予處罰,為被上訴人有利害關系,故一審受理被上訴人起訴正確。另外,在田興福訴國家煤礦安全檢查局行政批復案[8]中,北京高院認為,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作出被訴批復之后,涉案事故的原因和性質、田興福在其中要承擔的責任,已被明確清晰地確定,且事實上對后續處理產生拘束,田興福的權利義務至此已被設定,這種設定并不從屬或依附于其后進行的處理行為,對田興福權益的影響,并不必然被其后的處理行為所吸收,故被訴批復并非一種過程性的行政行為,對田興福的權利義務產生了直接影響。同時,被訴批復雖然向山西省人民政府作出,但檢察機關隨后對田興福提起公訴,公訴書中援引了涉案事故報告的相關認定,也說明被訴批復已經外化,并非行政機關內部行為,產生了對田興福的權利義務進行設定的效果。僅從上述兩份裁判文書的觀點中,我們似乎可以看到陜西高院對內部行政行為可訴性的判斷標準為“外化+設定權利義務”,而北京高院對內部行政行為可訴性的判斷標準為“外化+設定權利義務+不被后續處理行為所吸收”。可見,北京高院的判斷標準更為精準,至少裁判文書的說理更為充分。

但是,最高法院在內部行政行為可訴性問題上,則顯得用詞不嚴謹,裁判文書說理過于簡單、不充分。比如,在(2017)最高法行申4732號行政裁定書中,最高法院認為,批示行為在性質上屬于行政機關之間的內部指令,并不直接對外發生法律效果,不屬于可訴。即使進行了送達,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的行為也是后續的行政行為。另外,在(2017)最高法行申363號一案中,最高法院認為,內部審批行為雖然通過政府信息公開的形式為申請人所知悉,但并未改變其系內部行政行為的性質。通過認真研讀上訴兩份最高法院的裁判文書,我們認為在裁判結果上最高法院是正確的,但是,在裁判文書的說理上則是用詞不嚴謹、不充分的,因為只是選擇了對自己有利的部分,沒有進行深入和全面的論證。如此,在內部行政行為的可訴性問題上,很容易誤導下級法院進行裁判。

我們認為,內部程序通過一定形式“外化”,則可能轉化為可訴的行政行為。具體來講,判斷是否屬內部程序外化情形需滿足三個前提條件,一是行政機關有沒有基于此內部程序直接制作并送達對外發生效力的(其他)法律文書;二是有關機關[9]以該內部程序(或程序的表現形式)為依據實施了(或無法再實施)其他行政行為,并對行政相對人權利義務產生實際影響;三是行政機關外化的內部程序的審查,無法被針對后續的行政行為的司法審查所吸收,具有一定的獨立性。

(四)最高法院裁判文書指導作用具有一定滯后性

最高法院再審的案件和再審審查與審判監督案件的指導作用有時具有滯后性。以行政協議的受案范圍為例,2015年5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將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征收補償協議等協議的情形納入行政訴訟受案范圍。但是,對于上述四種情形之外的情況,能否納入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各地法院便存在不同的理解,以至于各地法院把握標準不一致。直到2017年6月28日,最高法院才在(2017)最高法行申3772號行政裁定書中指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第一款第十一項的規定,……行政協議行為不是一個單一的行政行為,包括協議的簽訂、履行、變更以及解除等一系列行政行為。當事人針對行政協議行為提起訴訟,必須明確具體的被訴行政協議行為,籠統請求撤銷或者確認行政協議行為違法,屬于訴訟請求不明確?!鄙鲜霾枚ㄒ欢ǔ潭壬险f明了行政協議案件受案范圍不僅僅是行政訴訟法規定的四種情形,也明確提出訴訟請求必須明確的問題。

后來,2017年12月29日,最高法院才在(2017) 最高法行再49號行政裁定書上進一步釋明行政協議案件受案范圍。該裁定指出,“……就爭議類型而言,除《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第一款第(十一)項所列舉的四項行政協議爭議外,還包括協議訂立時的締約過失,協議成立與否,協議有效無效,撤銷、終止行政協議,請求繼續履行行政協議、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承擔賠償和補償責任以及行政機關監督、指揮、解釋等行為產生的行政爭議。”

三、反思:類案檢索背景下裁判文書尺度不統一的原因


在類案檢索背景下,各地裁判文書尺度并不統一,甚至如前所述最高法院的個別裁判文書也存在不統一的問題。究其根源在于,法律規范缺位個案指導作用打折扣,法官之間缺少常效溝通機制,類案檢索工具、方式及內容具有局限性。

(一)法律規范不完善,相關理論不足,認識由淺入深

1.法律規范不完善。部分裁判文書尺度不統一,主要是法律規范不完善。由于立法本身具有滯后性,因此司法實務中遇到一些疑難復雜的法律適用問題,而此時法律規范往往沒有規范,或者規范的不清晰,導致辦案的過程中出現無法可依的情況,或者出現不同的法官對規范的理解上出現偏差。

2.相關理論研究不足。法律規范不完善或者不清晰的地方,也往往是理論研究不夠充分,有分歧的地方。不同的學者對于相關理論有不同的認知和觀點,法官往往難以取舍,抑或選擇最能說服自己的觀點。

3.認識由淺入深。隨著理論研究的深入,加上對相關類似案例的研究,即使是同一個法官也可能會對同一問題出現前后不一致的看法,這就可能存在類案不同判的情況。也就是說,隨著研究的深入,法官對問題的認知和看法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當然不同的法官其法律知識、邏輯思維和判斷力不同,對法律規范及相關理論觀點的理解是有差異的,這就可能造成類案不同判的尷尬局面。

(二)法官之間缺少常效溝通機制,導致觀點有時不一致

1.重檢索,輕溝通。2017年8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法院司法責任制實施意見試行》,將類案與關聯案件檢索機制設置成為一種法官辦案過程中的強制性活動,類案檢索甚至成為法官辦案的負擔。我們認為,類案檢索不是萬能的,也不是單一的;類案檢索機制應該成為法官的幫手,而不應是負擔。在類案檢索中,還應該重視加強法官之間的交流溝通。有些案件裁判尺度不統一,并非來自檢索方面問題,而是缺少溝通,沒有嘗試聽取合議庭之外法官的建議或意見。

2.重法院內部溝通,輕上下級法院溝通。由于法院內部法官之間溝通具有天然的優勢,所以法官遇到法律適用問題往往更多地尋求內部溝通,這樣就存在上下級法院法官之間對同一法律適用問題存在不同認識。因此,除了上下級法院自我監督和約束外,要暢通一條下級法院和上級法院溝通渠道,讓下級法院的聲音能夠讓上級法院聽到,讓兩審法官能夠有機會面對面溝通,這在處理類案問題時尤為重要。

(三)類案檢索工具、方式、內容引起迷茫與無所適從

1.檢索的工具多但不精。對于類案的檢索,目前有很多方式。比如,法綜系統類案推送、中國裁判文書網、法信、北大法寶、類案智能推送、律例注疏等。其中,法綜系統類案推送不太精準,數量較少;中國裁判文書網上的案例比較權威,但是不好檢索;法信案例較多,但是分類混亂,不便于檢索;北大法寶案例分類明確,部分案例有裁判要旨歸納,但是對于普通案例很可能檢索不到;類案智能推送系統檢索方便,但是沒有裁判要旨提煉;律例注疏檢索方便,但是很多案例比較舊標注了不利因素,卻又未明確不利因素具體在哪里。因此,上述檢索工具各有優劣,在對一個疑難復雜的案例進行類案檢索時,往往要幾種檢索工具并用,而這給法官一定的迷茫。

2.檢索方式還比較粗放。目前檢索主要是人工主動檢索、關鍵詞檢索、案號檢索等,這些檢索并不一定能產生檢索的預期效果,還可能降低司法效率。

3.檢索的內容不存在、或沖突。檢索內容的不存在。一些新類型案件、疑難復雜案件,存在類案檢索不存在的困境,這樣法官缺少類案參考,且在規范缺位、理論不足的情形下便容易誤判。誤判后的裁判文書則可能成為被其他裁判參考的類案,也可能不被其他裁判所參考,故產生裁判不統一問題。檢索內容的沖突。在一些疑難復雜問題上,各地的裁判尺度不一或沒有規定,這樣就可能存在沖突的情況。檢索到的兩種觀點或以上觀點往往體現不同方向的價值取舍,可以說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當然不排除某一種觀點可能被更多的人認可的情形,此時法官確實無所適從。

四、建構:實現類案檢索與裁判尺度統一的具體舉措

前文對最高法院的裁判文書進行了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的分析,引出了類案檢索本身的問題以及裁判尺度不統一問題,并分析了出現上述問題的原因。下面將從多個角度闡釋如何實現類案檢索與裁判尺度的統一。

(一)從檢索本身入手,提高檢索效能

1.規范需檢索案件和檢索范圍。規范需檢索案件。對于重大疑難復雜案件,合議庭審判長認為需要進行類案檢索的案件,合議庭法官法律適用意見不一致的案件,需提交專業法官會議討論的案件,因法律適用問題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的案件,改判、發回重審的案件,需要進行類案檢索。規范檢索范圍。在檢索范圍上,應包括以下范圍:(1)最高法院發布的指導性案例、本轄區所屬高院發布的參考性案例;(2)最高法院公報案例、最高法院發布的典型案件;(3)最高法院主辦的《人民司法》刊載的案例、最高法院各審判業務部門主辦的審判指導刊物刊載的案例、本轄區所屬于高院(中院)主辦的案例指導與參考性質的刊物刊載的案例、本院刊物刊載案例;(4)最高法院裁判的其他案件、本轄區所屬高院裁判的其他案件、本院裁判的其他案件;(5)全國其他法院裁判案件。在檢索時要綜合運用分類檢索和分層檢索。

2.規范檢索工具和檢索方式。辦案法官要依托中國裁判文書網、法信、北大法寶等平臺,對相關類案進行檢索,充分發揮各檢索工具的最大效能。當然,有條件的法院還可以以“智慧法院”建設為依托,建立智審輔助裁判系統輔助法官辦案,探索類案識別與推送,通過設置爭議焦點索引,讓法官在審理案件、撰寫裁判文書時,系統自動識別爭議焦點并向法官推送同類案件、相關法律依據和說理段落。另外,還可以利用大數據建立基于歷史案件的裁判預警系統,構建同類案件裁判趨勢圖,效驗裁判尺度統一。

3.規范對檢索裁判的利用。檢索到的類案,承辦法官可以在審理報告中予以說明,必要時將相關材料裝入副卷歸檔;合議庭評議的案件,承辦法官應提煉檢索類案的裁判要旨,并說明理由,將案例或裁判文書交合議庭討論;專業法官會議討論的或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的案件,承辦法官應在審理報告及其他載體上載明檢索到的類案,并附相關材料。最高法院發布的指導性案例,合議庭應當參照適用。對于檢索收集到的其他類案,合議庭一般應予以參考適用。

(二)從案源入手,重視案例指導作用

案例工作,對于統一法律適用,提高審判質量,提升司法公信具有重要意義。各級法院都應充分重視案例指導作用。目前,最高法院制作的案例或主辦案例刊物主要有:《指導性案例》、《公報案例》、《典型案例》、《人民法院案例選》、《中國法院年度案例》、《中國審判案例要覽》、《人民司法·案例》等,而各地高院及部分中院一般也有主辦的案例指導與參考性質的刊物刊載的案例。但是,上述案例往往較為分散,也未集中按案由等精確分類,整體數量并不太多,不易被網上檢索,因此要真正發揮案例指導作用,還應該結合中國裁判文書網、法信等平臺,利用大數據等信息化手段,對一些有意義的生效裁判或案例進行整理歸類,編撰類案參考系列叢書。另外,在日常案例采集與編寫中,我們不能過于苛求必須判決說理,而應適當考慮裁定說理。因為,如前所述最高法院對下級法院的個案指導更多地是通過裁定說理實現的。

當然,如果能利用大數據對大量案例進行分析和研判,針對某一大類問題形成案例庫則更有利于檢索和發揮案例的指導作用。比如,以行政征收案件為例,我們利用大數據調閱全國法院的案例,通過提取關鍵詞和特定參數,形成特定結構圖,直觀展現目前征收與補償問題中哪些環節已經可訴,哪些環節訴訟集中,訴訟請求是什么,以及法院的裁判結果等。通過大量的檢索案例,形成相應的案例庫,反過來制定針對特定問題的規范性文件,以便更好地指導審判實踐。

(三)從法官本身入手,提高業務本領

統一類案裁判尺度,應該有一支高素質的法官隊伍。一方面,在規范缺位下,檢索的案例可能不存在,或相互沖突,這就需要法官運用自身理論水平,撰寫高質量的裁判以便被后來者所檢索參考,或對沖突案例進行甄別。另一方面,在隨機分案的司法改革背景下,沒有了院庭長審核把關,不同法官或合議庭之間因司法能力差異對適用法律、司法解釋和指導性文件上存在差異,有可能造成“同案不同判”。因此,同類案件裁判尺度的統一,對法官的業務能力提出了高要求。

我們認為,提高法官個人業務本領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在法律或司法解釋出臺后,最高法院及各地高院要積極組織培訓學習。第二,法官在辦案之余要閱讀有助于辦案的權威書籍,比如全國人大法工委編撰的或最高法院業務庭、法官撰寫的理解與適用系列書籍,以提升業務水平。第三,日常工作中,養成閱讀裁判及案例的好習慣。也就是說,不要等到遇到問題才收集案例,而應達到遇到問題想到曾經看過類似裁判或案例的效果。通過大量閱讀案例,尤其是典型案例,以便“內外于心”,甚至觸類旁通。第四,與合議庭外的其他法官、專家或學者加強交流溝通。通過交流溝通,發現爭議問題,明辨是非。當然,這種交流溝通要有限度,且主要針對類案的法律適用問題。

(四)從上下級法院業務交流入手,實現上下級法院對類案的有效溝通

1.通過三級法院裁判文書聯網,實現對類案的隱性溝通。目前,裁判文書還未實現均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公布,各省級法院內部自身裁判尺度還存在不一致問題,故當務之急是實現各省法院內部三級法院裁判文書聯網。這樣,同類案件先行裁判可以為后續同類案件產生借鑒或指引,有利于統一裁判思路,減少“同案不同判”的情形發生,也使得在存在“類案不同判”的情形下,同一法院不同合議庭或者各地同級法院以及上級法院對口業務庭及時發現,從而及時統一類案的法律適用問題,糾正錯誤裁判,做到裁判尺度統一。

2.通過不定期的類案研討會議,實現上下級法院對類案的顯性溝通。對于類案的溝通,當然也是對案件法律適用部分的溝通,符合目前的司法實踐。但是,當前類案研討會議的召開,往往是基于下級法院就個案的法律適用問題請示上級法院,上級法院認為轄片內其他法院也存在同類問題從而召集的。因此,這種類案研討會議存在等待時間過長,研討案件類型單一,召開比較倉促等問題。為了更好地發揮類案研討會議的作用,實現上下級法院對類案的顯性溝通,上級法院有必要及時收集下級法院上報的類案研究材料,甚至主動查找轄片法院法律適用不統一的情形,不定期的經常召開類案研討會議,統一轄片內的法律適用問題,實現“類案類判”。

(五)從本院入手,強化法官會議和審委會對類案的把控

為了統一裁判尺度,最高法院在《最高法院司法責任制實施意見(試行)》上對擬作出的裁判結果將形成新的裁判尺度的,擬作出的裁判結果將改變本院同類生效案件裁判尺度的,以及發現本院同類生效案件裁判尺度存在重大差異的情形進行了規定。雖然上述試行的《實施意見》僅約束最高法院法官,但是它無疑對下級法院具有示范意義。為了更好地實現類案類判,法律適用統一,要強化專業法官會議和審委會對類案的把控。

一是強化專業法官會議類案研判功能。各級法院要按照審執案件類型設立專業法官會議。對于重大、疑難復雜、新類型案件,法律適用存疑案件,上級法院發回改判案件,專業法官會議要重點研究討論,為辦案法官提出咨詢、參考意見。除了個案研討,專業法官會議定期還應對所研討類案進行總結提煉,研究裁判標準和審理要點,形成裁判指引和類案參考等,進而統一裁判尺度。

二是發揮審委會類案指導作用。一方面,對于重大、疑難、復雜案件,新類型案件,通過審委會討論決定,實現從個案實體上確保法律適用的統一。另一方面,強化審委會總結審判經驗、實施類案指導、促進法律適用統一職能。審委會要主動建立裁判尺度及審判思路不統一的甄別機制,定期討論研究形成類案裁判指引規范,發布類案參考案例,統一法院裁判尺度,促進類案類判。[10]

 

結語

類案檢索機制,搭建了從“類案”到“類判”的橋梁,對于統一法律適用,實現裁判尺度的統一具有重要意義。類案的檢索意義,不僅僅在于基于檢索實現個案智慧,更在于對檢索案例或裁判的深入分析和研論形成類案經驗。當然,要保證裁判尺度的統一,僅憑依賴類案檢索機制還是不夠的,比如最高法院還應及時制定司法解釋和適時制定司法政策、發布專業法官會議紀要等。另外,我們必須清楚,除了最高法院發布的指導性案例,合議庭應當參照適用,對于其他案例或裁判,我們必須仔細甄別,不能盲從。

-注釋-

[1] 作者簡介:李雪春,法律碩士,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行政庭庭長。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如何用類案檢索報告說服法官?
法官:我為什么不愿意公開裁判文書?
法官眼中,案例檢索該怎么做、如何用?| 庭前獨角獸
法寶說法丨打官司不想找律師?那你需要找對這一樣東西!
【正義】世界第一之后,司法公開如何升級
建議收藏|手把手教你如何進行類案檢索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投市| 丰镇市| 九龙县| 昌乐县| 荥阳市| 石河子市| 蓬溪县| 横峰县| 手游| 石屏县| 佳木斯市| 永福县| 青海省| 勃利县| 合川市| 汉阴县| 德惠市| 姜堰市| 靖西县| 定结县| 威远县| 英吉沙县| 金门县| 南川市| 台江县| 曲水县| 杂多县| 阜城县| 灯塔市| 扬州市| 闻喜县| 富阳市| 东乡| 广平县| 广西| 酉阳| 永昌县| 忻城县| 兴山县| 丰城市| 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