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裁判要點
房屋征收安置補償協議簽訂后,雙方當事人均負有按照約定履行協議的義務,同時不得為對方當事人行使權利設定不當限制。否則,可能導致協議約定內容無效還要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
? 裁判文書
裁判文書網發布日期:2019-12-06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行 政 裁 定 書
(2019)最高法行申6654號
再審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上訴人):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人民政府,住所地: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雪苑路**號。
法定代表人:栗朝舉,該區人民政府區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宋東謨,該區人民政府副區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華,河南睢陽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被上訴人):黃保柱,男,1962年5月22日出生,漢族,住河南省商丘市。
再審申請人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人民政府(以下簡稱睢陽區政府)因黃保柱訴其房屋征收安置補償協議一案,不服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2018)豫行終3446號行政判決,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依法組成由審判員仝蕾、審判員李小梅、審判員馬鴻達參加的合議庭對本案進行了審查,現已審查終結。
睢陽區政府向本院申請再審稱:(一)一、二審法院不應以補充協議中規定的400元臨時安置費為基礎判令再審申請人自2016年9月份起向被申請人支付雙倍臨時安置費。依據被申請人房屋面積和安置補償實施方案的規定,被申請人每月的臨時安置費為270元,后通過協商,充分考慮超出過渡期30個月雙倍增加臨時安置費的意見,將臨時過渡費增加至400元,并明確約定被申請人在交付房屋前不再對臨時安置過渡費提出任何異議,補充協議對雙方均具有約束力;對于和被申請人情況一致的被拆遷戶以400元為基礎雙倍支付臨時安置過渡費的請求,已有生效判決予以駁回,并確認不適用《商丘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實施細則(試行)》。上述實施細則系河南省商丘市住建局下屬的征收辦公室制定的,不符合《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規定的臨時安置補償應由市、縣級人民政府制定的規定,而《商丘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暫行辦法》是由河南省商丘市人民政府制定的,其中并未規定雙倍支付臨時安置費。(二)本案中的安置過渡期應從被征收戶騰空并且具備施工放線條件時起算,至2016年9月仍沒有超過30個月的臨時過渡期。(三)被申請人在多次收到通知的情況下,拒不領取安置房鑰匙,不配合安置房交接工作,導致安置房無法交付。請求:依法撤銷一、二審判決,并對本案予以再審。
本院經審查認為,本案訴爭的實質是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政府房屋征收部門與被申請人黃保柱所簽訂的房屋征收安置補償協議的履行問題。根據一、二審查明的事實,商丘市睢陽區政府房屋征收部門與黃保柱簽訂了房屋征收安置補償協議,并于2016年1月28日簽訂了選房協議,選定了安置房。2014年9月23日,雙方經協商簽訂補充協議書,約定臨時安置費按每月400元發放,每季度發放一次,過渡期按18個月計算。黃保柱已經領取臨時安置費到2016年8月。房屋征收安置補償協議簽訂后,雙方當事人均負有按照約定履行協議的義務,同時不得為對方當事人行使權利設定不當限制。睢陽區政府成立的橡膠廠棚戶區改造指揮部2016年8月11日發布的交房公告已被法院生效判決認定無效。因此,一、二審中睢陽區政府主張黃保柱未按照公告內容繳納相關費用,導致案涉安置房無法交付的理由不能成立,其以此拒絕向黃保柱交付安置房鑰匙的行為屬于拒絕履行安置補償協議的情形,應當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一、二審法院判決睢陽區政府應當根據《商丘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實施細則(試行)》第二十三條的規定,雙倍發放臨時安置費并無不妥。再審申請人的再審理由不能成立。
綜上,睢陽區政府的再審申請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九十一條規定的情形。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一十六條第二款之規定,裁定如下:
駁回再審申請人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人民政府的再審申請。
審判長 仝 蕾
審判員 李小梅
審判員 馬鴻達
二〇一九年九月二十七日
法官助理 唐斯斯
書記員 王 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