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百科全書
宜興的獨特材質——紫砂,造就了我們廣大的能工佳匠,造就了宜興這個陶都名片。他們創造的寶貴財富和一件件留存于世的精美工藝品,就是工藝的證明、品質的證明。所以說——紫砂是一種特質、紫砂是一門工藝、紫砂是一種品質、紫砂是一門道德!
幾百年來紫砂壺造型不斷開拓創新、發展演變,留下無數經典。
在眾多的器型中,有三款最為經典和流行,廣受喜愛,人手幾把!
西施
西施——美女器型:絕色佳人,珠圓玉潤
西施,春秋戰國時期越國的浣紗女,天生麗質,嫵媚動人,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西施壺,言壺之形若美女西施之豐乳。后人覺得不雅,改稱為“倒把西施壺”。
西施壺不僅是資深茶人必收的“愛寵”,也是很多壺友入手的第一款紫砂壺,其器型圓潤優美,深受男性偏愛,是女性喝茶首選。
西施壺之美,美在:
1.美在圓潤
西施壺,講究珠圓玉潤、骨肉亭勻。蓋與壺身結合為圓球體,有圓球形壺鈕襯托,壺身飽滿,線條圓滑,看似簡約,實為嚴謹,好似渾然天成。
2.美在協調
在藝術要求上,西施壺要達到,口、蓋、嘴、把、肩、腰的配置比例要協調和諧,勻稱流暢。一把好的西施壺,從點到線,從線到面都透出又柔美。
3.美在細節
在工藝細節上,西施壺的嘴與把都是運用暗接,此法最不易的就是處理銜接的吻合度和流暢度。
壺嘴圓、小、短,像美人的櫻桃小口。壺把上細下粗,為倒把,如同美人甩動的飄逸長發壺蓋是截蓋的形式,與壺身密合,蓋鈕不大,精致秀氣。
4.美在把玩
作為一把“美人壺”,西施壺一般不做大壺,容量多在150~250ml。用此壺來泡茶,在把玩間砂質愈發光滑細膩,猶如少女吹彈可破的肌膚,惹人憐愛。
一把合格的西施壺,壺嘴、壺把與壺身必須圓潤雅致,渾然天成,好似從壺身長出來一番。
仿古
仿古——將軍器型:君子德才,灑脫無比
仿古壺,源于古代戰場上的鼓,最初為仿鼓,壺體仿照鼓型而作。后人仿做這種壺形,就成了仿古代壺型的意思了,演變為仿古,表達對前輩大師的追慕之情。
仿古壺制作的兩座高峰是,邵大亨與顧景舟兩位巨匠,他們的作品,是仿古壺的兩座豐碑。
1.邵大亨仿古
邵大亨的仿古壺,除拍賣會上的外,主要為博物館收藏,如鄭州四海壺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就是大亨仿古壺。
▲大亨仿古
2.顧景舟仿古
▲顧景舟 范曾畫 仿古壺
顧景舟與邵大亨仿古壺,古雅樸拙,形制完美、比例協調、結構嚴謹,平衡點恰到好處,磅礴之氣一貫而出。
它們全無俗之匠氣,收放自如的線條,每一根都彌漫著詩書的清香。每一處細節的變化,都妙到毫巔,以不同的節奏韻律美感,引起共鳴,令人嘆為觀止。
仿古壺作為一款沒有多加修飾的光貨壺,看似平淡無奇,實則是以純粹的造型線條來表現美感,最能體現紫砂壺的造型功力和審美情趣,是一款具有藝術成就與創造力的紫砂作品。
石 瓢
石瓢——帝王器型:男士首選,挺括有神
在紫砂壺的眾多壺式中,石瓢絕對占據著王者的地位,在紫砂行內稱作“跌不破的形”。
相傳石瓢最早稱石銚,是由陳曼生依照元代瓢器設計,從它誕生的那一刻起,就開啟傳奇之旅,魅力恒久不衰。
后來經顧景舟先生取“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典故,沿用石瓢之名。
石瓢之所以長盛不衰有以下幾個原因:
1.簡潔實用
有些紫砂作品雖然巧妙、精美。但過于繁瑣,使得束之高閣,只能夠用來欣賞,喪失了使用功能。這樣的款型是無法流行的。而石瓢簡潔、實用本身就是一重要的審美要素。
2.質樸典雅
質樸是與簡單相合,但典雅卻并非簡單所能達到。只有將簡單的成分加以巧妙地組合方能點石成金,形成雅趣。
3.剛勁中富于柔美
這是石瓢的最大特色,也是受壺友歡迎的重要原因。剛柔相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石瓢壺經多人改良,以人名命名,可細分為“彭年石瓢、子冶石瓢、石梅石瓢、景舟石瓢、漢棠石瓢”等。
西施、仿古、石瓢,這三款壺可謂紫砂壺器型中最為流行的三款,形美、實用,深受喜歡!
名 | 壺 | 賞 | 析
-
· 紫砂壺適宜泡什么茶?和壺型、大小有關嗎?
· 紫砂器型解說大全,還有不認識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