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再譚《黃帝內經》素問(脈要精微論)
再譚《黃帝內經》素問(脈要精微論

277診脈通常是以清晨的時間為最好——再譚《黃帝內經》 素問 脈要精微論

“黃帝問曰:診法何如?岐伯對曰:診法常以平旦,陰氣未動,陽氣未散,飲食未進,經脈未盛,絡脈調勻,氣血未亂,故乃可診有過之脈。”譚:黃帝問道:診脈的方法是怎樣的呢?岐伯回答說:診脈通常是以清晨的時間為最好,此時人還沒有勞于事,陰氣未被擾動,陽氣尚未耗散,飲食也未曾進過,經脈之氣尚未充盛,絡脈之氣也很勻靜,氣血未受到擾亂,因而可以診察出有病的脈象。

278切脈與望診相結合——再譚《黃帝內經》 素問 脈要精微論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64825.html

“切脈動靜而視精明,察五色,觀五臟有余不足,六腑強弱,形之盛衰,以此參伍,決死生之分。”譚:在診察脈搏動靜變化的同時,還要用明亮的眼睛精心觀察五色于面,以審五臟之虛實,六腑之強弱,形體之盛衰,相互參合比較,以判斷疾病的吉兇轉歸。切脈與望診相結合。

279正常脈象的平脈有胃、神、根——再譚《黃帝內經》 素問 脈要精微論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64825.html

“夫脈者血之府也。長則氣治,短則氣病,數則煩心,大則病進。”譚:脈是血液匯聚的所在。長脈為氣血流暢和平,故為氣治;短脈為氣不足,故為氣病;數脈為熱,熱則心煩;大脈為邪氣方張,病勢正在向前發展。正常脈象的平脈主要特點是:一息四~五至,相當于7080/分;不浮不沉,不大不小,從容和緩,流利有力;寸、關、尺三部均觸及,沉取不絕。這些特征在脈學中稱為有胃、有神、有根。

280脈象見生死——再譚《黃帝內經》 素問 脈要精微論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64825.html

“上盛則氣急、下盛則氣脹、代則氣衰、細則氣少、澀則心痛。渾渾革至如涌泉,病進而色弊;綿綿其去如弦絕,死。”譚:上部脈盛,為邪壅于上,可見呼吸急促,喘滿之癥;下部脈盛,是邪滯于下,可見脹滿之病;代脈為元氣衰弱;細脈為正氣衰少;澀脈為血少氣滯,主心痛之癥。脈來大而急速如泉水上涌者,為病勢正在進展,且有危險;脈來隱約不現,微細無力,或如弓弦猝然斷絕而去,為氣血已絕,生機已斷,故主死。脈象見生死。

281臟腑的健康狀態表現在面色——再譚《黃帝內經》 素問 脈要精微論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64825.html

“夫精明五色者,氣之華也。”譚:要用明亮的眼睛精心觀察五色于面,這都是內臟的精氣所表現出來的光華。臟腑的健康狀態表現在面色。這就是望診之道。

282不需擦胭脂的健康紅潤的美——再譚《黃帝內經》 素問 脈要精微論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64825.html

“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譚:赤色應該像帛裹朱砂一樣,紅潤而不顯露。不應該像赭石那樣,色赤帶紫,沒有光澤。不需擦胭脂的健康紅潤的美。

283不應是病態有意做作的白——再譚《黃帝內經》 素問 脈要精微論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64825.html

“白欲如鵝羽,不欲如鹽;”譚:白色應該像鵝的羽毛,白而光澤,不應該像鹽那樣白而帶灰暗色。不應是病態有意做作的白。

284面色健康在于光澤有潤——再譚《黃帝內經》 素問 脈要精微論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64825.html

“青欲如蒼璧之澤,不欲如藍;黃欲如羅裹雄黃,不欲如黃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蒼。五色精微象見矣,其壽不久也。”譚:青色應該青而明潤如璧玉,不應該像藍色那樣青而帶沉暗色;黃色應該像絲包著雄黃一樣,黃而明潤,不應該像黃土那樣,枯暗無華;黑色應該像重漆之色,光彩而潤,不應該像地蒼那樣,枯暗如塵。假如五臟真色暴露于外,這是真氣外脫的現象,人的壽命也就不長了。面色健康在于光澤有潤。

285精氣衰竭會長期導致面色暗淡渾濁——再譚《黃帝內經》 素問 脈要精微論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64825.html

“夫精明者,所以視萬物別白黑,審短長,以長為短,以白為黑。如是則精衰矣。”譚:正是因為眼睛明亮又能精心觀察的人,所以在觀察萬物時能分別出黑白等各種顏色、審察出各種顏色變化的時間長短;若各種顏色變化的長短不明,黑白等各種顏色分別不清,這就是精氣衰竭的現象。精氣衰竭會長期導致面色暗淡渾濁。

286驚恐邪氣會導致五臟氣滿而失去正氣——再譚《黃帝內經》 素問 脈要精微論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64825.html

“五臟者中之守也。中盛臟滿氣盛傷恐者,聲如從室中言,是中氣之濕也。言而微,終日乃復言者,此奪氣也。”譚:五臟之陰精守住陽氣平衡于內,如果外來陽氣過盛,臟氣就會壅滿,此陽氣過盛相對陰精如是傷于驚恐的邪氣,其驚恐的講話的聲音如在室內小聲說話一樣,這是五臟之陰精應守住陽氣平衡于內失衡,而有外驚恐濕邪所致。語聲低微而氣不接續,終日反復的說,這是其正氣被劫奪所致。外來的驚恐邪氣會導致五臟氣滿而失去正氣,這就是嚇破了膽的狀態吧?!

287失去正氣會使得精神失常大小便失禁——再譚《黃帝內經》 素問 脈要精微論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64825.html

“衣被不斂,言語善惡,不避親疏者,此神明之亂也。倉廩不藏者,是門戶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譚:如外來的驚恐邪氣導致五臟氣滿而失去正氣,使其衣服不知斂蓋其身,言語不知善惡好壞,行為不避親疏遠近的,這是神明錯亂的現象,也就是精神病的狀態。如五臟之陰精應守住陽氣平衡于內失衡,使其脾胃不能藏納水谷精氣而泄利不禁的,肛門不能約束而形成腹瀉;或使其小便不禁的,是膀胱不能閉藏的緣故。因外來的驚恐邪氣導致五臟氣滿而失去正氣,會使得精神失常大小便失禁。這也就是嚇破了膽的狀態吧?!

288五臟陰陽平衡精氣充足為身體強健之本——再譚《黃帝內經》 素問 脈要精微論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64825.html

“夫五臟者身之強也。”譚:若五臟之陰精能守住陽氣平衡于內,各項功能正常則健康;若五臟之陰精不能守住陽氣平衡于內,各項功能失常則生病。五臟陰陽平衡精氣充足,為身體強健之本。

289頭垂目呆背彎肩垂之病態——再譚《黃帝內經》 素問 脈要精微論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64825.html

“頭者精明之府,頭傾視深精神將奪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隨,府將壞矣。”譚:人的頭部為精氣、神明之府,人的精氣是否充足,神情是否明亮主要表現在人的頭部。若見到頭部低垂,目陷無光呆滯的,是精神將要衰敗的表現。五臟懸于人的脊背之上,為胸中臟腑之府,若見到背彎曲而肩下垂的,是胸中臟腑之氣將要衰敗的表現。頭垂目呆背彎肩垂之病態。

290腰不能轉遙行路曲身之病態——再譚《黃帝內經》 素問 脈要精微論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64825.html

腰者腎之府,轉搖艱難,腎將憊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則僂附,筋將憊矣。”譚:腎位居于腰,故腰為腎之府,若見到不能轉側搖動,是腎氣將要衰憊。膝是筋匯聚的地方,所以膝為筋之府,若屈伸不能,行路要曲身附物,這是筋的功能將要衰憊。腰不能轉遙行路曲身之病態。

291老人臟腑陰精之氣衰弱之表現——再譚《黃帝內經》 素問 脈要精微論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64825.html

“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則振掉,骨將憊矣。得強則生,失強則死。”譚:骨為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則振顫搖擺,這是髓虛,骨的功能將要衰憊。若臟氣能夠恢復強健,則雖病可以復生;若臟氣不能復強,則病情不能挽回,人也就死了。老人臟腑陰精之氣衰弱之表現。

292人的脈象要符合四季陰陽變化——再譚《黃帝內經》 素問 脈要精微論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64825.html

“岐伯曰:反四時者,有余為精,不足為消。應太過不足為精,應不足有余為消。陰陽不相應,病名曰關格。”譚:岐伯說:若脈象與四時陰陽之氣變化相反的狀態,有余為精傷失,不足為氣消敗。人身陰陽之氣,合四時氣化而消長者,若春夏陽長陰消,秋冬陽消陰長,脈象隨四時而不同也。若其應當太過反而不足,為陰精傷失,而陽氣不生長也;應當不足反而有余,為陰氣消敗,虛陽發露之假象也。如此陰陽不相應,病名曰關格。關格者,死不可治也。人的脈象要符合四季陰陽變化。

293診脈可知人體病變為中醫科學基礎——再譚《黃帝內經》 素問 脈要精微論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64825.html

“帝曰:脈其四時動奈何?知病之所在奈何?知病之所變奈何?知病乍在內奈何?知病乍在外奈何?請問此五者,可得聞乎。”譚:黃帝問道:脈象是怎樣應四時的變化而變動的呢?怎樣從脈診上知道病變的所在呢?怎樣從脈診上知道疾病的變化呢?怎樣從脈診上知道病忽然發生在內部呢?怎樣從脈診上知道病忽然發生在外部呢?請問這五個問題,可以講給我聽嗎?通過診脈可知人體病變為中醫科學基礎。

294四時所應春規、夏矩、秋衡、冬權之脈象——再譚《黃帝內經》 素問 脈要精微論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64825.html

“岐伯曰:請言其與天運轉大也。萬物之外,六合之內,天地之變,陰陽之應,彼春之暖,為夏之暑,彼秋之忿,為冬之怒,四變之動脈與之上下,以春應中規,夏應中矩,秋應中衡,冬應中權。”譚:岐伯說:讓我講一講人體的陰陽升降與天運之環轉相適應的情況。萬物之外,六合之內,天地間的變化,陰陽四時與之相應。如春天的氣候溫暖,發展為夏天的氣候暑熱,秋天的勁急之氣,發展為冬天的寒殺之氣,這種四時氣候的變化,人體的脈象也隨著變化而升降浮沉。春脈如規之象;夏脈如矩之象;秋脈如秤衡之象;冬脈如秤權之象。四時所應春規、夏矩、秋衡、冬權之脈象。

295人體的脈象與四時陰陽相適應之道——再譚《黃帝內經》 素問 脈要精微論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64825.html

“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陽氣微上,陰氣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陰氣微上陽氣微下,陰陽有時,與脈為期,期而相失,知脈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時。”譚:四時陰陽的情況也是這樣,冬至到立春的四十五天,陽氣微升,陰氣微降;夏至到立秋的四十五天,陰氣微升,陽氣微降。四時陰陽的升降是有一定的時間和規律的,人體脈象的變化,亦與之相應,脈象變化與四時陰陽不相適應,即是病態,根據脈象的異常變化就可以知道病屬何臟,再根據臟氣的盛衰和四時衰旺的時期,就可以判斷出疾病和死亡的時間。診脈的道理就在于:人體的脈象與四時陰陽相適應之道。

296四時陰陽變化都會在脈上有微妙的反應——再譚《黃帝內經》 素問 脈要精微論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64825.html

“微妙在脈,不可不察,察之有紀,從陰陽始,始之有經,從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時為宜。補瀉勿失,與天地如一,得一之情,以知死生。是故聲合五音,色合五行,脈合陰陽。”譚:四時陰陽之變化都會在脈上有微妙的反應,因此,不可不察。診察脈象,要有一定的綱紀。就是從辨別陰陽開始,開始于人體十二經脈進行分析,從中了解五行相生相克對人體臟腑的影響,五行的相生相克對人體臟腑的影響的尺度則是以四時陰陽變化相適中,人體的補瀉不使有失,要與天地之陰陽之變化相互統一;知道人體的這一情況,就可以預決其人的死生。所以聲是和五音相應合的,色是和五行相應合的,脈象是和陰陽相應合的。

297人做夢的生理作用——再譚《黃帝內經》 素問 脈要精微論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64825.html

“是知陰盛則夢涉大水恐懼,陽盛則夢大火燔灼。陰陽俱盛,則夢相殺毀傷。上盛則夢飛,下盛則夢墮,甚飽則夢予,甚饑則夢取;肝氣盛則夢怒,肺氣盛則夢哭。短蟲多則夢聚眾,長蟲多則夢相擊毀傷。”譚:陰氣盛則夢見渡大水而恐懼,陽氣盛則夢見大火燒灼,陰陽俱盛則夢見相互殘殺毀傷;上部盛則夢飛騰,下部盛則夢下墮;吃得過飽的時候,就會夢見送食物給人,饑餓時就會夢見去取食物;肝氣盛,則做夢好發怒氣,肺氣盛則做夢悲哀啼哭;腹內短蟲多,則夢眾人集聚,腹內長蟲多則夢打架損傷。人做夢的生理作用。

298春、夏、秋、冬、內、外六個方面的診脈大法——再譚《黃帝內經》 素問 脈要精微論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64825.html

“是故持脈有道,虛靜為保。春日浮,如魚之游在波;夏日在膚,泛泛乎萬物有余;秋日下膚,蟄蟲將去;冬日在骨,蟄蟲周密,君子居室。故曰:知內者按而紀之,知外者終而始之,此六者持脈之大法也。”譚:所以診脈是有一定方法和要求的,必須虛無精心,才能保證診斷的正確。春天的脈應該浮而在外,好像魚浮游于水波之中;夏天的脈在膚,洪大而浮,泛泛然充滿于指下,就像夏天萬物生長的茂盛狀態;秋天的脈處于皮膚之下,就像蟄蟲將要伏藏;冬天的脈沉在骨,就像冬眠之蟲閉藏不出,人們也都深居簡出一樣。因此說:要知道內臟病態的情況,可根據脈象,比照四時的變化來診斷;要知道體外病態的情況,可從體外的病態開始,根據脈象比照四時的變化,來診斷來至于內臟病態的最終病因。這就是春、夏、秋、冬、內、外這六個方面,乃是診脈的大法。

299心火往往在于人的情緒表現于脈象——再譚《黃帝內經》 素問 脈要精微論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64825.html

“心脈搏堅而長,當病舌卷不能言;其軟而散者,當消環自己。”譚:心脈堅而長,搏擊指下,為心經邪盛,火盛氣浮,陰虛陽亢之癥。當病舌卷而不能言語;待其脈軟而散時,表明心火已消退,恢復陰陽趨于平衡,病自痊愈。心火往往在于人的情緒表現于脈象。

300肺部感染在脈象上的表現——再譚《黃帝內經》 素問 脈要精微論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64825.html

“肺脈搏堅而長,當病唾血;其軟而散者,當病灌汗,至今不復散發也。”譚:肺脈堅而長,搏擊指下,是肺氣逆上所致邪火,當病痰中帶血,也就是傷風導致肺部感染;當其脈軟而散的,則肺氣發達,泄于皮毛,病汗出不止時,至到不復發散而愈。肺部感染在脈象上的表現。

301肝病水腫在脈象上的表現——再譚《黃帝內經》 素問 脈要精微論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64825.html

“肝脈搏堅而長,色不青,當病墜若搏,因血在脅下,令人喘逆;其軟而散色澤者,當病溢飲,溢飲者,渴暴多飲,而易入肌皮腸胃之外也。”譚:肝脈堅而長,搏擊指下,其面色當青為內傷,今反不青,知其病非由內生,當為跌墜或搏擊所傷,因淤血積于脅下,阻礙肺氣升降,所以使人喘逆;如其脈軟而散,加之面目顏色鮮澤的,當發溢飲病,溢飲病口渴暴飲,因水不化氣,而水氣容易流入肌肉皮膚之間、腸胃之外所引起肌膚與四肢水腫。肝病水腫在脈象上的表現。

302胃氣郁滯疼痛在脈象上的表現——再譚《黃帝內經》 素問 脈要精微論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64825.html

“胃脈搏堅而長,其色赤,當病折髀,其軟而散者,當病食痹。”譚:胃脈堅而長,搏擊指下,是胃氣郁滯癥,面色不赤為胃內傷;面色赤,當病髀痛如折;如其脈軟而散的,則胃氣虛弱不足,當病食痹。胃氣郁滯疼痛在脈象上的表現。

303脾陽虛足脛浮腫在脈象上的表現——再譚《黃帝內經》 素問 脈要精微論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64825.html

“脾脈搏堅而長,其色黃,當病少氣;其軟而散色不澤者,當病足?腫,若水狀也。”譚:脾脈堅而長,搏擊指下,面部色黃,脾陽虛癥,脾氣不運,當病少陽氣;如其脈軟而散,面色不澤,不能運化水濕,濕邪下流,當病足脛浮腫如水狀。脾陽虛足脛浮腫在脈象上的表現。

304腎氣微弱精血虛少在脈象上的表現——再譚《黃帝內經》 素問 脈要精微論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64825.html

“腎脈搏堅而長,其色黃而赤者,當病折腰;其軟而散者,當病少血至今不復也。”譚:腎脈堅長,搏擊指下,面部黃而帶赤,是脾之邪氣盛侵犯于腎,腎受邪傷,腎位于腰部,當病腰痛如折;如其脈軟而散者,腎氣微弱,當病精血虛少,使身體不能康復。腎氣微弱精血虛少在脈象上的表現。

305心、肺、肝、胃、脾、腎均與情志有關——再譚《黃帝內經》 素問 脈要精微論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64825.html

心、肺、肝、胃、脾、腎脈堅而長,搏擊指下,除上所譚外,均與人的情志有關。人有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正常情況下,這七種情志對人體維持正常生理活動起著協調作用。正如《中庸》所云:“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但是,過之便將內傷臟腑,由于心主喜,肺主憂,肝主怒,脾主思,腎主恐。大喜則傷心,多憂則傷肺,大怒則傷肝,多思則傷脾胃,多恐則傷腎。因此,當喜而喜,當怒而怒,當憂而憂適中而已。

306心痛少腹有病形為心疝之癥——再譚《黃帝內經》 素問 脈要精微論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64825.html

“帝曰:診得心脈而急,此為何病,病形何如?岐伯曰:病名心疝,少腹當有形也。帝曰:何以言之?岐伯曰:心為牡臟,小腸為之使,故曰少腹當有形也。”譚:黃帝說:診脈時,其心脈勁急,這是什么病?病的癥狀是怎樣的呢?岐伯說:這種病名叫心疝,少腹部位一定有形征出現。黃帝說:這是什么道理呢?岐伯說:心為陽臟,心與小腸為表里,今與病傳于腑,小腸受之,為疝而痛,小腸居于少腹,所以少腹當有病形。心疝心痛少腹當有病形。

307胃的藏而不泄與泄而不藏——再譚《黃帝內經》 素問 脈要精微論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64825.html

“帝曰:診得胃脈,病形何如?岐伯曰:胃脈實則脹,虛則泄。”譚:黃帝說:診察到胃脈有病,會出現什么病變呢?岐伯說: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納和腐熟水谷,因此,胃脈實則藏而不泄 ,將出現腹脹滿病;胃脈虛則泄而不藏,將出現泄瀉病。胃的藏而不泄與泄而不藏。

308臟腑不適應外來之風謂之邪風侵入成病——再譚《黃帝內經》 素問 脈要精微論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64825.html

“帝曰:病成而變何謂?岐伯曰:風成為寒熱,癉成為消中,厥成為巔疾,久風為飧泄,脈風成為癘。病之變化,不可勝數。”譚:黃帝說:疾病的形成及其發展變化又是怎樣的呢?岐伯說:外來之風可形成人體中的發燒惡寒癥;熱既久,可成為消中病;氣逆上而不已,可成為癲癇病;風氣通于肝,風邪經久不愈,肝木邪侮脾土,可成為飧泄病;風邪客于脈,留而不去則成為癘風病;疾病的發展變化是不能夠數清的。臟腑不適應外來之風謂之風邪侵入成病。

309四時八節偏勝之風致人體病變——再譚《黃帝內經》 素問 脈要精微論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64825.html

“帝曰:諸癰腫筋攣骨痛,此皆安生?岐伯曰:此寒氣之腫,八風之變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此四時之病,以其勝治之愈也。”譚:黃帝說:各種癰腫、筋攣、骨痛的病變,是怎樣產生的呢?岐伯說:這都是因為寒氣聚集閉其經脈而癰種,和八個季節之風邪氣侵犯人體后而病變。黃帝說:怎樣進行治療呢?岐伯說:這是由于四時偏勝之風所引起的病變,根據五行相勝的規律去治療就會痊愈。(八節之風謂之八風。立春條風至,春分明庶風至,立夏清明風至,夏至景風至,立秋涼風至,秋分閶闔風至,立冬不周風至,冬至廣莫風至。)四時八節偏勝之風致人體病變。

310久病脈象必表現于氣色的變化——再譚《黃帝內經》 素問 脈要精微論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64825.html

“帝曰:有故病五臟發動,因傷脈色,各何以知其久暴至之病乎?岐伯曰:悉乎哉問也,征其脈小色不奪者,新病也;征其脈不奪其色奪者,此久病也;征其脈與五色俱奪者,此久病也;征其脈與五色俱不奪者,新病也。肝與腎脈并至,其色蒼赤,當病毀傷不見血,已見血濕若中水也。”譚:黃帝說:有舊病從五臟發動,都會影響到脈象與氣色發生變化,怎樣區別它是久病還是新病呢?岐伯說:你問得很詳細啊!只要驗看脈象與氣色就可以區別開來:如脈雖小而氣色不失于正常的,是為新病;如脈還是與往常雖小一樣而色已失于正常的,乃是久病;如脈象與氣色均失于正常狀態的,也是久病;如脈象與面色都不失于正常的,乃是新病。脈見沉弦,是肝脈與腎脈并至,若面現蒼赤色的,是因為有毀傷淤血所致,而外部沒有見血,或外部已見血,其經脈必滯,血氣必凝,血凝經滯,形體必腫,有似乎因濕邪或水氣中傷的現象,成為一種淤血腫脹。久病脈象必表現于氣色的變化。

311尺脈是寸口脈寸、關、尺三部之一——再譚《黃帝內經》 素問 脈要精微論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64825.html

“尺內兩傍則季脅也,尺外以候腎,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內以候鬲,右外以候胃,內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內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內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脛足中事也。”譚:尺脈兩旁的內側候于季脅部,外側候于腎臟,中間候于腹部。尺膚部的中段、左臂的外側候于肝臟,內側候于膈部;右臂的外側候于胃腑,內側候于脾臟。尺膚部的上段,右臂外側候于肺臟,內側候于胸中;左臂外側候于心臟,內側候于膻中。尺膚部的前面,候身前即胸腹部;后面,候身后即背部。從尺膚上段直達魚際處,主胸部與喉中的疾病;從尺膚部的下段直達肘橫紋處,主少腹、腰、股、膝、脛、足等處的疾病。尺脈是寸口脈寸、關、尺三部之一。

312要懂診脈只有來至于實踐——再譚《黃帝內經》 素問 脈要精微論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64825.html

“粗大者,陰不足陽有余,為熱中也。來疾去徐,上實下虛,為厥巔疾。來徐去疾,上虛下實,為惡風也。故中惡風者,陽氣受也。”譚:脈象洪大的,是由于陰精不足而陽有余,故發為熱中之病。脈象來時急疾而去時徐緩,這是由于上部實而下部虛,氣逆于上,多好發為癲仆一類的疾病。脈象來時徐緩而去時急疾,這是由于上部虛而下部實,多好發為癘風之病。患這種病的原因,是因為陽氣虛而失去捍衛的功能,所以才感受邪氣而發病。要懂診脈只有來至于實踐,不可紙上談病。

313陰虛陽亢之虛勞寒熱病——再譚《黃帝內經》 素問 脈要精微論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64825.html

“有脈俱沉細數者,少陰厥也;沉細數散者,寒熱也;”譚:有兩手脈均見沉細數的,沉細為腎之脈體,數為熱,故發為少陰之陽厥;如見脈沉細數散,為陰血虧損,多發為陰虛陽亢之虛勞寒熱病。

314浮脈種種區別——再譚《黃帝內經》 素問 脈要精微論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64825.html

“浮而散者為眴仆。諸浮不躁者,皆在陽,則為熱;其有躁者在手,諸細而沉者,皆在陰,則為骨痛;其有靜者在足。數動一代者,病在陽之脈也。泄及便膿血。”譚:脈浮而散,好發為眩暈仆倒之病。凡見浮脈而不躁急,其病在陽分,則出現發熱的癥狀,病在足三陽經;如浮而躁急的,則病在手三陽經。凡見細脈而沉,其病在陰分,發為骨節疼痛,病在手三陰經;如果脈細沉而靜,其病在足三陰經。發現數動,而見一次歇止的脈象,是病在陽分,為陽熱郁滯的脈象,可出現泄利或大便帶膿血的疾病。浮脈種種區別。

315澀脈是陽氣有余;滑脈為陰氣有余——再譚《黃帝內經》 素問 脈要精微論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64825.html

“諸過者切之,澀者陽氣有余也,滑者陰氣有余也;陽氣有余為身熱無汗,陰氣有余為多汗身寒,陰陽有余則無汗而寒。”譚:診察到各種有病的脈象而切按時,如見澀脈是陽氣有余;滑脈,為陰氣有余。陽熱有余則身熱而無汗;陰寒有余則多汗而身寒,陰氣陽氣均有余,則無汗而身寒。

316真是脈要精微呀!——再譚《黃帝內經》 素問 脈要精微論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64825.html

推而外之,內而不外,有心腹積也。推而內之,外而不內,身有熱也。推而上之,上而不下,腰足清也。推而下之,下而不上,頭項痛也。按之至骨,脈氣少者,腰脊痛而身有痹也。”譚:按脈浮取不見,沉取則脈沉遲不浮,是病在內而非在外,故知其心腹有積聚病。按脈沉取不顯,浮取則脈浮數不沉,是病在外而不在內,當有身發熱之癥。凡診脈推求于上部,只見于上部,下部脈弱的,這是上實下虛,故出現腰足清冷之癥;凡診脈推求于下部,只見于下部,而上部脈弱的,這是上虛下實,故出現頭項疼痛之癥;若重按至骨,而脈氣少的,是生陽之氣不足,故可出現腰脊疼痛及身體痹癥。真是脈要精微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黃帝內經學習1
黃帝內經白話版-- 陰陽類論篇第七十九
一書教你斷人生死
《黃帝內經》對人體生命時間結構的研究
偉大的難(Nn)經
貢、黃帝內經14——17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吴桥县| 会宁县| 东乌珠穆沁旗| 鄯善县| 涿州市| 苍南县| 墨江| 珠海市| 彭水| 营口市| 建阳市| 湄潭县| 太保市| 通化县| 宁南县| 玉屏| 和静县| 临城县| 凌源市| 连江县| 荥阳市| 田林县| 独山县| 富民县| 新邵县| 辽宁省| 普洱| 纳雍县| 邹城市| 襄城县| 团风县| 沂南县| 根河市| 鲜城| 恭城| 桂林市| 赫章县| 霍邱县| 鄂伦春自治旗| 湟中县| 黔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