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首先就是要認識清楚“德”的兩面性——《論德》
《論德》論道此,有必要清楚地梳理一下對“德”的認識。首先就是要認識清楚“德”的兩面性。那就是通過學習老子的“德經”所認識到的:上德的人性性,與下德的時代性。上德的人性性是人的天命,是人類在進化過程的實踐中,逐漸產生的人性善,是為了制約人的欲望,相對產生的人性;對當今的具體人來說,又是人天生就具有的功能,這種功能相對人來說是絕對的本能,是人就有人性,就具備上德。所以老子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87、下德的時代性又具有兩面性——《論德》
“德”的兩面性就是上德的人性性,與下德的時代性。而下德的時代性又具有兩面性。一方面是,下德的時代性基本上是人性善上德,在人類社會各個發展階段中規范的表現形式,尤其是私有產生以后,為了制約人類欲望的過度膨脹,而表現在不同時代的規范化了的社會道德。另一方面是,下德時代性的階段性和階級性。也就是人類發展的不同時代的社會形式,所產生的階段性,以及當時統治階級所賦予的階級性。其目的不外是兩個:一是維護人類社會的穩定發展;二是維護統治階級的統治地位。因此,決定了下德相對不同社會來說具有的相對性,因而,出現了對統治階級來說是工具,對被統治階級來說是枷鎖的相對性。所以老子云:“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88、樹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道德觀——《論德》
認識清楚了“德”的兩面性,與“下德”的兩面性。那么,又要認識清楚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論斷包括兩層涵義:一是我國已經進入社會主義社會,我們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二是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初級階段,我們必須正視而不能超越這個初級階段。由此決定了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道德觀,加強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道德觀的教育,已經成為了當務之急。
89、道德的共性與特殊性——《論德》
對全人類而言道德的共性就是:人性善的上德。道德的的特殊性就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時代、不同階段的下德。但是,總之道德是衡量人們言行正當的觀念標準,是指一定社會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和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是做人做事的底線。并在生活中自覺自我地約束著我們自己。假如沒有道德或失去道德,人類甚至就會回歸動物世界,人類也就無理性無智慧可言了。
90、老子真偉大!——《論德》
《論道》論到此,只好撂筆。真是還不如《老子》第三十八章論的清楚,那就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老子真偉大!
二零一六年十一月八日
于調兵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