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天欲其亡必先與其狂——《黃帝四經》譚 《經法》六分篇
“主暴臣亂,命曰大芒(荒),外戎內戎,天將降央(殃);國無小大,又(有)者滅亡。”譚:國君行為暴戾,臣下位次混亂,這就稱為萬事荒廢不可救藥,外患內亂必接踵而至,違背天理天必降災,這種情況,無論發生在什么國家都會滅亡。這真是:天欲其亡必先與其狂。
44、不能齊家焉能治國?!——《黃帝四經》譚 《經法》六分篇
“主兩,男女分威,命曰大麋(迷),國中有師;在強國破,在中國亡,在小國滅。”譚:國君與后妃分爭權力,導致國家出現二主,這就使群臣大為迷惑無所適從,國家因此會有兵亂,這種情形,發生在強國會使其破敗,發生在中等國家會使其衰亡,發生在小國會使其覆滅。這真是不能齊家焉能治國?!
45、這就是儒家思想的君君臣臣之道——《黃帝四經》譚 《經法》六分篇
“凡觀國,有大<六>順:主不失其立(位),則國□□。(臣)失其處,則下無根,國憂而存。主蕙臣忠者,其國安。主主臣臣,上下不者,其國強。主執度,臣循理者,其國(霸)昌。主得□臣輻屬者,王。”譚:考察一個國家,有六種順當的現象,這就是:國君不失其位,國家便具備了存在的根基;而如果大臣不能盡職,這就使國君失去了依托,這樣的話,國家還可以在憂患中繼續生存。國君慈惠愛下,大臣忠心事上,則國家安定。國君大臣名副其實,不相僭越,君上臣下一心一德,則國家強盛。國君理政秉法執度,大臣行事遵循事理,則國家昌盛稱霸天下。國君居得其位,大臣團結在國君周圍,這樣便可稱王天下。這就是儒家思想的君君臣臣,“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