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子孫的繁衍生息,中華民族傳統醫藥千年的傳承,不斷地發掘對人有益的中藥,但并不是所有的中藥都能流傳下來。能夠從歷史走到今天的每一味中草藥,從它的歷史傳說中,不難體悟到代代相傳的藥用功效,和中國人千百年的經驗和智慧。
臨川有一個士人,名字叫做唐遇。他對自己家中的婢女非常不好,經常虐待。一個婢女因為不堪忍受毒打和虐待,就逃進了當地山中。
過了不久,婢女攜帶的糧食吃完了,她在小溪邊饑腸轆轆、愁眉苦臉的的時候,看見有一株葉子像竹葉的漂亮野草,順手拔了出來。在溪水中洗干凈,婢女連根一起吃了。
沒想到根并不苦,而且吃了以后很耐餓,經常食用這種草后,在山野間跑的也更快了。
婢女每晚棲身在一顆大樹下,有一天聽見草叢中有兇獸的聲音。婢女擔心是老虎,害怕的就想躲在樹上。
不料,她稍一用力,就飛到大樹上去了。天亮的時候,她又試著跳下樹去,果然飄飄悠悠的就落在了樹下。
從此以后,這個婢女在山野間,縱橫飛躍,有時甚至能從山峰之間飛躍,仿佛大鳥飛翔一樣。
幾年過去了,唐遇有個家奴在山中砍柴,偶然見到了這個婢女如仙女般在山野間飛躍,驚駭的不知如何是好。回到家中,就稟告了唐遇。
唐遇也很有見識,琢磨了一下,便說:一個低賤的婢女,怎么可能有仙骨?一定是遇到了什么靈藥服食。讓人時常做一些美味豐富的肉食,放在婢女經常往來的山路上,勾引她來食用。
唐遇的策略果然湊效,婢女經不住美味肉食的誘惑,多次在山路上大塊朵姬。反復多次后,唐遇就說時機成熟,可以抓她了。
在婢女享用一次美味的肉食之后,周圍沖出一群人撲向婢女。她驚駭之下想要飛走,可這次卻怎么也飛不起來了,只能束手就擒。
被嚴刑拷打后,婢女說出了所食用草的形狀和位置。唐遇身邊有一個識貨的人立刻反應過來,婢女吃的是仙人余糧呀!
唐遇派人四處尋找,卻再也找不到這種植物了。
這是宋代徐鉉在《稽神錄》中記載過的一個故事,其中的仙藥—仙人余糧,其實指的就是中藥黃精。
唐代大詩人杜甫贊黃精延年益壽,賦詩云:“掃除白發黃精在,君看他年冰雪容”
黃精還有很多別稱,戊己芝、黃芝,菟竹、鹿竹,仙人余糧、救窮草、米餔等。每一個名稱背后都有著一個傳說或辛酸。
古時以芝為仙家之草,因得了坤土之精粹,而戊己和黃色都屬土,所以有了戊己芝、黃芝的稱呼。
黃精葉子形似竹葉,兔子和鹿愛吃這種中藥的葉子,菟竹、鹿竹故而得名。
古時生產力低下,缺衣少吃,可能饑民最早發現了黃精可以代糧,所以它又名米,也就有了仙人余糧、救窮草、米餔等這些稱呼。在《抱撲子》中解說:黃精甘美易食,兇年可與老少代糧,謂之米餔。
這味藥主要用根,色黃如嫩生姜,味如甘飴者為佳。常二月收采,藥用以九蒸九曬。而且黃精的葉、花、果實都可以食用。
很多人也稱呼黃精為雞頭參,因為根塊像雞頭,是為數不多的平補腎藥。它的味甘,而且性平,歸入脾肺腎經,可以滋腎潤肺,補脾益氣。
從歸經和功效中可以看出,它主要是對脾、肺、腎三臟最有益處。所以在臨床上,它的實際用途也是針對三臟,主要有三個方面:
1、用于肺燥干咳少痰、陰虛勞嗽久咳等;
2、用于脾胃虛弱證;
3、用于腎虛精虧的頭暈,腰膝酸軟,須發早白及消渴等。
黃精含有黏液質、淀粉、糖類、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及生物堿等份,具有增強免疫功能、改善心肌供血、耐缺氧、抗疲勞、抗菌、增強代謝等作用,并對治療高血壓、高血糖、高血清膽固醇及三酰甘油等有用。
用古書的原話表達來說,黃精有“寬中益氣,使五臟調和,肌肉充盛。骨髓堅強,其力倍增,多年不老,顏色鮮明,發白更黑,齒落更生”的功能。
推薦一個食療的黃精雞
材料:黃精2兩,雞1只, 蔥、姜、料酒、鹽、糖各少量。
黃精片洗凈,和宰殺好的雞一同下鍋,加入蔥、姜、料酒、鹽、糖各適量,大火燒開后, 改為小火燉。雞肉熟爛后,出鍋即成。
黃精雞具有補中益氣、潤肺補腎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