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能夠獲得的長期回報,主要由3個維度構成:長期回報=股息 企業成長 市場波動差價;對于長期投資者來說,擁抱的都是優質股權,大家都是在一定安全邊際下買入的,長期投資回報在數十乃至上百倍,因而市場差價對長期投資回報的影響微乎其微。時間拉的越長,市場波動差價對投資的回報影響越小。如果是茅臺這樣的優質股權,你現價20倍買入,20年后一定有機會以20倍把它賣出,所以持有茅臺這二十年間的投資回報率主要是:股息和企業利潤成長的回報。
因此,本文視折價買入為安全邊際,在此不研究其對投資者長期回報率的影響。主要研究長期投資回報的核心驅動因素:成長 股息。(這是一個簡化公式,雖然乘更準確些,但這個公式更簡單保守)
一、股權復利模型的兩種證明方法
模型一:再投資收益率模型
永久收益率 =初始收益率*分紅率 再投資收益率*(1-分紅率)
=ROE/PB*分紅率 ROE*(1-分紅率)
=1/PE*分紅率 ROE*(1-分紅率)
=股息率 ROE*(1-分紅率)
解讀一:公式的第一部分,股息率就是一個投資者能拿到的真金白銀,紅利再投資,長期復利效應大概等同于股息率。也就是說3%的股息率紅利再投資,在長期合理估值的市場大概可以取得接近3%的復利效應。
解讀二:公式的第二部分可以理解為:若企業長期roe保持不變,則企業的未分紅部分,可以獲得原凈資產收益率的回報。所以企業的長期回報率在ROE與ROE/PB之間,長期ROE穩定的企業,0分紅取前者,100%分紅取后者。
但企業的長期ROE是否變化很難衡量,所以這個算法有點雞肋。因成長或高分紅是公司維持長期Roe不下移的核心邏輯。這里我們可以把ROE*(1-分紅率)理解為資本再投入的成長回報,它對應的是企業的凈資產增長率,也可以近似理解為企業的長期成長速度。
這樣就得到一個公式:長期年化成長率 股息率=股權長期復利效應。
模型二:貼現模型下的長期回報率
一般來說,我個人只投資長期穩健長壽的企業,此類優秀企業多數以把凈利潤視為自由現金流,那么一個常數增長的貼現模型可以表達為: P=EPS/(r-g)
P=公司股票價值
EPS=每股收益
r=股權投資的要求回報率(貼現率)
g=每股收益的增長率(長期增長率,這里忽略增發攤薄,等同于企業利潤增長率)
根據P=EPS/(r-g),易得r=1÷PE g,考慮到企業的利潤一部分用于分紅,一部分用于擴大再生產的增長。可以把這個公式進一步簡化為:
股權長期回報率≈股息率 長期利潤增長率。
這里的股息率肯定低于1÷PE,但更貼合實際情況,畢竟多數企業的利潤并非100%的是自由現金流,除了一部分分紅,剩下的要么用于擴張增長,要么被管理層浪費掉了。所以直接取股息率更保守妥當。把g視為企業長期的利潤增長率,最好是自由現金流增長率,更妥當一些。這樣,我們就得到了優質企業的股權長期復利模型。
二、長期穩健成長是優質股權長期回報的核心動力
投資大概有3種選擇:
第一種選擇是買一份存款,長期復利效應2%,無限期。
第二種選擇是買一個“商鋪”類生意,租金上漲水平接近于通脹水平,好的位置租金回報率會很可觀,持續期30-100年,但商鋪無法長大。
第三種選擇是買一個能不斷長大的生意,從一顆小樹開始,持續成長幾十年成參天大樹。即便在這顆樹成長競爭勝出后買入,回報也非常可觀。過去20年,騰訊、萬科、茅臺、格力等都取得了上百倍的利潤增長,給它們的長期股東帶來了上千倍的投資回報。
從長期回報的構成來說:優質企業持續30年10%的成長可獲得17倍回報,持續30年3%的紅利再投資可獲得2.4倍回報,二者相乘對應30年的整體回報大概在42倍左右。大家可以看出,拉長時間,成長的回報最高,紅利再投資的回報也可能有數十倍,但買低估賺市場差價的回報往往只有30%-100%,其實回報最低。為了眼前的低估,錯失偉大生意,絕對是投資生涯的一大憾事,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投資者一定要有大格局,選擇數十上百倍的投資機會,避免局限于眼前百分之幾十的小波動機會。
投資者一定要有自己的復利模型,既然打算長途旅行,就選一輛遠程巨輪,安全遠航,可以走的更遠。千萬不要停留在要么在選股,要么在選股的路上的尷尬局面。
我們投資的是企業為了現金流的折現,投資的是企業的未來,投資的是企業未來的成長性,它帶來越來越多的自由現金流。成長是復利效應的真實源泉,但這個成長一定要有長期持續性,利潤中的自由現金流比例一定要高。
我的投資群: 609234737 本群以擁有好生意為核心投資理念,歡迎大家相互學習,深度交流。,歡迎諸位投資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