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晚間,涪陵榨菜發布了2019年年報,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9.90億元,同比增長3.96%,但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05億元,同比下降8.55%。
表哥查了下資料,第一次寫涪陵榨菜是2018年3月30號,吹噓公司的2017年年報是多么優異,相對應的,當天的開盤價是16.52元。
但是2019年以來,公司的股價一波三折,顯示出投資者們的信心不足。
作為馬拉松愛好者,每周刷一個半馬是表哥的例行科目,刷完后特別想來一罐冰鎮可樂。
喝可樂的時候,啃幾根榨菜,既能補充消耗過度的水分、糖原,還能補充電解質。
坐在超市的門口曬著太陽,脫了跑鞋,就著榨菜,喝著可樂,摳著腳丫,人生還有比這更愜意的事嗎?
涪陵榨菜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如今公司已經成為中國田協的官方合作伙伴。
每年遍布全國的數百場馬拉松比賽賽場,烏江榨菜都成為賽場上的標配(不過表哥在正式比賽時一般不吃,因為隨身攜帶的鹽丸更加便捷有效)。
這是榨菜跨界轉型的一次嘗試,雖然看不出太大效果,但表哥認為,榨菜已經成功的把握住了轉型的時機。
十年前或者更久以前,榨菜的受眾群體的消費能力相對較弱,大部分銷量來自于工地、火車、學校等場景;但隨著中國人口結構的變化,榨菜的受眾群體也悄然變化,我們現在在各大超市看到的榨菜,不再是面向方便食品的佐料,而是面向家庭用戶的常備調味品。
近年來,中國的人口結構變化,已經對很多行業翹楚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增量市場逐步轉型為存量市場,A股許多曾經出類拔萃的企業,逐漸降下了奔跑的步伐。
一、成長性的終結
幾年前在參加一個價值投資的講座的時候,某名牌大學的教授提出了一個非常簡潔有效的成長型企業衡量標準:連續三年營收和凈利潤漲幅超過30%的,必然是成長性極佳的企業。
后來表哥按這個邏輯對上市公司各行業進行了分析,發現2018年以來,這個公式逐漸失效了。
因為即便強悍如茅臺,也已經做不到長期高成長性了。公司的業績快報顯示,營收增速遠不如前。
為什么呢?因為基數太大了。
我們簡單計算一下,以2018年營收23%增速來測算,假設茅臺2019年完成同樣的營收增速,需要增加178億的營收。
這差不多是一個中等規模上市公司的營收了,個中道理也就很淺顯了:螞蟻打滾容易,大象翻身難啊!
整個2019年,表哥都在灌輸的一個觀點:未來,好的企業不再是成長性好,而是現金流好。
未來從什么時候算?未來已來。
洋河股份、涪陵榨菜、格力電器… …甚至茅臺,都遇到了類似的情況。
細心的投資者可能發現,巴菲特推崇的可口可樂,早早就進入了佛系成長,公司的營收、凈利潤差不多十幾年來幾乎沒什么增長。
但,可口可樂的股價卻是一路長虹(最近幾次熔斷剔除在外)。
這樣的業績放在A股會怎樣?又是什么支撐起可口可樂的股價?
現金流。
二、戛然而止的業績增速
2019年半年報的時候,涪陵榨菜因為業績不佳,甚至跌停。表哥是苦笑著的,因為公司2019年的業績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
除了行業發展到了瓶頸外,公司業績停滯,其實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2018年增幅太大了。
2018年公司開始了漲價,導致凈利潤增幅超過60%,如此強勁的漲勢,帶來的后果就是提前透支了未來。
消費者的需求是不會驟增驟降的,這些激增的利潤,其實是經銷商囤貨帶來的,在渠道存貨消化殆盡的過程中,2019年公司凈利潤出現下滑,實屬正常。
三、強勁的現金流
2020年初這次特殊情況,讓大家也意識到一家企業賴以生存的不是固定資產,不是營收,甚至都不是利潤,而是現金流。
作為一家營收不足20億的公司,賬面現金接近12億(9.5億貨幣資金,2.2億理財產品),沒有一分錢長短期借款。
就算是在業績下滑、因前期漲價導致渠道壓力巨大的2019年,公司的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仍然實現了基本不變。
這說明公司售出的產品基本都收回了現金,在渠道去庫存的情況下,甚至還有1億的預收款,公司的產品基本上是供不應求的。
四、提價是把雙刃劍?
不少消費品公司通過提價來尋求業績增長,比如曾經的茅臺,經過十幾次提價,再加上一直宣傳的稀缺性,快成了收藏品;再比如東阿阿膠,經過多年提價,阿膠已經賣上了天價,結果因為市場有限渠道消化不了全面崩盤。
榨菜是哪種呢?
上文提到,榨菜的受眾群體發生了變化,消費主體由價格敏感型客戶轉移成了價格不敏感客戶。
這個轉移過程是潛移默化的,很多消費者、投資者甚至沒有意識到,涪陵榨菜的包裝、口感都和以前不同。尤其是電商平臺上的涪陵榨菜,各種宣傳手段來看,很顯然是面向消費能力比較強的年輕消費者。
所以5毛錢的榨菜提到兩塊五,看似漲成了天價,但單價仍然很低廉,對于新的消費群體,依舊是隨手就買的類型。
從2019年財務數據看,涪陵榨菜的提價是成功的。
五、天花板
梳理了眾多消費品上市公司后,表哥得出一個結論,地位穩定的行業龍頭沒必要繼續追求成長性。追求成長性的龍頭企業,要么轉型失敗,要么投資翻車。
就算像美的集團那樣并購了庫卡機器人,業績增長也不太明顯,甚至還拖累了凈資產收益率。只是庫卡對于美的集團的戰略發展意義比較大,這是另外一個話題。
啤酒行業給了一個很好的例子,經過行業廝殺,留下的巨頭三足鼎立。比如青啤,業績穩健的和可口可樂差不多,每年業績基本變化不大,大把賺錢,大把分紅。
從市場占有率看,現有的營收水平,基本上接近了涪陵榨菜的天花板。無論是靠提價、開拓新品還是并購同行,都很難實現新的突破,不如踏踏實實躺著數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