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投資中的常態思維,上漲時驗證邏輯,下跌時懷疑邏輯,這是90%的人思維邏輯,很巧的是,股市投資剛好也是10%的人賺錢;
很多人設置了止損線,并且當成法寶,因為經驗,市場上股價下跌總是有原因的,并且大概率都驗證正確,但是這樣的心態,這群人錯過了下跌后的反轉,就是不停新高,然后望洋興嘆;
不是自己的邏輯賺不到錢,認知匹配財富,運氣賺來的錢都會靠實力虧掉,直到財富和認知匹配,這些耳熟能詳的道理都指向一個真理,我們要想賺錢,要想所謂的財務自由只有一條路:提高認知;
認知是多維度的知識能力判斷理解分析方法的綜合水平,看過李錄的書都知道人生一輩子會遇到6.7次洞見,足以影響終生,而我的口頭禪是人這一輩子能抓住一次周期,那個集洞見和認知為一體的周期,足矣;
那么問題來了,我們到底怎么能有洞見的認知?每一個投資者都有自己的邏輯,不然不會買賣?那根本原因在哪里呢?如果我錯了,該怎么辦?
我愛死哲學了,邏輯學和詭辯了,那真的很有趣,因為在杭州這樣人杰地靈不停出首富的地方,似乎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思考,獨立思考才是認知的核心;
大周期是我思考的選擇,而小周期是我們思考的努力,會有人懂這句話嗎?我選擇了大周期;努力了小周期,但能抓住的只是大周期,所有以短期的思維考慮的眼前變化都是小周期;
格局和周期有多重要?心理預期有多么重要?比如我看好的云計算廣聯達年漲幅140%+,寶信100%+,最次的數據港85%,而放棄的地產周期的三傻地產銀行保險只是在-10%—10%+浮動幅度,而持倉者就像是過年一樣的興奮,而我卻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他們不聰明嗎?不努力嗎?顯然不是的,他們只是站在過去看問題,而我選擇了未來;
孫正義因為1000萬美金的差額錯過亞馬遜,懊惱不已,以致于做再多的成功投資,依然難以釋懷;
辣么問題又來了,你要什么樣的生活?
那些享受地產和大消費醫藥時代的幸運兒,告誡你確定性,殊不知他們在那個時候選擇了代表未來周期的板塊和個股,而現在卻教育你,我的經驗是...
而現在我說我沒有經驗,我盯準了十年的方向,如果我錯了,我還是過去的我,那個在過去沒有享受什么時代和周周期經歷的我,但如果我對了,就是我對了,那個未來屬于我;
領導會跟你說好好干,不要想太多;地主會跟你說,好好種地,別tm亂想;
而我是那個另類吶喊者,做自己的邏輯和認知,如果你注定是天才放飛自我,如果你是平凡的保守者請不要來股市送錢;
杭州是一個誕生首富的城市,40后的娃哈哈宗慶后,50后的農夫山泉鐘睒睒,60后的阿里馬云,70后網易丁磊,80后的拼多多黃錚,90后的...大概率可以續上,歡迎來杭州,沾點首富的思維;
地主勸佃戶安分,佃戶勸長工守己,動腦子的勸動手的努力,動手的看不明白動腦子的選擇;
白馬藍籌的傳統投資者訴說著遠古的價值投資,題材概念技術線的投機者玩著賭場的游戲,留下風中瑟瑟發抖的像這樣的少數者搖曳著;
我們總是要選擇,堅持,驗證,撕心裂肺,考驗,糾錯,改正,笑了...
如果我錯了,我也不配擁有這些財富;@今日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