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桂寬
本杰明·富蘭克林說:“金錢從來都沒有讓人們幸福,以后也不會。因為在金錢的本質中沒有任何能制造出幸福的東西來。一個人擁有的金錢越多,他想要的錢越多。金錢不是在填補空白,而是在制造空白。”根據心理學家和精神學家們研究結果也表明,大量的金錢似乎比大量的幸福來得更容易些??伤麄兊难芯空J為,沒有幸福的精神病患者,但有很多有錢的精神病人。
金錢并不能使人真正幸福,快樂與金錢多少無關。有很多沒有多少錢的人得到了巨大的幸福,而很多腰纏萬貫的人卻極度的憂愁。有許多官司纏身的是有錢人,許多吸毒自殺的是有錢人,許多婚姻家庭不幸的是有錢人。雖說金錢是我們生活的必須品,但需要多少金錢才能獲得幸福卻是另一個問題。金錢可能讓你消除部分煩惱,但不會讓你真正地幸福起來。
在物質社會中,人沒有欲望不行,沒有金錢更不行。在金錢和欲望面前,我們應保持一種健康的心態,尤其不要把金錢看得太重,更不要刻意去追求。我們對待金錢就要像對待食糧一樣,我們活著不是為了金錢,正如活著不是為了吃飯一樣;對待欲望就要像對待空氣一樣,我們活著不是為了欲望,正如活著不是為了呼吸一樣。
人為欲望而生,為欲望而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欲望,而欲望就像是一個黑洞,人是永遠也填不滿自己內心的欲望。所以不能讓欲望控制我們,不能成為欲望的奴隸,不能成天欲望而欲望。縱有良田千萬頃,只食一日三餐;縱有廣廈千萬間,夜臥只占一尺寬。重要的是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報,自己的勞動得到了別人的肯定。
金錢買不到幸福,欲望換不來快樂。富豪之家,未必是福,窮奢極欲,樂極生悲。人世間的痛苦,大多都是來自于欲望的不滿足。如果欲望過度膨脹,難以厄制,沉陷于欲望之中,以致萬劫不復,徹底沉倫,那就更遭糕了。人生的快樂和幸福,不在于金錢和欲望,而在于充實的心靈。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欲望太多。貪欲是萬惡之源,也是人生諸般痛苦的根源。
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煩惱是想岀來的,心是煩惱的關鍵。人一心追逐名利,心中充滿欲望,整天患得患失,自然會有煩惱。一個為追求名利而苦惱的人,是因為他的心不肯停止追求,苦惱就成了必然的結果。整日勞苦奔波,身不得閑,而心靈欲念膨脹,被雜念糾纏,煩惱便由此而生。想開了,放下了,煩惱便會自動消除,痛苦感也將化為烏有。你想不開,放不下,煩惱就會時刻跟著你。
知足是人生最基本的底線。人學會了知足,就知道了幸福。平常一些小事也往往能撼動自己的心靈,幸福與否,只在乎自己的心怎么看的,當某種需要得到滿足,就是一種幸福。知道滿足的人,才是幸福的人。
(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