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桂寬
氣忿則不平,色厲則取怨。古人說,與人言,宜和氣從容。氣忿則不平,色厲則取怨。和人說話,應該和氣從容,如果口氣很沖,那么會讓別人不高興。如果表情猙獰會讓人怨怒。一個人的語氣、態度很重要,人心皆同,你擺臉色給別人看,別人也會給你甩臉子。你口氣沖,別人也會不自覺地吼你。很多人發脾氣,其實是遷怒于人。
先忍后讓,調和氣暢。古人說,人有拂郁,先用一忍字,后用一忘字,便是調和氣暢。人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先忍下來,只要忍過去了,慢慢就忘了。沒什么能扛過時間,只要暫時忍過去,你再回頭去看那些讓你暴怒的事情,你會覺得那根本不是事兒。甚至可能會對自己曾經大動干戈而啞然失笑。但是對人忍讓要有底線,如果沒有底線,反而覺得這個人的忍讓是軟弱可欺。
人生就是一部完整的戲劇,有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劇情,有悲劇也有喜劇。既要演好悲劇情節,更要演好喜劇生活。悲劇飽含著酸甜苦辣的味道,喜劇蘊藏著喜怒哀樂的情感。悲劇也好,喜劇也罷,努力讓自己演的好一些,演的輕松一些。生活越簡單越快活,心情越快活越幸福。愿朋友們天天開心快樂,生活幸福美滿!
老祖宗的做人智慧就藏在一枚銅錢中。銅錢圓形,內部是一個方孔。做人應當像銅錢一樣,內方外圓。清代乾隆年間的紀曉嵐認為,做人要“處世圓滑,內心中正,不同流合污而為人謙和”,其實這就是對 “內方外圓”的最好解釋。內方是處世原則,外圓是處世之道。外圓是做事方法,內方是做人之本。做人內方外圓,做事隨方就圓。
鬼谷子說:“世無可抵,則深隱而待時;世有可抵,則為之謀。”當遇到善良的人,要用道德去愛他。當遇到丑惡的人,要用權謀算計他。跟丑惡的人講道德是不智,跟善良的人講權謀是不善。其實真正的道德是各有所得!做人不僅要講道德,更要有心計,懂潛規則。在亂世歲月用權謀維護正道,在太平歲月用道德維護正道。
鬼谷子在《捭闔篇》說:變化無窮,各有所歸,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馳或張。意思就是說,人是不同的,所以要采用歸類法,對有人的強硬,對有的人溫婉,對有的人接納,對有的人拒絕,選擇是一種智慧。鬼谷子擅長的是奇謀,他是把溝通的方法倒過來的,觀察別人的喜好,然后順應別人的喜好,借以拉近與人的關系。通俗的說就是,你喜歡的東西,恰巧我也喜歡,互惠互利,相互幫助。
(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