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最基本的功能是通訊,能夠顛覆電話和短信的公司必然能夠掌握用戶最基本的通訊市場,做到這件事情的人是張小龍,而他的背后是擁有龐大網民用戶群體的騰訊。
為什么張小龍能夠得到馬化騰的信任?
張小龍的代表作有兩款軟件產品,微信是他的第二款軟件產品,第一款產品是他在碩士畢業后開發的Foxmail,一款非常優秀的電子郵件客戶端軟件,當時出任金山公司總經理的雷軍希望能夠買下張小龍的Foxmail,而張小龍當時也有心將Foxmail出售之后去美國發展,原本雙方在電話中已經談妥的收購價格是15萬元,但在需要面談收購的那一天,雷軍本人忙于聯想投資金山的事情,而派去與張小龍洽談的研發人員并沒有重視Foxmail的商業價值,最終這件事也成為雷軍遺憾的一點。
很快另一家網絡公司——博大互聯在兩年后聯系張小龍,希望可以收購包括Foxmail以及張小龍整個團隊,此時雙方達成的成交價格已經從兩年前的15萬元“隨口報價”上漲到1200萬元。在進入騰訊之前的五年時間里,與張小龍同時期的很多程序員已經成為互聯網行業的大佬,而張小龍和他的Foxmail團隊卻逐漸開始陷入低迷狀態,博大互聯最終選擇在2005年將張小龍的Foxmail團隊轉手交給已經在香港上市一年的騰訊。
騰訊收購Foxmail團隊之前已經有了明確的市場目標,就是希望利用自家的QQ郵箱在中國市場擊退微軟的Hotmail,張小龍加盟騰訊之后的第一個職位是廣州研發部總經理,Hotmail也是馬化騰交給他的第一個目標對手。
QQ郵箱當時已經發展了3年的時間,張小龍接手后將Foxmail的元素融入其中,2005年末發布QQ郵箱3.0的內測版,在界面UI以及郵箱容量方面都有較大的升級改變,一年之后新版的QQ郵箱正式命名為“QQ郵箱2007版”,“更換皮膚”、“設置獨立密碼”、“QQ郵件訂閱”等新功能開始助力QQ郵箱大力發展,此時Hotmail的發展速度已經放緩,這也意味著張小龍率領的QQ郵箱團隊達成了騰訊最初想要的目標。
取得階段性勝利的張小龍在2010年又發現新的市場,他通過一封電子郵件向馬化騰表示騰訊需要做一款全新的移動端社交軟件,因為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即將開啟。通過QQ郵箱的成功已經證明了張小龍的實力,同時馬化騰顯然也已經意識到移動互聯網的新機遇,于是很快回復張小龍,繼續由他帶領廣州研發部團隊開發這樣一款移動端社交工具,2010年11月騰訊微信正式立項,兩個月之后,微信針對iPhone用戶的第一版本測試版正式發布。
通過通訊錄匹配、接收QQ離線消息兩項功能,騰訊快速完成將用戶從QQ復制到微信的過程,很快“附近的人”、“漂流瓶”以及“搖一搖”功能相繼上線,通過陌生人社交屬性增加用戶活躍度,而現在的微信已經開始逐漸淡化“陌生人社交”的屬性,因為人們已經很難改變使用微信的社交習慣。
米聊卷土重來,雷軍的社交夢依然沒有破滅?
與騰訊同時期推出移動社交軟件的還有小米科技,小米科技的起步是從MIUI系統UI以及APP應用等軟件開始的,雖然米聊的發布時間與騰訊微信相差很近,但小米早在2010年下半年就已經開始嘗試做一款移動端的即時通訊工具——小米通,不過受阻于當時已經足夠強大的騰訊QQ以及中國移動推出的飛信,小米通并沒有足夠的新鮮功能吸引用戶,想要在市場有所突破的唯一辦法就是改變軟件本身。
雷軍開始關注其他國家地區的即時通訊軟件發展,一款名為kik的社交軟件進入雷軍的視線,當時這款軟件采用的增加用戶量方式正式匹配手機通訊錄,在此基礎上可以視線免費的短信聊天,但由于其必須依賴運營商、手機操作系統等因素的支持,但這樣一款軟件的誕生必然會影響到運營商傳統的“短信”帶來的營收,因此這款產品在國內市場必然不會有太大的發展。
而小米科技很快將小米通重新打造為類似kik的軟件應用,利用匹配手機通訊錄的功能實現用戶量的增長,這款產品在2010年12月正式上線發布,同時新的產品也被命名為米聊,三個月之后小米團隊又從Talkbox找到新的靈感,為米聊增加語音對講機的功能,此時米聊的用戶量已經增加到100萬。
此時的雷軍可能并沒有想到,社交巨頭騰訊已經開始研發一款與米聊類似的設計產品——微信。當時的小米還屬于一家初創公司,面對互聯網的巨頭品牌——騰訊,失敗自然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何況是在騰訊最為擅長的社交領域,畢竟當時QQ擁有的8億用戶量就足以成為騰訊的最大優勢,而米聊的市場份額也很快敗于騰訊微信。
2018年是小米科技發展的第八年,5月31日小米8周年的新品發布會在深圳舉行,就在發布會正式舉行的前兩天,米聊官方微博在5月28日開始為小米8周年新品發布會預熱,這條微博與上一條微博的時間距離有半年之久,此時網友猜測米聊可能將會重新回歸,隨后米聊團隊發布新版米聊將會在2018年6月16日0點開啟內測,而新版的米聊在界面風格以及功能方面都進行了全新的設計。
如今新版米聊的Android版已經上線,目前已經融合社區、微廣播、短視頻以及漫畫等社交功能,但iOS版依然停留在2016年的版本,令人驚喜的是米聊PC版也已經在2018年全新發布,界面趨近于扁平化卻又保持小米經典的風格,未來應該會繼續向扁平化方向過度。
子彈短信正面競爭,微信真的毫不在意?
米聊重新發布之后并沒有太大的動靜,移動端的米聊只不過是憑借MIUI系統的更新而進行推廣,顯然重新回歸的米聊還沒有實力與微信正面對抗,自然積累用戶并做好用戶體驗是米聊目前需要做的事情,畢竟騰訊20年的社交經驗不可能會被一款新產品瞬間打倒。
如果說米聊是在暗地里積攢能量等待爆發,那么子彈短信就是與微信正面發生沖突的莽夫,子彈短信所屬的是一家名為快如科技的初創公司,公司的幾位聯合創始人都來自于錘子科技,所以雖然表面上只是錘子科技投資這家科技公司,但實際上子彈短信也可以理解為是錘子科技的一款產品。
相信看過堅果Pro2S那場發布會的人都記憶猶新,羅永浩在發布會現場演示子彈短信的“快捷回復”、“隨意定位語音播放時間”等功能,這些功能確實能夠提升用戶時間溝通的效率,但是這類功能并不能解決用戶在日常社交中的痛點,更多的可能是會被應用于職場工作中的溝通,但是人們對于這款敢于挑戰微信的社交產品充滿好奇,在正式上線的第10天,子彈短信的總激活用戶量超過400萬,一度超越微信占據App Store應用商店的冠軍寶座。
這樣的結果讓羅永浩非常滿意,但他似乎并沒有意料到,這樣的好景并沒有持續很長時間,子彈短信在10月9日被App Store應用商城下架,而子彈短信的用戶量活躍度也極具下滑,子彈短信暴露最大問題是定位于熟人社交的屬性標簽之后,用戶很難在子彈短信中找到可以聊天的對象,雖然羅永浩此前預熱將會推出一個耗費10億元的“拉新方案”,但目前錘子科技的困境可能已經讓羅永浩無暇估計子彈短信這款產品。
其實不論是小米科技的米聊,還是錘子科技的子彈短信,兩款產品在用戶體驗方面都不會遜色于騰訊的微信,只不過騰訊QQ擁有的上億用戶量是小米和錘子無法比擬的,更重要的是騰訊QQ的用戶量都有社交屬性標簽,而小米手機和錘子手機的用戶量即便達到億級規模,在智能手機行業能夠有很強的影響力,但在社交領域恐怕依然很難撼動騰訊的地位。
微信在社交領域的競爭對手并不僅限于子彈短信和米聊,在過去將近8年間的時間里,馬云的支付寶、唐巖的陌陌以及被陌陌收購的探探,雖然沒有公開宣布與微信競爭社交市場,但這些社交軟件對于騰訊微信、QQ在社交領域的壟斷地位都虎視眈眈,只不過當用戶已經形成粘性習慣的時候,想要再次顛覆改變只能潛移默化去完成轉變,上一次完成這種轉變的,是騰訊將用戶從QQ拉入微信,而想要從微信轉移到其他廠商的社交產品中,這件事情真的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