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色繪祥瑞”是一類五彩瓷器,我相信很多人會感到其定義有些曖昧。這類五彩瓷器,盡管沒有署“五良大甫吳祥瑞造” 款識,卻也被稱為“色繪祥瑞”,歸為祥瑞瓷器之屬,令人頗為費解。其實這樣分類是根據作品的樣式,尤其是紋飾的特征而來的。
與青花祥瑞不同,“色繪祥瑞”沒有如水指(日本茶道中盛放清水的器具)等大型器物,多為厚器壁的器皿類(也有執壺等茶器,器壁都做的很厚)。其口沿處常見施有一圈醬釉,在日本稱為“口錆(口紅)”。
所謂“色繪祥瑞”的分類源自紋飾。例如,寫有氣派“福”字的大型茶壺(圖 1)、繪有松竹梅的葫蘆形執壺(圖 2)、以及運用細致的筆觸繪制出活靈活現兔子紋飾的盞托(圖 3)等,皆是具有吉祥寓意的紋飾。將這些紋飾與豐富多樣的幾何紋飾進行組合,便形成了“色繪祥瑞”作品的裝飾紋樣體系。
▲ 圖1 清順治 色繪祥瑞錦地福字紋執壺 高19cm 來源:翠竹堂 樂陶陶收藏
▲ 圖2 清順治 色繪祥瑞松竹梅紋執壺(壺執、流為日本藏家后配) 高18cm 樂陶陶收藏
▲ 圖3 清順治 色繪祥瑞兔紋盞托 口徑18cm 來源:山中商會《日本-中國古陶瓷美術展覽會》圖錄,1933年 樂陶陶收藏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寓意吉祥的紋飾在“色繪祥瑞”上運用尤為突出,相較于青花祥瑞而言,“色繪祥瑞”幾乎都是以寓意吉祥的紋飾裝飾。考察其裝飾紋樣的創意來源,筆者認為可以追溯到明代嘉靖時期源自日本市場訂燒的金襕手作品。此類產品大量外銷日本,而中國國內幾乎沒有存留(例外:陜西省出土一例醬釉金襕手執壺,應該是特殊的案例,載于《中國出土瓷器全集·15·陜西》圖128)(圖 4)。出版于1967年的大幅圖錄《金襕手名品集》無疑是此類作品的重要參考資料(圖 5),其中網羅了當時所知日本傳世的幾乎所有力作,每一件都傳遞著豪華炫麗的趣味。
▲ 圖4 明嘉靖 醬釉描金孔雀牡丹紋執壺 陜西歷史博物館藏
東京國立博物館所藏金襕手碗(《特別展·吉祥》圖105)(圖 7)署有“大明嘉靖年制”青花銘,因記有明確年代而值得重視。碗的內底繪松、竹、梅、靈芝等植物紋,外壁繪紅色球紋,其間飾有鹿、鶴等動物紋。另外,根津美術館所藏金襕手瓶(矢島律子編著《明的五彩》圖78)(圖 8)作為名品廣為人知,圈紋中寫壽字,彰顯吉慶寓意。這兩件器物與圖1、圖2相比較可以明確,金襕手與色繪祥瑞的紋樣是一脈相承的(圖 9)。就色繪祥瑞而言,雖沒有繪紅色球紋,但取而代之的是運用各種幾何紋樣來填充余白。由此可見,可以充分認為日本在訂燒色繪祥瑞之際,是參考了金襕手的吉祥紋飾及裝飾手法。
▲ 圖7 明嘉靖 金襕手鳥獸紋碗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 圖8 明嘉靖 金襕手錦地開窗花卉團壽紋瓶 根津美術館藏
▲ 圖9 通過對比可發現,金襕手與色繪祥瑞的紋樣是一脈相承的
那么,色繪祥瑞的燒造年代是否能夠確定呢?有關其線索,筆者想從施釉和賦彩兩個方面進行探究。眾所周知,神戶滴翠美術館“崇禎八年(1635)”銘青花人物紋茶巾筒(圖 10)可謂祥瑞的代表作。然而十分遺憾的是,色繪祥瑞并無類似的紀年材料,為了確定其年代,與關聯作品進行比較討論是較為有效的方法。
▲ 圖10 崇禎八年 祥瑞青花人物紋茶巾筒 神戶滴翠美術館藏
在此筆者關注到色繪祥瑞常見口沿部施醬釉的特征(圖 11)。15世紀中期的空白期時期景德鎮民窯(圖 12)雖已時常能夠見到這種技法的運用,但之后一段時間卻消失了。直到200年后的17世紀中葉的順治朝時期再次流行。年代確切且帶有醬口的作品中,“戊子”銘的小碟(陳潤民《清順治康熙朝青花瓷》圖1-2故宮博物院藏)傳世較多(圖 13-15),推算可知為順治五年(1648)作品。另外,香港藝術館的青花仙人圖花觚(西田宏子·出川哲朗共編《明末清初的民窯》圖28)(圖 16)的余白處寫有“癸卯季春月”,推測為康熙二年(1663)的干支銘紋樣,作為帶有醬口且出現較晚的一例而值得關注。
▲ 圖11 清順治 色繪祥瑞瑞獸花卉紋盤 私人收藏
▲ 圖12 15世紀中期(明代空白期) 青花松竹梅紋香爐 樂陶陶藏
▲ 圖13 陳潤民編著《清順治康熙朝青花瓷》 紫禁城出版社 2005年
▲ 圖14 清順治五年(1648) 青花山石紋盤 直徑11.9cm 故宮博物院藏
▲ 圖15 清順治五年(1648) 青花山石紋盤 直徑11.8cm 故宮博物院藏
▲ 圖16 清康熙二年(1663) 青花人物紋花觚 香港藝術館藏
接下來筆者想從另一側面,即賦彩的特征來嘗試探討色繪祥瑞的時代。就五彩瓷器而言,明代初期以來,慣以釉下青花來表現藍色。萬歷時期達到了成熟階段,釉上彩與釉下青花爭麗斗艷,令人賞心悅目。直至之后的康熙五彩改變了當時的狀況。從圖17、18中的器物就可以知道,圖17中的蓋罐運用了釉下青花表現藍色,圖18中的蓋罐則是轉變為使用釉上藍彩。此可謂是五彩瓷器技術演變的重大事件。然而,不得不注意的是康熙五彩所見釉上藍彩和明代民窯系統(16世紀的“古赤繪”等)所使用的所謂孔雀藍釉,是兩種不同的彩料。
▲ 圖17 清康熙 五彩『鴛鴦絳』故事圖將軍罐 高37.8cm 金立言著《名瓷我觀》圖115
▲ 圖18 清康熙 五彩四妃十六子圖將軍罐 高33.5cm 金立言著《名瓷我觀》圖116
綜合以上兩點,根據“色繪祥瑞”所見口沿處施醬釉的特征以及未見釉上藍彩的使用,可以推斷所謂“色繪祥瑞”的燒造年代介于崇禎朝最末期(1940年代)直至清初順治朝(1660年代)的約二十年間。
注:原文發表于日本《目の眼》雜志2022年5月號。
本文翻譯:比羅岡
金立言,北京人,回族,1996年赴日本留學,2005年畢業于慶應大學藝術史博士課程。2005-2006年任香港佳士得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瓷器部專家,2007-2014年任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陶瓷部高級業務經理,期間負責明清官窯瓷器和宜興紫砂的相關工作,主持專場拍賣,獲得海內外收藏家及研究者的高度評價。迄今為止,已發表多篇陶瓷研究論文,同時應邀在中國內陸及香港、日本等地多次演講。現為佳趣雅集學術顧問、中漢拍賣及中貿圣佳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學術顧問、景德鎮市東方古陶瓷研究會常務理事、清華藝術鑒賞研修項目客座教授、獨立學者。
| 金立言博士編著 |
▼
| 囧 藝 出 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