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fèi)電子書等14項(xiàng)超值服

開通VIP
茅蓬語錄(中)自在無礙

自在無礙

◎ 自由的人生,是駕馭命運(yùn)的人生,是把生死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人生。

◎ 不受人惑,始得解脫;不與物拘,透脫自在。

◎ 不要屈服于自己的情緒當(dāng)中。

◎ 已受過良好訓(xùn)練的心,是不招惹麻煩的,即使獨(dú)自時也是一樣。

◎ 佛陀教導(dǎo)“法”,是要用于我們的生活中的。

◎ 當(dāng)煩惱生起時,要去覺知它,然后就在那兒把它斬除。

◎ 如果你必須與煩惱同處,那么就找出一種超越它們的方法來生活。

◎ 心胸就像是降落傘,只有張開時才有用。

◎ 富貴功名,皆人世浮榮;惟胸襟浩大,是真正受用。

◎ 人們必須忍受生死的安排、天命主宰的一切。

◎ 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

◎ 胸中只擺脫一“戀”字,便十分清凈,十分自在。

◎ 人情冷暖,有一毫介意,便是渣滓,亟宜化之。

◎ 寧靜淡泊,觀心之道。

◎ 身在局中,心在局外。

◎ 一個人最幸福、最快樂的時刻,是心中最平靜的時刻。

◎ 性情達(dá)到平衡狀態(tài),才能心安理得。

◎ 要是你連自己的心態(tài)都無法管理調(diào)適,那么你憑什么以為自己可以支配其他事務(wù)呢?

◎ 用慈悲去愈合受傷的心靈,讓寬恕和放下使我們從憎恨的梏桎中解脫。

◎ 學(xué)會不作繭自縛,就是放下解脫的大智慧。

◎ 人不怕忙,但怕煩。

◎ 做人若處處慮及他人的褒貶,反而束縛了自己。

◎ 無視于大眾的喝彩而能自得其樂的人,才是偉大的人。

◎ 老是活在為瑣事而憂慮的生活里,這種人未免太短視了。

◎ 除非我們過著理性和感性共存的生活,否則沒有充實(shí)生活可言。

◎ 欲望一直存在著,它只是心的一種現(xiàn)象。有智慧的人也有欲望,但沒有執(zhí)著。

◎ 徹底大悟?yàn)榫烤埂?/span>

◎ 真正的寧謐,不是外在環(huán)境的無風(fēng)無雨。

◎ 越知道應(yīng)付生活變數(shù)的人,越擁有創(chuàng)造性的適應(yīng)能力。

◎ 良好的心境來自,忙亂中尚能保存的一點(diǎn)安寧心境。

◎ 當(dāng)你在坐禪的時候,對每一個前來的念頭說:“這不干我的事!”

◎ 所有那些屬于外表上的事物,就讓它們自是外表上的吧!并且知道什么是超越。

◎ 單純地作為“覺知者”,不執(zhí)著而了知,讓事物就是它們自然的樣子,一切事物就如它們的本然。

◎ 我們所有的財(cái)產(chǎn),有任何人真的擁有它們嗎?沒有任何人真的得到任何東西。那就是為什么佛陀說,讓所有那些事物自是它們,放下它們吧!

◎ 一旦我們明了我們只是個過客時,就不會再去執(zhí)著或感到負(fù)擔(dān)了。

◎ 念念阿彌陀佛,事事隨喜不掛礙,心則漸入西方境。

◎ 只要心背負(fù)著喜與惡的重?fù)?dān),一定會經(jīng)驗(yàn)到“苦”。既然這一切都沒有價(jià)值,便不必要擁有它。

◎ 厭惡苦并無法驅(qū)走苦;唯有放下想要苦消失的念頭,也就是去正面地接受它,苦才會有消失的一天。

◎ 當(dāng)我們想到無窮盡的存在界本具不圓滿性時,我們內(nèi)心那一點(diǎn)的痛苦又何足掛齒呢?

◎ 不讓心追逐樂受,也不讓心墮于苦受,就讓它們順其自然。

◎ 如果我們看到不對的事情或不如法的人,能夠心里明白,而不表現(xiàn)出來,那才是真功夫。

◎ 別人罵你,那是消災(zāi),給你不好的臉色看,那是“最上供養(yǎng)”。

◎ 去我執(zhí),從粗衣淡飯做起。

◎ 色空俱泯,境智圓融,色空無礙,獲大自在。

◎ 一念心寂,萬慮俱消。

◎ 心境俱冥,自然合道。

◎ 以第一義,莊嚴(yán)其身,是為菩薩。

◎ 任性逍遙,了無住著,觸目遇緣,總是妙用。

◎ 悲智雙運(yùn)。

◎ 勢力盡,箭還墜,招得來生不如意,爭似無為實(shí)相門,一超直入如來地。

◎ 亦無分別,亦無依倚,亦無住著。終日任運(yùn)騰騰,如癡人相似,世人盡不識你,你亦不用教人識不識。

◎ 終日不離一切事,不被諸境惑,方名自在人。

◎ 前際無去,今際無住,后際無來。安然端坐,任運(yùn)不拘,方名解脫。

◎ 行住坐臥,動靜閑忙,不生心動念,就是降伏其心。

◎ 知心不動時,不生不動想。知心清凈時,不生清凈想。乃至善惡皆能分別,于中無染,得自在者,是名為慧也。

◎ 一切煩惱業(yè)障,本來空寂;一切因果,皆如夢幻;無三界可出,無菩提可求。

◎ 云門胡餅趙州茶,信手拈來奉作家,細(xì)嚼清風(fēng)還有味,飽餐明月更無渣。

◎ 也不論是非,也不把家辦,也不爭人我,也不做好漢,跳出紅火坑,做個清涼漢,悟得長生理,日月為鄰伴。

◎ 人生百歲七旬稀,往事回觀盡覺非,每哭同流何處去,拋卻凈土不思?xì)w;香云瑪瑙階前結(jié),靈鳥珊瑚樹里飛,從證法身無病惱,況餐禪悅永忘饑。

◎ 把心中的習(xí)氣,一點(diǎn)一點(diǎn)地除去,即是大修行人。

◎ 無煩惱處,名般涅槃。

◎ 一日清閑自在身,六神和合報(bào)平安;丹田有寶休問道,對境無心莫問禪。

◎ 畢竟不與諸虛幻塵勞、蘊(yùn)界生死、諸入和合。迥然無住,一切不拘,去來無礙。

◎ 無上菩提須得言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生不滅。于一切時中念念自見萬法無滯,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

◎ 心量廣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應(yīng)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來自由,心體無滯,即是般若。

◎ 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常見本性真實(shí)妙用,名為功德。

◎ 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寬,心與身俱安,何事能相干?誰謂一身小,其安若泰山;誰謂一室小,寬如天地間。安分身無辱,知幾心自閑。雖居人世上,卻是出人間。

◎ 從靜中觀物動,向閑處看人忙,才得超塵脫俗的趣味。遇忙處會偷閑,處鬧中能取靜,便是安身立命的工夫。

◎ 身閑可以養(yǎng)氣。心閑可以養(yǎng)神。身心俱閑,與道合真。

◎ 養(yǎng)心之法,須要擺脫一切;凡榮枯得失,猶如水月鏡花,事過即忘,心中不可有一毫沾滯。每日胸中一團(tuán)太和元?dú)猓暮紊?/span>

◎ 心生則真法滅,心滅則真法生。

◎ 安詳?shù)木窬辰纭褪且曰磉_(dá)淡泊、順應(yīng)自然的心態(tài),來面對人生的種種無常變化,將痛苦憂傷的情緒降伏到最低點(diǎn)。

◎ 在惡意的人群中不懷惡意,在拳握刀拔的人群里言行溫順,在與執(zhí)著的人相處而能不執(zhí)著,是謂圣者。

◎ 用盡一切心機(jī),不如一個無心機(jī)可用之人。

◎ 水能熄滅熊熊大火,挽救即將付之一炬的房屋。同理,懂得觀照的智者,也能將自我或外在環(huán)境的憂患,消失于無形,宛如一陣風(fēng)吹散棉絮一般。

◎ 久住寒山凡幾秋,獨(dú)吟歌曲絕無憂,

饑餐一粒伽陀藥,心地調(diào)和倚石頭。

◎ 安詳是處事第一法,謙退是保身第一法;

涵容是處人第一法,灑脫是養(yǎng)心第一法。

◎ 不要抗拒命運(yùn),不要抱怨因果,直接接受它,煩惱就會減少,當(dāng)下放下,煩惱即無奈你何。

◎ 所謂“禪”,是指不管何時、何地,皆能心平氣和地生活。

◎ 修行人不管到哪里,都要保持平常心、無掛無礙、清凈自在,而修行就是要修這點(diǎn)自在。

◎ “水流任急境常靜,花落雖頻意自閑?!比顺3执艘?,以應(yīng)事接物,自心何等自在。

◎ 最崇高的理想,就是一個不必逃避人類社會和人生,而本性仍能保持原有快樂的人。

◎ “人”在處理某些生命中所必然面臨的過程時,一直不肯去承認(rèn)并接受,殊不知無論你百般的不愿意,依舊逃不過命運(yùn)無常的支配,既然無法改變,何不以一顆自在的心笑看人間呢?

◎ 心靈安靜的人,不論做任何事情都能享受樂趣,若是心靈不平靜,即使在深山幽谷,也得不到真正的安寧。

◎ 開悟的人想要有事都很難,凡夫想要沒事則更難。

◎ 若能調(diào)適自己的心,所有的感覺皆是一種享受。

◎ 人到無求品自高。

◎ 渴愛之滅,是心解脫;不著大善,名大功德。

◎ 當(dāng)你內(nèi)心起煩惱時,當(dāng)處、當(dāng)下就要叫它消滅。

◎ 境來不拒,境去不留,一切隨緣,能得自在。放下即得解脫。

◎ 有緣即住無緣去,一任清風(fēng)送白云。

◎ 不要把“放下”當(dāng)成“放棄”!“放下”——是盡全力但隨緣盡分。

◎ 文字不礙實(shí)相,見性萬事皆圓。

◎ 即一切法,離一切相,是名諸佛。

◎ 當(dāng)你內(nèi)心擁有安詳即是正受。

◎ 觀一切音聲,如風(fēng)過樹;觀一切境界,似云浮空。

◎ 勇者提得起,智者放得下。

◎ 心既清凈,語默皆如;遇緣即施,緣散即寂。

◎ 若你破壞境界,即是破壞你的清凈心(境即是心),所以我們要學(xué)習(xí)心與境界調(diào)和。

◎ 性識周遍法界,對悟道者而言,無處不自在、解脫。

◎ 悟道之人時時皆享受喜悅、明澈、清凈、永恒的生命。

◎ 不分別、不顛倒、不執(zhí)著即是本性作用。

◎ 見性之人,大用現(xiàn)前,不存執(zhí)著,活捉生擒,不勞余力。

◎ 遇到困難時不害怕,心中無事,是名真修。

◎ 徹悟本性的人,縱然全世界的人都不了解他,他依然不覺得寂寞。

◎ 凡事要隨緣,不要攀緣。

◎ 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有人唾老拙,留它自干了。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他也省氣力,我也少煩惱。

◎ 世界上沒有一個永遠(yuǎn)不被誹謗的人,也沒有一個永遠(yuǎn)被贊嘆的人。

◎ 無事不要找事(麻煩)做,有事不要怕難做。

◎ 人隨處作主,就會立處皆真。

◎ 世事忙忙似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qiáng)求。

◎ “遠(yuǎn)離罪惡”的味、“寂靜”的味、“法悅”的味,嘗到此味的人,并無恐怖。

◎ 制服自己的人,便得自由,也是做自己的主人。

◎ 應(yīng)學(xué)習(xí)智者:清除心靈的污垢,舍棄感官的享受,內(nèi)心沒有掛礙。

◎ 只要自覺心安,東西南北都好。

◎ 佛本身是超越人心的各種動態(tài)而存在的。

◎ 若能一切“隨他去”,便是世間“自在人”。

◎ 人多隨情互執(zhí),執(zhí)即相違;法本稱理互通,通即互順。

◎ 于色自在,一切融通,是禮,是自由。于心自在,無所不照,是智,是平等。

◎ 品嘗到永恒不朽的悟境后,圣者不再為世俗的束縛所困惑。

◎ 只有大智慧的人,才能掀開無明的面紗。

◎ 覺醒時,夢即不再;開悟后,宇宙的幻相亦將消失。

◎ 當(dāng)悟道時,一個人看這個世界,就如掌中之蘋果,清清楚楚。

◎ 悟道的圣者,宇宙間處處都是永恒的喜悅;但是對無知的人而言,處處都是痛苦和不幸。

◎ 悟道者——縱橫四海皆能通,隨手拈來皆是智慧。

◎ 笛子為何能吹出如此美好的曲調(diào)?因?yàn)榈炎觾?nèi)部是“空的”,悟到“空性”的人,也能吹出生命真正的喜悅。

◎ 外無所求,內(nèi)無所著,悟道近矣!

◎ 宜靜默、宜從容、宜謹(jǐn)嚴(yán)、宜儉約。

◎ 如何能過無憂無慮的生活:

(一)提高你的思想水準(zhǔn)。

(二)拓展你的見地觀點(diǎn)。

(三)加深對自己的了解。

(四)加強(qiáng)心靈的靈敏度。

(五)把自己升華到一個超然的世界里。

◎ 小時候我們看到陀螺旋轉(zhuǎn)時,常滿懷喜悅,因?yàn)槲覀兏惺艿剿鼉?nèi)在的平衡。

◎ 當(dāng)心靈自由時,你不僅能控制你想做的事,也能操縱不想做的事。

◎ 如果你是仰賴他人使你感覺舒服,你會因此而不安;而仰賴真我,你就不會再有所謂不安的感覺。

◎ 美女不尚鉛華,似疏云之映淡月。禪師不落空寂,若碧沼之吐青蓮。

◎ 大道虛曠,常一真心,善惡勿思,神清物表。隨緣飲啄,更復(fù)何為。

◎ 處處作主,立處皆真。

◎ 一切屬他,則名為苦;一切由己,自在安樂。

◎ 以禪悅為食,以道德為衣,以虛空為安居,以無牽掛、自在的心境為行。

◎ 但于事上通無事,見色聞聲不用聾。

◎ 二性空是體,知二性空是解脫,更不生疑,即名為用。

◎ 無念之念,生無生相,住無住相,異無異相,滅無滅相,非思慮計(jì)度所知,惟洞徹法源者,頗測其彷佛,未易與纏情縛識者語也。

◎ 若能于經(jīng)教及古德入道因緣中,不起第二念,直下知?dú)w,則于自境界、他境界,無不如意,無不自在者。

◎ 心中自有菩提意,窗外秋山始入簾。

◎ 終日不離一切事,不被諸境惑,名自在人。

◎ 不即不離,不住不著,縱橫自在,無非道場。

◎ 當(dāng)下無心,便是本法。

◎ 常離法相,自由自在,縱橫盡得。

◎ 不行一切行,即名佛行。

◎ 人情世態(tài)紛紜往復(fù),安??鄻冯S遇而安。

◎ 法身自在無方,觸目無非正覺。

◎ 不起罪業(yè),不起福業(yè),不起無動業(yè),是名供養(yǎng)佛。

◎ 見聞覺知無障礙,聲香味觸常三昧。

如鳥空中只么飛,無取無舍無憎愛。

若會應(yīng)處本無心,始得名為“觀自在”。

◎ 花開花謝春不管,水暖水寒魚自知。

◎ 身似閑云,月影山光堪證性;心如止水,松聲竹色共忘情。

◎ 常獨(dú)行,常獨(dú)步,達(dá)者同游涅槃路。調(diào)古神清風(fēng)自高,貌瘁骨剛?cè)瞬活櫋?/span>

◎ 自處超然,接人藹然。無事澄然,有事斬然。得意歉然,失意泰然。

◎ 年年是好年,日日是好日。

◎ 老倒疏慵無事日,安眠高臥對青山。

◎ 虛舟駕浪,隨高隨下;流水轉(zhuǎn)山,遇曲遇直——心心無知。今日騰騰任運(yùn),明日任運(yùn)騰騰,隨順眾緣,無障無礙。

◎ 法身不癡即般若,般若無著即解脫,解脫寂滅即法身。

◎ 竿頭絲線從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

◎ 諸圣以無為而得名,圓修以無作而成行。

◎ 飽食安眠消日月,閑談冷笑接交親;

誰知將相王侯外,別有優(yōu)游快活人。

◎ 終日不離一切事,不被諸境困惑,方名自在人。

◎ 趙州云:諸人被十二時使,老僧使得十二時。

◎ 但自忘心,同于法界,便得自在。

◎ 公案通則情識盡,情識盡則生死空。

◎ 念念不見一切相。

◎ 念念無求,刻刻自知,事事自覺,蕩蕩無著,時時安詳。

◎ 悟后方知,有固然好,無亦甚豐富。

◎ 眼底有塵三界窄,心頭無事一床寬,

若無閑事掛心頭,即是如實(shí)美景現(xiàn)。

◎ 明心的不愚癡,見性的不憂愁。

◎ 不向外馳求,亦不于心內(nèi)取證,則二六時中隨處解脫。

◎ 第八識既除,則生死魔無處棲泊。

◎ 我今意況大寬,不語無事心安,從容自在解脫,東西去易不難,終日無言寂寞,念念向理思看,自然逍遙見道,生死定不相干。

◎ 迷時人逐法,悟時法由人。

◎ 我今意況大奇,不向世上侵欺,榮華總是虛誑,弊衣粗食充饑,道逢世人懶語,世人咸說我疾,外道瞪瞪暗鈍,心中明若琉璃。默契羅睺密行,非汝凡夫所知。

◎ 雖無妨隨緣而行,卻不可隨緣而轉(zhuǎn)。此意即是:緣應(yīng)了者,得機(jī)便了,不與糾纏;緣應(yīng)結(jié)者,亦無妨結(jié),但不攀緣。

◎ 佛說無為法者,即是無??;無住即是無相,無相即無起,無起即無滅。蕩然空寂,照用齊皎,鑒覺無礙,乃真是解脫佛性。

◎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靈共我家,一念不生全體現(xiàn),六根才動被云遮,斷除煩惱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隨分世緣無掛礙,涅槃生死等空花。

◎ 頓息萬緣,越生死流,迥出常格,靈光獨(dú)照,物累不拘,巍巍堂堂,三界獨(dú)步。

◎ 入深山,住蘭巖,岑崟(岑崟:高峻的樣子。)幽邃長松下,優(yōu)游靜坐野僧家,闃寂安居實(shí)瀟灑。

◎ 隨法性則萬法俱寂,隨智用則萬法俱生,不離一真,化儀百變。

◎ 只是事來不受,一切處無心;永寂如空,畢竟清凈,自然解脫,得大自在。

◎ 與世界同步,卻不與世界同向;以紅塵為道場,而不與紅塵同流。

◎ 學(xué)道之人,但于一切諸法,無取無舍,見如不見,聞如不聞,心如木石,刮削并當(dāng),令內(nèi)外清凈,方是逍遙自在底人。

◎ 不謗亦不嫉,當(dāng)奉行于戒,飲食知止足,常樂在空閑,心定樂精進(jìn),是名諸佛教。

◎ 真心妙體,本來不動,安靜真常。真體上妙用現(xiàn)前,不妨隨流得妙。

◎ 六根俱所能,亦能收攝在一微塵。知之者謂是佛性,不識者喚作精魂,所以善巧方便說,莫不發(fā)明這個大用。若于日用不迷,自然縱橫無礙也。

◎ 心心作佛,無一心而非佛心;處處道成,無一塵而非佛國。

◎ 饑來吃飯,困來即眠;愚人笑我,智乃知焉。

不是癡鈍,本體如然;要去即去,要住即住。

◎ 幸為福田衣下僧,乾坤贏得一閑人;

有緣即住無緣去,一任清風(fēng)送白云。

◎ 慧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shù)起,菩提作么長?

◎ 無事是貴人,但莫造作,只是平常。

◎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fēng)冬有雪;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放曠任其去住,靜鑒覺其源流;語默不失玄微,動靜未離法界。

◎ 寅朝用粥充饑,齋時更餐一頓;心中了了總知,且作佯癡縛鈍。

◎ 道楷和尚遺偈云:吾年七十六,世緣今已足,生不愛天堂,死不怕地獄,撒手橫身三界外,騰騰任運(yùn)何拘束?

◎ 無性是理,隨緣成事。無性隨緣,理不礙事。隨緣無性,事不礙理。

◎ 身與空不空相應(yīng),則內(nèi)同枯木,外現(xiàn)威儀。

◎ 得失是非都放卻,經(jīng)行坐臥無相拘,有時把柄白拂塵,有時持串烏木珠,有時歡喜身舞踏,有時默坐嘴蘆都,懶舉西來祖師意,說甚東魯有詩書,歸來洗足上床睡,困重不知山月移。隔林幽鳥忽喚醒,一團(tuán)紅日懸松枝。

◎ 無縛真自在,無心真道人。

◎ 以無著心應(yīng)一切物,以無礙慧解一切縛。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diǎn)擊舉報(bào)。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心靈禪語,禪語悟道
事不通必然理不明,理明必然事事透過去
讀過這些話,我相信你的人生一定會不同了
不受生死逼迫 煩惱不用躲避
身安,不如心安;屋寬,不如心寬
群友精彩感悟(之四十六)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diǎn)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札达县| 托里县| 崇阳县| 襄樊市| 桑日县| 息烽县| 渝中区| 分宜县| 宾川县| 桐乡市| 高邑县| 谢通门县| 阿荣旗| 定襄县| 渝中区| 承德市| 澜沧| 镶黄旗| 洪雅县| 蛟河市| 合肥市| 郑州市| 秦皇岛市| 铁岭县| 惠安县| 威海市| 修武县| 寿光市| 鄄城县| 河南省| 乌拉特前旗| 措美县| 武川县| 随州市| 政和县| 太康县| 兴文县| 四会市| 昌黎县| 富蕴县| 交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