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分紅的意義——讀《警惕不分紅的“偽價值企業”》一文的感想與討論。
原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8414290102duo1.html
感謝小熊哥對我的抬杠一一耐心回復,以下是討論部分:
任何時候,任何企業,高分紅對投資者都是有利的。
理由如下:
1.
2.
3.
4.
博主回復:2011-11-22 11:01:00
微光兄看得比我更廣。
其實分紅與企業的發展快慢并無直接聯系,看看格力就知道了
在大量分紅的情況下,企業保持快速發展,這其實非常考驗企業管理者的財務管理能力,成本節約能力,這是更高一層面地要求~
關于寵氏游戲的問題,想再說兩句,不對之處請小熊哥指點。
1
2、只要游戲繼續,不管我是否愿意,在我的收益中,必然包含了其他投資者的損失。
3、進一步想,只要我們的資本不流出市場,現金分紅也不能避免“寵氏游戲”帶來的問題。
(1)因為我們的紅利,會重新回流到資本市場,參與下一場“寵氏游戲”。
(2)從投資邏輯的角度講,如果我不愿將紅利重新投回到母企業當中,那說明母企業當前的估值水平本身不具有足夠的吸引力,則我完全可以通過出售部分或全部母企業的股權來實現“自我分紅”。
4、買入高股息率的股票,不能讓投資者脫離“寵氏游戲”,但可以幫助投資者在“寵氏游戲”中取得勝利!(原因見上面的回復——任何時候,高分紅對投資者都是有利的)
博主回復:2011-11-22 13:40:50
微光兄說的很對,龐氏游戲一定存在,而且收益中也包含龐氏游戲。
但是要注意我們投資的首要目的不可以是為了玩“龐氏游戲”,客觀存在的“龐氏游戲”的收益只不過是我們投資收益的一個byproduct。
其實是否愿意把紅利重新投回母企業與企業是否分紅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首先,至少投資者可以先拿到一部分企業的利潤,作為投資者投入資本的報酬,其次到手的紅利可以等待時機買入母企業,比如低估的時候等等。
買入高股息率的股票,則性質有了不同,因為你的投資不再是一個“擊鼓傳花”的游戲,而是一個可以為你帶來現金流的投資。
這么簡單的說吧,你是如何估值的?無論是dcf還是剩余收益模型,其實都有一個隱含的假設:自由現金流或者利潤最終會回到投資者的手上。
如果投資一個標的物,不能帶來現金流,你如何估值?
某位大師說過,投資所有的黃金,古董,都是投機行為,因為其不能帶來現金流。
呵呵,這個問題越來越有意思了。也許不會有答案,但我愿進一步思考。
1
(1)買房收租模式:直接從資產中獲取現金流,類似于分紅型企業。
(2)買豬賣豬模式:豬吃糧食,相當于通過獲取利潤(或融資)來提高凈資產,待豬長大后,把它賣掉,獲利。
第二種模式,需要一個基礎條件,即:市場總有一天會給我們可愛的小豬,報出一個合理的,甚至對我們有利的價格(事實上市場就是這樣)。
那么,買豬賣豬模式,是否違背了以現金流為基礎的估值方法呢?
2、如果一家企業拿出凈利潤的一半來分紅,那么它不分紅的那一半,算不算寵氏游戲呢?
博主回復:2011-11-22 15:39:01
呵呵,兄提出的養豬問題,很有意思。
養豬的過程就是不斷投入,最后一次性收獲的投資案例。
我的想法這樣:
養豬的例子更適合pre-ipo,也就是pe,所以要多養豬,以防有的豬病死。
而養豬與二級市場的投資區別在于:養豬我們知道什么時候豬可以賣出,且賣出的價格較為確定。
而二級市場的投資,我們并不知道何時賣出,經常碰到的情況是等我們發覺的時候,企業的股價已經雙殺。
而且更為嚴重的問題是,對蘇寧這樣的企業而言,在其高增長期真正的價值投資者很少介入,因為估值較高且未來不確定,等到其確定性較高,估值合理以后介入一般來說企業的發展已經陷入疲態,如果這是個時候介入,又沒有分紅,其實投資者獲得的保護則較少。
一半分紅,則龐氏游戲的屬性會降低很多,因為其可以合理估值,有了估值,則可以確定買價,投資成分更多些。
哈哈,感謝小熊哥的回復,這個問題至此就沒有太多爭議了。
1
2、若要投資低分紅的高成長企業,需要通過分散化來應對黑天鵝的侵襲。
3、穩定分紅的企業,投資難度低,因為更容易估值。
4、寵氏游戲非玩不可,但不能以寵氏的心態去參與游戲。
5、任何時候,任何企業,高分紅對投資者都是有利的。
不知總結的是否到位,呵呵。
另:我想將這篇文章及下面一些有價值的討論與回復轉發到我博客,跟小熊哥請示一下!
博主回復:2011-11-22 16:17:20
呵呵,兄總結得相當到位,把我略顯極端的觀點中和了一下~呵呵
贊~
我博客上的東西,都可以拿去~呵呵
以下是一小熊哥與一些博友的精彩討論:
博主回復:2011-11-22 10:36:41
1:其實道理是相通的,假設一家企業不分紅,作為二級市場上的投資者,如果長期持有,其收益是什么?只能是以后賣出,而后續投資者買入以后,也只能是以后賣出,一棒接一棒,直到企業倒閉,最后一棒投資者損失,這不是龐氏游戲是什么?
2:朋友可能理解有問題,巴菲特從來不買入不分紅的企業,更甚者,控制企業后,拿走企業的自由現金流供其投資只用。
3:朋友第三點就是明顯的龐氏游戲,也就是你希望在企業出問題的時候有比你傻的人來接受你的股份。
4:切不可小看分紅,一家企業pe10倍,分紅率為50%,也就是說,如果利潤增長20%每年,則你的初始投資10年可收回。10年以后你就是在純收錢,這個時候,企業即使倒閉,你也沒啥損失。
·
所以,我個人認為買之前認真地進行分析,不同的企業、不同的發展階段、不同的環境因素、管理層、戰略等都要考慮,買的時候留有足夠的安全邊際,至于持有多長時間還是看價格差。
當然,樓主的考慮可能更謹慎,對投資來說謹慎永遠都需要,呵呵
博主回復:2011-11-22 11:38:26
2中我都不買,以前可能會買5元的蘇寧,不過經過這段時間的考慮,應該就不會了
我選擇優秀的,有分紅的企業,哈哈~
而且還有一個問題:如果蘇寧的股價跌到5元,又不分紅,你如何確定蘇寧不是在玩財務游戲?其實其賬上沒錢?
如果其一直有分紅的傳統,則至少可以說明其的財務可靠性,這種情況下買入,似乎更加保穩些
我覺得熊熊的這個結論有些草率了,值得商榷:
1
2
3
4
5
我的結論:在我國目前沒有資本利得稅而有分紅所得稅的情況下,對于一家高ROE(具有盈利能力)又正處于高速成長期的公司來說,低分紅率對于股東來說是有利的。
博主回復:2011-11-22 16:21:24
呵呵,天涯兄寫的好多,我好好想想再回你,為避免被以為我忽略了你,先做個標記!
有一句老生常談的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看看巴老的公司,看看蘇寧電器和萬科,投資人如果在過往長期持有這些不分紅或分紅微不足道的公司,有怎樣的回報?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難道說,未來的投資世界有了新的潮流?這次有所不同?
當然,未來是模糊不清的。公司都有倒閉的可能,不光是不分紅的。分紅的,說倒也就倒了。
記得讀過的《股份公司教程》,巴老在其中說過,看一家企業的價值,并不是簡單地看市盈率、市凈率和分紅。公司的估值,是一個復雜的工作。巴老還說過,財務數字只是估值的開始。至于分紅,我想這畢竟只是財務數字的一小部分。
關于蘇寧電器,我的看法是,張近東準備發展一家沃爾瑪式的企業。能不能成功,天知道。如果沒有持股10年的決心,早該賣掉。這幾天賣,已經有點遲。如果敢于持股10年,那就等著看蘇寧會死掉還是會壯大。你認為,13億人的市場大不大?你認為,中國的零售行業會不會歸零?你認為,零售行業中有競爭實力的企業是否包括蘇寧?你認為,張近東是不是一個出色的商人?
股價的漲跌,是市場先生的事。投資人最終的命運,取決于公司的命運。時間會給出終極答案。
另外,有個問題最近一直想請教熊熊兄。你說中國人壽嚴重低估,在下百思不得其解。中國人壽最近幾年在營銷保險中,短期行為明顯,怨聲載道,頗失人望。兄是否有所耳聞?另外,巴老在今年美國信用評級遭下調后,以低于賬面價值向再保險公司大西洋控股發出收購要約一事,熊兄有何看法?對于大西洋控股的“低估”和兄所言中國人壽的“嚴重低估”的差距,兄以為如何?愿聞其詳,請不吝賜教!
博主回復:2011-11-22 16:54:45
呵呵,朋友誤解了,我并沒有說分紅是唯一的指標!
其次,我說過了,不要做事后驗證的事情,因為我同樣可以舉出投資回報更高,分紅更好的企業,而這樣的企業是否更安全呢?
而從事前來看,我覺得這樣的企業風險很大,除非你漲了就跑。
市場的空間與企業的發展并沒有關系,否則不能解釋為什么當初百貨的電器賣場被蘇寧打敗,也不能解釋其它電器連鎖店被蘇寧國美打敗。
對于蘇寧,我不做持股10年的賭博,因為有更好的選擇。至于蘇寧想成為沃爾瑪,這是笑談,就像說格力要變成intel一樣,因為本身就是不同的行業。
對于壽險行業,其實判斷低估很容易,2倍內涵價值以內是低估。
至于老頭的事情,我要說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否則我們無法解釋為什么歐洲的銀行到了0.3pb依然沒人要,也無法解釋為什么bestbuy只有10倍pe,你說呢?
1、同等質量下,我們更傾向于投資高分紅的企業。
保留意見,關鍵看質量如何定義。
2、若要投資低分紅的高成長企業,需要通過分散化來應對黑天鵝的侵襲。
有一定意義,不過不能太分散。
3、穩定分紅的企業,投資難度低,因為更容易估值。
沒錯,但收益也更接近債券收益。
4、寵氏游戲非玩不可,但不能以寵氏的心態去參與游戲。
認同
5、任何時候,任何企業,高分紅對投資者都是有利的。
不認同,任何時候高分紅都是不利的。因為成熟階段的企業非常穩定,投資收益基本等于債券,不如賣了;成長階段則需要大量資金,不分紅發展更快。
|
呵呵,借小熊哥寶地回應一下樓上老兄:
1、不要把高分紅和高成長對立起來。
2、不要把低成長和高回報對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