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市場又走不好,于是很多人拿著虧損或者獲利回吐的個股來問我怎么辦,甚至直接問我:這股還能漲嗎?
任何一個經典的證券交易書籍都會告訴讀者一個簡單的事實:市場是不可預測的。通俗地說,我也不知道會不會漲。微博上算命的很多,而且算命說得越精確大家越喜歡(不論算得準不準,只要算了就有人捧場,大抵和雍和宮門口清一色的問卦攤子一般)。
我不是算命先生,即使是我有過分析跟蹤,甚至我本身就在持有的個股,不管多熟悉,我也無法預知其下一個交易日是漲跌,我只能把我的PDCA(
http://t.cn/RLecmHG)分享給大家,漲做漲的打算,跌做跌的打算。
雖然說市場是無法預測的,但市場也是可以大致夾逼鎖定概率和區間的(夾逼模式是我投資體系中的一部分,來自于數學)。今天我將簡單分享我的交易依據層次模式。
——————————————————————————
便于大家理解,先上圖:
一個交易決策,買或者賣,不應該是拍腦門決定的,而是基于上圖自下而上的五個層次來決定的。
一、宏觀經濟面問題。
宏觀經濟面變化很緩慢,甚至不易察覺,但是一旦產生了性質變化,則是趨勢性且無法抗拒的。譬如在今年年初大家擔心的是降息降準是否會引發通脹的問題,但目前大家都已經很熟悉“去掉豬就是通縮”的說法。而實際上,我最近關注的是:CPI和PPI、PMI繼續背道相馳,是否會惡化表現為滯脹。
(如果上圖看不懂,那么去補課)
本國經濟轉型過程中,必然會表現為工業生產品比例下滑而消費品上漲(生活成本增加),所以很難判定是滯脹表現中有多少是經濟轉型的表征,多少是持續惡化到滯脹的表現。
個人保持謹慎觀點,持續跟進美元周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并根據三季度的經濟數據以及訪美是否達成有利于匯率穩定的協議來完成對經濟周期的判斷。
從一般規律來說,如果進入滯脹階段,股市是沒有什么機會的。需要做的是貨幣避險,這也是為什么最近黃金走出行情的原因之一。作為個人投資者,如果確定了出于滯脹周期。那么覆巢之想抱著一只股穿牛熊,是很需要勇氣的。
二、股市系統性問題
在股災之前,提這個問題的人會被視為神經病,我曾經在三四月份,提出創業板風險加劇可能會帶來千股跌停的系統性風險。當時被創粉追罵幾條街。但現在這個詞匯又被空倉看空的時刻掛在嘴邊。那么對于A股而言什么是系統性風險?
1、流動性風險。不用解釋了,大家都看過的,千股封死跌停。這種狀況隨著救市帶來的籌碼重新分布,繼續出現的概率不大。
2、AH股價倒懸前提下開通深港通或者擴大滬港通入口所帶來的風險。從周末證監會的券商準入來看,深港通加速可期。這也是注冊制和證券市場國際化的未來趨勢。但如果操之過急,連通口過大,則可能由于兩個市場的估值水位差帶來系統性風險。
在幾個月前,A股波瀾壯闊的上漲帶動港股上漲,我表示:三峽開閘不會導致太平洋水位上漲。目前我仍然持有這個觀點:A股的奇葩估值模式可以存在于封閉市場,但無法長期拓展到與國際市場聯通的港股。證券市場國際化長遠來看是A股國際化,而不是國際股市A股化。
從個人投資者角度看,如果出現系統性風險,那么必須要回避。咱不是證金也不是匯金。這一點很好理解。
三、所屬板塊問題
不管是按照估值模式的行業板塊劃分,還是按照主題投資的概念題材板塊劃分。任何個股都與有相同屬性的其它個股之間存在漲跌聯動的關系。
我個人是題材股愛好者,在題材股炒作上我不是使用“目標價+持有時間”的偽價值投資者,我是使用預期兌現的交易派。從我的經驗來看,概念板塊走強更多決定于宏觀、政策、周期等刺激因素(天地之風、大王之風。見雪球置頂帖)。且同板塊內有龍頭股和旗幟股之分(見雪球置頂帖),上漲時龍頭輪動,旗幟不倒。譬如本輪反彈,軍工和國企改兩個板塊上漲最為凌厲。軍工以神艦、神星、神機為龍頭,國企改以中糧、國投兩系為主力。一旦板塊上漲過高,出現了龍頭股的回調,則整個板塊將開始下殺到籌碼重先分布的地帶進行整理。譬如中國衛星在突破65后開始整理。在這過程中,逆板塊而動的鮮少,選擇加倉將回吐多數利潤。
板塊的問題要解決,更多要進行系統性的挖掘和整理。就好像要知道一群18的女生各有各的特色一般,哪個脾氣好,哪個人豪爽,哪個胸大哪個腿長。我在學球公開的作業中,成板塊的系列的有港口(后續拓展到航運)、新能源汽車(后續拓展到風光)、3D打印(后續拓展到4.0)。所以大家會看到我最近賭中神航運(停牌生死未仆)、跟上新能源,埋伏3D。板塊深度挖掘月橫向對比,是低位建倉的信心來源和上漲時快速向龍頭調倉的決策力來源。
四、個股四面問題。
我們通常說的個股四面指的是:基本面、技術面、資金面、消息面。
基本面挖掘是非常必要的,至少要按一按F10,像前幾天玩邏輯時,有說西藏發展是做工程的,就是連F10都沒有按,望名生義而已。
僅討論個股的話,基本面決定了個股有多低。例如茅臺要是跌破100,不論什么時候我都敢全倉買(準確地說是全倉搶)。基本面也是持股信心的重要來源。
技術面的作用很大,在我的投資體系中,技術面是用來縮小范圍和夾逼比較的重要依據。從操作角度看,持股時間越長,估值模式比較技術評估有優勢。但就中短線來看,技術面不可或缺。最近有使用我的抄底選股法(雪球置頂帖有)進行選股的股友叫苦連天,說季線全走壞了沒法做。而他們根本沒有體會到這個現象的真諦是——市場普遍表現為:走壞了。
僅就個股而言,技術面決定了介入時機。結合基本面的功效可以概括為:基本面選股,技術面選時。
資金面是我提及的比較少,但實際操作中是我重要的評估依據。資金面分析最顯著見于個股的V3階段(
http://t.cn/RLr0awl)或新股的籌碼博弈,亦即超短流派的重要分析工具。由于這階段有很多的風險,我怕誤導大家就不多說了。僅就個股而言,資金面決定了股價能走多高。
消息面是我投資體系“風部”的重要依據(風林火山投資體系,雪球置頂帖有)。簡要可以分為“天地之風、大王之風、庶民之風”。譬如油價下跌是天地之風、一路一帶京津冀是大王之風,豬肉白酒是庶民之風。這也是我吃飯的家伙所在,不過度分享,有興趣的可以去看我舊文。僅就個股而言,消息面決定了個股的漲跌時間起止。
一個個股,如果不能精通兩個面,那么等著吃面吧。
五、個人操作問題
首先,個人的操作是基于前四個層次的,是以上判斷的總和表現與盤面。要做到的是判斷與操作知行合一,這是最難的一部分。譬如
其次,個人操作需要做好預期管理,你到底是做長線中線還是短線,不能因為股價漲跌就做出變更,變更是應該根據前四個層次才做出的。
再次,節奏和倉位控制。本次股災虧損或爆倉的,多數是節奏抓不準,倉位控制失靈的。這里也只能點到為止,有機會再專門開帖。
最后,止損和止盈。止損和止盈更多是個人操作服從于五層次的判斷,是最終盈虧的表現。如果前五個判斷錯了,在最后一個掙扎沒有意義。
綜上,是我投資體系中的五個判斷層次,這五個判斷層次是“PDCA”中“P”的依據。而“A”步驟則是再次根據這五個層次進行錯誤歸因與自我總結。
比如大家都知道我手上有國投電力,雖然說持股成本比較低,出來三個跌停還有利潤在,但如果市場繼續走弱,利潤回吐或者虧損已成定局。如果我們根據五個層次來進行歸因分析,那么很容易發現個股的四個面沒有太多變化,甚至復牌的消息面都是利好的。但板塊出了問題,如果跟水電走要大幅回調,如果跟國改股走要看國改本輪回調止于什么位置。同時從整個市場看出現了系統性風險。
所以當時當刻依據五個層次做出的買入決定是正確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五個層次中的三個都陸續發生了變化,也就說明了停牌的風險是不可控的,應該回避大倉位的停牌,這也是我為什么最近寧可參與慢票也不參與隨時可能被關的快票的原因。進去容易,點個垃圾桶就進去了,出來難。
又譬如大家后續介入的山東路橋和江山化工,其問題不在個股,個股的題材預期仍然沒有兌現。其問題是板塊過高開始回調的跟跌。如果在宏觀面和系統性上都沒有問題,那么可以在整個板塊回調充分后再行介入。
先寫這么多,長了大家也沒耐心看。一定注意,我的單獨一篇文章都只是描述我體系的一小部分,需要與其它文章融會貫通。
以后不要再來問我個股買賣了,我已經給了五個依據層次和PDCA,之后你應該拿著這些工具去做獨立判斷,虧了錢要漲你的經驗,不要漲我的經驗。
你在游戲廳打游戲,會投完幣叫別人替你玩嗎?自己約的炮,自己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