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洪寶
當前,激烈的圖書市場競爭和過大的發稿量,使編輯人員虛化了審讀工作,這是圖書質量滑坡的重要原因之一。
某些出版單位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把三審制變成了兩審制,甚至變成了一審制。其中,復審被虛化得最厲害。當責編是有經驗的編輯時,初審、復審往往就由一個人完成了。而總署制定的《圖書質量保障體系》明確要求"三審環節中,任何兩個環節的審稿工作不能同時由一人擔任。"相對來說,復審所審書稿的種類更集中、專業,復審人往往是編輯室主任或資深編輯,是本學科、本專業的通家,常常比終審人更熟悉本學科的書稿,更能對本學科書稿的學術價值和出版價值做出準確、全面的評價。另外,復審人一般比終審人更熟悉本編輯室的圖書品種結構,更有利于從讀者需要、市場需求變化等方面考察書稿,從而優化圖書品種,堅持本社的出書特色。
復審承上啟下,既要核查初審情況,又要為終審提供切實可靠的依據。既是初審的完善和升華,又在一定意義上為終審把關,其地位十分關鍵。因此,對加強復審提出以下建議:
一、復審一定要通讀全部書稿。本來這是對復審的基本要求,但在現實中很少有人做到。不通讀書稿,就無法發現初審的知識缺陷、差錯和疏漏的問題,就談不上判斷初審對書稿的評價是否全面、確切,也無法明確提出復審自己的處理意見,為終審提供可靠的依據。
二、復審最好先審讀書稿,再看初審意見。如果先入為主跟著初審跑,就很難再對初審深化和升華。
三、復審要與初審和終審明確職責。復審是中間環節,與初審和終審有許多的連接及交叉,三者須明確職責,層層把關,以減少互相推諉的麻煩。
四、復審要堅持反饋與協商。復審要加強與初審和終審的溝通、協商,及時反饋審讀意見,促進雙向和多向交流,集思廣益,避免失誤。
五、復審一定要有個人見解。意見忌空泛、抽象、套話,最好按照"總體性意見-局部性意見-個別問題"的順序,提出建設性的修改意見。
在加強復審、落實三審制的實際工作中,還存在一些缺陷。比如,在執行三審制過程中出版周期較長,不利于圖書市場競爭;叢書等過大的發稿量,又使復審陷于文海之中而不能自拔。由此可見,復審作為三審制的關鍵環節,從科學管理上、從實際操作上,都需要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們應該鼓勵利用新技術、新手段去探討復審的新路子,從而更好地加強和落實三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