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一:只要多運動,便可減肥
一般來說,運動時間越久,消耗脂肪比例越高。如持續30~60分鐘的運動,其中50%的能量來自脂肪的消耗;而持續60分鐘以上的運動,脂肪供應的能量可達70%~85%。
然而,運動時間長是指單次運動而言,并不是運動次數的簡單疊加。也就是說,每次運動如果只有十幾分鐘,就算一天內運動很多次,累計的運動時間很長,但減肥效果卻不佳。專家強調,多運動要求保證每次運動時間超過30分鐘。
誤區二:練哪里,減哪里
在減肥隊伍中,每個人的減肥心理及目標都不一樣,有的人想要減腹部脂肪,有的人可能是腰或大腿,這就導致了局部減肥的捷徑心理——想減哪個部分的肥肉,就專門練哪個部分。
但專家提出,其實這種想法是不現實的,脂肪是全身性的,并非練哪個部位就可以減哪個部位的多余脂肪。首先,局部運動易疲勞,消耗的總能量少,且不能持久;第二,脂肪供能是由神經和內分泌系統調節控制,但這種調節是全身性的,哪里供血條件好,有利于脂肪消耗,哪里就能減肥。例如,減肥者運動一段時間后,腰圍不見小多少,可臉頰卻消瘦了,原因就在于此。運動消耗的熱量大于攝入的熱量,才會導致全身脂肪的減少,而不會只減一個部位。
誤區三:運動強度越大,減肥效果越好
不少人認為,運動強度越大、運動程度越劇烈,減肥效果肯定越好,其實這也是誤區。
專家解釋,人體在運動中的能量消耗主要是糖、脂肪和蛋白質,供能方式為無氧供能和有氧供能。無氧供能方式只能持續很短的時間(約1~3分鐘),能量主要來自糖的分解。有氧供能方式能持續幾十分鐘到幾個小時,運動中的能量主要來自葡萄糖、脂肪、蛋白質的有氧氧化。當進行大強度運動時,主要依靠葡萄糖供能,脂肪供能的比例很小,約占15%。也就是說大強度運動主要消耗的是葡萄糖,而不是脂肪,這樣不利于脂肪的分解,減肥效果不佳。
相對而言,持久的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能使人消耗多余的脂肪,因為中低強度運動時,肌肉主要利用氧化脂肪酸獲取能量,使脂肪消耗加快。因此,輕松平緩、長時間的低強度運動,心率維持在100~130次/分鐘的長時間運動最有利于減肥,適宜項目為快步走、慢跑、游泳、散步、交誼舞、登山、自行車、太極拳等。
誤區四:大量運動后馬上洗浴
運動后大汗淋漓,很多人都會想盡快去洗個澡。不少健身房專門配備淋浴室,供客人在運動后清洗。然而大量運動后馬上洗浴,對人體不利。
我們在運動時,流向肌肉的血液增多。停止運動后,這種情況仍會持續一段時間,如果這時立即洗熱水澡,就會使血液不足以供應其他重要器官,如心臟和大腦供血不足,容易感到頭昏、惡心、全身無力,嚴重的還會誘發其他疾病。
運動后立即洗冷水澡更是弊多利少。由于運動的時候身體新陳代謝過程加強,皮下血管擴張,并大量出汗,運動后馬上洗冷水澡,使體內產生的大量熱不能很好地散發,形成內熱外涼,破壞人體的平衡,這樣容易生病。
專家建議,正確的方法是運動后休息10~20分鐘(具體根據脈搏恢復到接近正常為準)再洗澡,最好洗溫水澡。
誤區五:初始鍛煉就采取大強度運動
很多人在剛剛開始減肥時都很有“雄心”,立下一個很“偉大”的減肥目標。這個時候他們容易急于求成,一開始就展開大強度的運動。對此專家提醒,在運動減肥的起步階段就突然大量運動,機體難以適應,會出現嚴重的疲勞感,還可引起肌腱、肌肉拉傷。
正確的鍛煉方法是:循序漸進,從小運動量開始,讓機體有個適應的過程,然后逐漸增加運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