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陪伴一個人時間跨度最長的老師。從咿呀學語到長大成人,父母的言傳身教貫穿于十幾甚至幾十年的人生經歷之中。自古以來,一些獨特而視角鮮明的“家規”聞名于世,而每個家庭,在家庭教育上都有著自上而下的傳承。現如今,很多家庭的教育模式仍然停留在上一代經驗的遵循層次上。那么面對現在社會環境下孩子日漸多變的心理特色,一個稱職的家長是否也要做到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很多貼和當前孩子特點的先進家庭教育理念,要通過怎樣的一種形式傳遞給我們的家長?
很多依據上一輩經驗教育孩子的家長,最常說的話莫過于“我吃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并以此作為一種“過來人”的姿態,居高臨下的監控孩子的成長。但據有關數據顯示,在當前社會信息更新瞬間萬變的情況下,長時間接觸全新信息的孩子,在信息量的擁有上已經在某些程度上超越了家長。經驗至上論,腳跟已經不能站得那么穩。
在當前,很多家庭都面臨一種尷尬:家長用自己的經歷作為憑據指導孩子的成長,但是發現很多在自己那個年代的理念已經完全不適應當前孩子心理特點。在多次嘗試無果,甚至起到反效果之后,很多家長陷入一種茫然甚至恐慌的情緒之中,因為他發現孩子的成長已經超出了自己的控制范圍,自己之前所有的教育理念已經跟不上孩子的變化,而新的家庭教育理念卻離自己很遠。當他開始尋求這方面的信息并試圖接收時,卻發現專業性的家長培訓機構或者說是培訓課程少之又少。
現在,很多學校以及培訓機構都開始在“家長教育”這個領域上展開探索。濟南市教育局日前制定的《中小學家長委員會建設和管理工作考核細則(試行)》,就中小學家長委員會的工作提出了具體的指導意見,今后,各中小學要成立家長學校,有計劃的組織家庭教育培訓。
在濟南,很多的民辦學校正在或者已經開始注意家長教育方面的內容。像學大教育提出的“要改變孩子,先改變家長”的教育主張;像濟南本土教育品牌盛華學校,長期以來堅持家長互動式的沙龍活動以及針對性的專業家長培訓講座、課程等。而且越來越多的民辦教育培訓機構開始注意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開始通過各種互動性質的活動拉動與家長的交流,并通過各種分享,讓家長們的教育思想跟得上時代的步伐,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扮演成功的助力角色。
在當前信息飛速變化的時代,家長們的信息更新應該及時跟得上步伐,一些先進家庭教育理念需要不斷的學習與探索,并通過對孩子心理特色的分析,選擇最為科學的手段關愛孩子的成長。因此,不光孩子需要教育,家長的教育也勢在必行、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