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話題多半是敏感的,而且都帶有好事不出門,孬事傳千里的味道。
昨天在網上看到一個新鮮的教育話題:
老師把作業拍照,發到家長群里,要求家長打印出來,然后讓孩子做好,第二天帶到學校。
這種作業布置方式,如果是有特殊情況,偶爾為之,家長多半會接受的。
為了孩子的教育,絕大多數家長是不會跟老師杠的。
但是,這不是偶爾,而是變成了經常。
這樣的話,家長有怨言,一點都不奇怪了。
家長疑問主要在于:
一是耽誤家長時間,二是學校為什么不能統一打印,三是經常這么打印作業,不要錢嗎?
家長的質疑當然有道理。
三條疑問,條條戳心。
當然,我們也站在這位布置作業的老師的角度想想:
如果是試卷類的作業,讓學生抄寫好,再回去做,可能更費時;
學校可能沒有試卷膠印機,要打印,也不現實;
如果要求學生統一購買這些試卷作業,又有違規征訂課外資料之嫌;
要學生家長打印,或許是可能想得到的最好的一條作業路徑。
這種為這位布置作業老師的著想,只是老奉的臆想。
何況,老奉還是教育系統內部的,才能夠為這位老師著想,系統外的人再怎么理解,也很難想到那幾層。
想不到,就會有誤解。
而且,這樣的作業布置,即使家長想得到原因,也會有誤解。
老師是不是有推卸責任之嫌疑?
這樣是不是既加重了學生負擔也加重了家長負擔?
有誤解就會有抱怨,進而就會有沖突。
這就好像戀愛一樣。
深愛著時,對方怎么做都有一股迷人的魅力。
不愛了,對方的呼吸都是錯的。
在全民對老師不理解的當代,老師弄些作業讓家長打印的做法,其實就是戀愛時不愛了的那種雙邊關系——你怎么做,都是錯的。
從老奉的角度來看,哪怕就是可以理解這位老師的這種做法,也絕對不提倡,更別說贊成了。
事實上,這位老師的這種做法,又加深了社會、家長對教育的偏見和對老師的成見。
《魔童降世》中申公豹說:人心的成見就是一座大山,你怎么努力也搬不掉。
在社會對教育、對老師成見日益擴大的今天,這位老師的做法,是在大山上又壓上了一顆石頭。
不要這樣,真的不要這樣,完全可以不要這樣。
你可以把試卷改成一兩道試題呀。
這不正好響應教育部和各地方教育局大力提倡,大聲呼喊的對學生減負么?
或者,你從試卷里抄一兩道題到黑板,讓學生寫好,當作家庭作業,不更好么?
或者,哪怕是拍一兩道題,把照片放在家長群里,學生只交答案,應該也是行得通的吧?
當然,你這樣做了,還是會被某些家長質疑和詬病。
或者說你太懶,或者說你不負責任,或者說作業太少了,或者說對孩子的學業沒有抓緊等等。
在不被理解的年代,反正,你怎么做都是錯的。
相對而言,與其讓家長花時間、精力還有金錢去打印作業,不如少布置一些作業。
兩壞相權取其輕嘛。
注意,是少布置,而不是不布置。
否則,又是沒完沒了。
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南京減負,就引起了家長恐慌。
可能會無疾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