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暴力是孩子一生的傷痛
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是毀掉孩子的元兇。
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
在家里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幾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郁“,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
美國著名兒童學家阿黛爾·法伯說過:“永遠都不要低估你的話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力。”
根據密歇根大學的伊森·克羅斯博士的一項實驗:
當一個人受到語言暴力攻擊,他的情緒疼痛在大腦區域反應,和身體疼痛極為相似,神經系統能體驗到了幾乎相同級別的疼痛。
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游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我們是如何用語言暴力
摧毀了自己的孩子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語言暴力有可能會變成一把兇器。”你是不是豬腦子?
我看你長大也是沒出息的東西。
哭什么哭,真是吵死了。再吵就把你抓到警察局去!
你就不能學學 xxx 嗎?他什么都比你好!
我們在生活中可能都或多或少聽到過類似的語言,作為大人的我們很多時候可能不以為意。但是,這些暴力的語言,對心里脆弱的孩子們來說,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影響。
語言暴力的定義,是使用謾罵、詆毀、不屑、譏笑等有侮辱歧視性的語言,致使對方的精神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和心理上的侵犯和損害。如果父母總是對孩子說一些惡毒的話,長大后出現犯罪的概率是很大的。
第57屆戛納國際創意節銀獎作品《語言暴力》,就是一個證明。
謝勇導演對沈陽市少管所的6名犯罪青少年進行了調查,發現他們都在小時候遭受了來自父母猛烈的語言暴力攻擊!
短短2分多鐘的視頻,高墻內的6個未成年人訴說著他們的故事。看著他們的敘述,看著他們的眼淚,看著他們……我的內心無比難受!有專家研究指出,在中國68%的家長曾經在語言上傷害過孩子。與身體上的暴力相比較,語言的暴力帶來的傷害更加巨大!甚至能直接導致孩子走向死亡。2017年9月18日,在和父母爭吵后,浙江15歲女孩從19樓一躍而下,當場身亡。去年8月,一名就讀于浙江某知名高中的高三女生,突然離家出走,自殺身亡。
一直以來,父母卻總是要求她考第一。一次考試沒考好,崩潰之下選擇自殺,她在遺書中對父母寫道:“祝福你們生個考第一,不玩電子產品的孩子吧。”
因為父親的一句氣話,兒子毫不猶豫拿起手槍,對準太陽穴,當場死亡。毅然、決絕。冷漠的語言,就是一種暴力,一種殺人于無形的武器,沒有鮮血、沒有痕跡,但是足夠可以摧毀一個人。有的家長在批評孩子的時候,往往采取“先發制人”的方法,大聲呵斥,以求先鎮住孩子。然而,他們往往收到了相反的效果,孩子要么大聲哭鬧,要么使用高聲調反抗。如此一來,雙方的情緒越來越激動,最后惹得大家一肚子氣,甚至引出家長對孩子的一陣揍打,可孩子的心里仍然是不服氣的。降低聲音,不但可以約束自己,控制情緒,還可以降低孩子的反抗。因為家長說話聲調低,孩子也會因此更集中注意力聽,他們雖然也知道自己是在被教育、被批評,但內心仍然感覺是被尊重的,因而也更容易接受家長的意見。家有調皮好動的熊孩子,想要讓家長控制自己不去批評孩子,那確實很難。沒關系,該批評就批評,不必隱忍。只要在說話前三思,運用恰當的語氣和措詞,取得的效果一定會很好。
作為孩子人生中最早、任教時間最長的老師,家長的言行對孩子日后性格的形成影響非常大。一般情況下,遇事暴躁、不冷靜、喜歡開口就大聲責罵的父母,其孩子日后性格暴躁的幾率也會更大。我們說拒絕語言暴力,不是說不能罵孩子。在批評教育孩子的時候,除了運用正確的聲調、語氣和措詞外,家長還要注意把你對孩子的期望和要求解釋給他們聽。
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管好自己的嘴巴,將美好的留給孩子,將不好的自己帶走。
對孩子來說,我們就是他的一切,他們對父母的話深信不疑,不論好壞。如果你愛孩子,那么請停止語言暴力吧,因為這是破壞彼此關系的頭號殺手。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但我們可以有一顆改進自己的心,意識到粗暴的語言對孩子是有傷害的,盡全力減少傷害的發生,就是進步。愿我們都成為更好的父母,一起共勉吧!
來源 | 方圓微課堂(fangyuanmicroclass),為6-15歲學生及家長提供優質教育資訊和微課視頻資源!運營 | 爸媽搜新媒體團隊(ID:bamaso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