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話題#高三男生從倒數逆襲年級第一被保送#沖上了熱搜。5月25日,據山海視頻報道,山東濟南外國語學校的高三學生陳其炎,曾在全年級700多名學生的考試中僅排名523名,但通過努力逆襲沖到年級第一,并被保送到北京外國語大學的西班牙語專業。
陳其炎介紹一開始的成績對于保送是沒有希望的,但發現自己的語言特長后,下定決心好好學習,努力一個學期成績逆襲到年級第一,成功殺入保送圈。
從采訪中,我們可以知道,陳其炎的成功是自己努力的結果,而不是老師和家長督促的結果。學習什么?什么時間學?怎樣學習?都是陳其炎同學自己設定的,這體現出了他高度的自律性。
陳其炎同學能夠成功逆襲,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的自律。雙減政策落地實施、疫情常態化的當下,自律與放縱的孩子,區別就在于對時間的利用效率。不同的學習狀態,注定了不同的學習效果。
命運的禮物
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去年一所高校登上微博熱搜,原因是一次性清退了22名補考不及格的學生,還對40名學生做出了留級處理。
同樣十年寒窗苦讀,有的孩子被保送名校,甚至被名企提前“預約簽約”。而有的孩子,卻在大學慘遭”被退學“。
其實在大學里,”被勸退“不新奇。
除了義務教育階段不能隨意勸退學生外,很大一部分原因:大學里,沒人督促孩子必須學什么必須做什么,學不學,怎么學,全要靠自己規劃。
一些孩子進入大學后,就徹底放飛自我了。
可是,這些孩子并不知道,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大學不會放過那些缺少自我規劃、沒有養成自律習慣的孩子們。即使一時僥幸過關,很多孩子也會面臨“畢業就失業”的緊張形勢。
想要破局,唯有自律。
孩子不自律是本能
父母讓他自律是本事
貪玩是孩子的天性,不自律是孩子的本能。不是父母多說幾句,多送幾個補習班,孩子就會突然自覺學習的。
電視劇《小歡喜》中,方一凡因為成績太差,被老師建議留級一年。
董文潔氣得對兒子破口大罵,沒辦法,最后只能請閨蜜宋倩幫兒子輔導功課。
宋倩說她,早不知道操心,現在才開始著急。
董文潔回,我怎么沒操心呢,我都給他花了多少錢報補習班?
把教育責任推卸給教育機構,推卸給學校,本質就是父母不負責任。
俞敏洪校長曾經說過:”一個孩子在18歲之前,家庭教育的影響占比超過60%,學校教育占30%,社會教育占10%?!?/span>
我們永遠不要指望孩子隨著成長自然就懂得自律。一個孩子將來的行為自律,依賴于家長最開始對他的管教和監督,也就是他律。
3-6歲,是孩子大腦發育、性格和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期,這個階段,孩子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對養成自律幫助很大。
① 做事保持專注
很多學習不好的孩子,表現最明顯的共同點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學習過程中總是開小差,東玩玩、西摸摸。因此,從小訓練孩子專注的能力很關鍵。
首先,家長應該注意保護孩子的專注力,在孩子做事的時候,不要隨便干擾和打斷他,讓他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
其次,保持環境的簡單、安靜、有序,如果孩子所處的環境經常是嘈雜紛亂的,必然不利于孩子專注;
再次,不要一次給孩子準備過多的玩具和書本,這樣孩子會眼花繚亂,讓孩子可以在較長時間內集中在一兩項玩具或活動中,玩了一段時間再換新的;
最后,家長在陪伴孩子玩耍、互動的過程中要專心,不要三心二意、邊玩手機邊帶孩子。家長的專注程度也會影響到孩子的專注力發展。
② 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是一個人一生中都應該堅持的習慣。通過閱讀,我們能夠更好地見識天地、認識自己、體會人生。
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越早越好。從1歲開始,就可以每天睡前給孩子講故事,買一些不易撕壞的布書,畫面豐富精美,給孩子看;稍大一點,每天有一段固定的親子共讀時間,和孩子一起閱讀繪本;等孩子上了小學,認識一定量的字,就可以逐漸過渡到自主閱讀、純文字閱讀。
閱讀會讓孩子思想更豐富、認知范圍更廣闊、性格多幾分沉靜,這些積極影響將讓孩子受益一生,也有利于他將來自律的形成。
③ 有規律的日常生活
從小養成的生活習慣,是會跟隨人的一生的。有規律的日常生活,會讓人頭腦保持清醒、身體舒適健康、有良好的時間觀念。這種生活上的習慣也會遷移到一個人做事、學習、工作上,讓人有一個良好的狀態和精神面貌。
因此,從孩子小的時候,家長應該從自身做起,并帶著孩子過一種有規律、有節制的生活,作息規律、按時吃三餐、東西用完放回原處、保持自身和房間的整齊、干凈······
不要什么都幫孩子做好,教孩子學會自己做事,逐漸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
小學階段7-12歲,更是孩子學習習慣養成的黃金期。在上述3點的基礎上,家長要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幫助孩子養成學習上的好習慣:
先做完作業,再玩。根據孩子的作業量,和孩子商量著規定好限制時間,讓孩子集中一段時間完成作業,不能邊玩邊寫,拖拖拉拉。
做作業前,先復習一下今天的學習內容,把生疏的知識點加強理解,確保完全掌握,做完作業后,預習第二天的學習內容。
保持復習和預習的習慣,對孩子初高中的學習非常重要。
鼓勵孩子自己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在難題上多動腦思考,家長不要過多插手幫助,否則孩子容易形成依賴心理。
就這樣,在一定規矩、原則的約束下,讓孩子體會到自律行為帶來的成就感、愉悅感,從而形成正向反饋。
在此基礎上,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地給孩子自主管理的空間,不要限制、控制過多。合理范圍內的自由空間,會幫助孩子更好地發展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