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得看吞并的定義是什么——如果僅僅只是軍事占領的話,中國是曾一度被外族占領過的;然而從中華文化的傳承而言:如今中國境內的五十六個民族都是一家,當年快馬彎刀的征服者放下了刀劍,念起了子曰詩云。盡管像中華文明一樣悠久的遠古文明不止一家,可古埃及、古希臘早已是失落的文明,甚至沒人能說清如今的埃及人、希臘人是不是建造金字塔和帕特農神廟的古埃及人、古希臘人的直系后裔。中華文明成為了唯一繁衍至今的原生遠古文明,那么中華文明究竟是憑借什么做到這點的呢?個人以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促使中華文明能不間斷地繁衍至今:
地理原因——中國東面是太平洋,西面有巍峨的青藏高原和帕米爾高原作為天然屏障,南面的中南半島地形復雜,很難崛起足以威脅到中華文明的強勢地緣勢力,所以在過往數千年間真正能對中華文明構成威脅的只有來自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事實上中國古代史幾乎就是一部農耕民族和游牧民族持續交鋒的歷史,為應對游牧民族的侵襲,中原農耕民族修建了長城這一防御工事,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游牧民族的侵襲。但長城作為防御工事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否則就不會有元、清入主中原之事了。那么既然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之事歷史上也曾發生過,那為什么中華文明沒因此顛覆呢?這就涉及到另外兩個原因了。
人口原因——事實上人口原因和前面提到的地理原因也有一定關聯:除古希臘是海洋商業文明之外,絕大多數遠古文明都是農耕文明,所以這些文明大多興起于水源充沛的大河沖擊平原,因為農業生產離不開充足的水源作為支撐。而中華文明興起的黃河、長江中下游沖擊平原可謂得天獨厚——相比古埃及和兩河流域那種四周多沙漠和古希臘的多山地形而言:能與黃河、長江中下游沖擊平原這樣大面積的沖擊平原相提并論的只有印度的印度河、恒河沖擊平原,所以這兩大沖擊平原養育了大量的人口。而人口規模的巨大使周邊民族即使入主中原,也難以憑借自己少得多的人口而將中華文明同化。問題是印度文明也有巨大的人口規模,為什么就輕而易舉被雅利安人、貴霜人、突厥人、英國人征服呢?
文化原因——中華文明相比其他文明有一個特色就是很早就形成了大一統的天下觀:事實上中華文明不是以國家為本位建立的文明,中國古人并不認為華夏文明是自己所獨有的,而是應當通行于天下的——所謂蠻夷入華夏則華夏之。基于這一理念華夏文明能以一種開放進取的包容精神吸納融合一切外來文明,而不會被外來文明所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