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角
八角又名大料、大菌香、八角茵香等,為木蘭科植物。每年的2~3月和8-9月八角果實成熟后 經采摘、曬干而成,多分布于云南、廣西、貴州、廣東等地。
八角味辛、性溫,有散寒健胃、理氣鎮痛之功效。在川昧涼鹵菜肴中起著增香去腥、解膩、增鮮的作用。
八角由6-13個小果聚集而成,呈放射狀排列,叫據采收季節又分秋八角和春八角兩大類,秋八角應選質干、個大、色澤棕紅、顆粒飽滿、完整身干、香氣濃郁、回味略甜,無霉爛、無雜質的為佳。春八角則為色澤褐紅,果實較薄,角尖而細,香氣較淡,質稍次。當年產的八角香氣不濃,需曬干后儲存兩三年才香氣濃郁,為最佳使用期。在選購時如發現色澤暗淡,香氣微弱,嘗之無味者則是已使用經回收曬干而成。如籽空色淡,香氣微弱者則表明已經取過茵香油。
在選購時還應注意有一種形似八角,學名為 莽草果 的假八角混人,它的特征為果小瘦長,菁英較多,尖端明顯彎曲,聞之有棒腦或松節油氣味,嘗之有刺激性酸味。莽草果毒性較大,誤食后可造成惡心、嘔吐、甚至死亡。在選購時需慎之。八角應掰成小塊后再行使用,以利出味。
(2)草果
草果屬姜科植物,每年的 10~11 月開始成熟變為紅褐色并未開裂時經采摘后曬干而成的干燥果實。主產于云南、貴州、廣西等地。
草果味辛辣,有暖胃、桂寒、去臭之功效。在川味涼鹵菜肴中具有去腥、壓異、健胃、增香、防腐的作用。
草果應選表皮呈黃褐色,破開后內皮呈金黃色(呈白色的質稍次),質干個大,顆粒飽滿,香氣濃郁的為佳。
為利出昧,草果應拍破后再使用。
(3)桂皮
桂皮根據樹種的不同又名肉桂、玉桂、紫桂等,為棒科植物肉桂、天空桂、細葉香桂等的樹皮、枝皮,在每年的 8~10 月經剝離后曬干而成。主產于廣西、云南、廣東等地。
桂皮味辛,性熱,有溫腎、止痛、散寒之功效。在涼鹵菜肴中起著增香、增鮮、去異、防腐、促食欲的作用。
桂皮因樹種的差異,質量也不同。以我國特有的名貴樹種,“肉桂”以商品名為“官桂”的為最佳。應選表皮呈灰褐色。內皮呈紅黃色,皮細肉厚,香氣濃郁,回味略甜,無蟲蛙,無霉爛,質干的為佳。
桂皮應掰成小塊后再行使用,以利出味。
(4)白豆寇
自豆寇又名圓豆寇、自叩、叩仁等。是姜科植物白豆寇果樹的果實,待成熟后經采摘、曬干而成。主產于福建、廣西、云南等地。
白豆寇味辛,性溫,有暖胃、促食、消食、解酒、止嘔鎮吐之功效,在川味涼鹵菜肴電具有去異、增香、防腐、促食欲的作用。
白豆蔻應選顆粒飽滿,干燥,表皮有花紋,色呈駕白,氣味芳香,無霉爛,無蟲蛙,無雜質的為佳。
白豆寇應拍破后使用,以利出味。
(5)肉豆寇
肉豆楚為肉豆寇科植物肉寇的果實, 待成熟后經采摘、曬干而成。主產于廣東、廣西、云戶等地。
肉豆寇味辛、性溫,有暖胃止海飛健胃消食之功效。在川味涼鹵菜肴中具有增香、防腐的作用。
肉豆寇應選表皮呈淡褐色,肉仁飽滿,質干堅實,香氣濃郁,味辣微苦,無腐爛,元雜質的為佳。
肉豆楚應拍破后使用,以利出味。
(6)砂仁
砂仁,又名陽春砂仁、縮砂蜜、春砂仁等,為姜科植物陽春砂仁的果實,成熟后經采摘曬干而成,主產于廣西、云南、廣東、福建等地。
砂仁性溫,味辛。 有溫脾止瀉、暖胃行氣之功效,在川昧涼鹵菜肴中起著增香、解膩、去腥的作用。
砂仁應選顆粒飽滿,氣味芳香,質干無雜質,無蟲蛙的為佳。
砂仁拍破后使用,以利出味。
(7)白芷
白芷為傘形科植物白芷的根莖,2月、8月時節, 當葉片變黃,采收曬干后撕去粗皮而成。 主產于黑龍江、吉林、內蒙古等地。
白芷味辛,性溫,有桂寒止痛、解毒止血之功效,在川味涼鹵菜肴中具有去腥、增香、解膩之作用。
白芷應選氣味芳香、色白質干、無蟲蛙、無霉爛、無雜質的為佳,為利出昧,白芷應切碎后使用。
(8)丁香
丁香為桃金娘科植物,在每年的9月至次年的3月,待花蕾由自變青,再轉為鮮紅色時,經采摘后曬干而成的稱公丁香,人們習慣稱公丁香為丁香、子丁香,丁香的成熟果實稱為母丁香。 川味涼鹵菜肴中多使用公丁香, 主產于廣東、山西、福建等地。
丁香味辛性溫,有暖胃鎮痛、理氣止瀉之功效。在川味涼鹵菜肴中具有增香、壓異、促風味的作用。
丁香應選形態略呈棒狀、軀干粗壯、個大均勻、色澤棕紅、油潤質堅、香氣濃郁、無霉爛、無雜質、無蟲蛀的為佳。
(9)甘草
甘草為蝶形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在秋季采挖后經切片、曬干而成,主產于寧夏、河北、黑龍江等地。
甘草味甘、性平,有潤肺止咳補脾益氣,清熱解毒,調和百藥之功效,在涼鹵菜肴中具有和味、解膩之作用。
甘草應選色澤金黃,香氣濃郁,質干個大,回味略甜,無雜質的為佳。
(10)山奈
山奈又名三奈、沙姜,是姜科植物山奈的根莖,經采收后切成小塊,曬干而成。 主產于廣東、云南、貴州等地。
山奈味辛性溫,有行氣止痛、助消化之功效,在川味涼鹵菜肴中具有壓異、解膩、增香、和味的作用。
山奈以選扯皮呈黃紅色,切面色自有光,個大均勻,干燥芳香,無雜質,無霉爛的為佳。
(11)小茴
小茴又名茴香、谷茴香,是傘形科植物茴香在每年的9~10月果實成熟時,經采摘、曬干而成,主產于山西、遼寧、內蒙古等地。
小茴味辛、性溫,有理氣散寒之功效,在川味涼鹵制品中起著壓腥、增香的作用。
小茴應選顆粒飽滿、色澤草綠、香氣濃郁、質干無梗、無泥沙、無雜質的為佳。
(12)香葉
香葉又名桂葉、月桂葉,是棒科植物天竺掛、月桂樹的葉片成熟后經采摘、去雜質、陰干或曬干而成,主產于江蘇、福建、廣東等地。
香葉味辛、性溫,有散寒鎮痛、暖脾健胃之功效,在川味涼鹵菜肴中具有增香、和味的作用。
香葉應選葉長、片大、干燥、色澤淺綠,氣味芳香,無雜質的為佳。
(13)靈草
靈草又名靈香草、蕓陵香,為報春花科珍珠菜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靈草在成熟后經采收、曬干而戚,主產于云南、貴州、廣西等地。
靈草味辛、性溫、有驅寒止痛,桂痰溫中之功效,在川味涼鹵菜肴中具有增香、壓異、去腥、和味的作用。
靈草應選氣味芳香,干燥、無雜質,無泥抄,并帶有許多小果實的為佳。
靈草應切碎后使用。
(14)排草
排草又名香排草,為報春花科植物。 鮮排草待成熟后經采收曬干而成,主產于云南、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排草味辛、性甘,有桂風散寒,鎮痛、止咳之功效,在川昧涼鹵菜肴中具有和昧,防腐的作用。
排草應選氣味芳香,質干、元泥沙,無蟲蛙的為佳。
排草需切碎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