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巴(?-222年),字子初,荊州零陵郡烝陽縣(今湖南省衡陽縣、邵東縣一帶)人,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蜀漢時期官員、名士。
劉巴少知名,荊州牧劉表多次征用推舉,劉巴均不應就。曹操征伐荊州,荊州士人多歸劉備,劉巴卻北上投靠曹操。后受曹操命令招降荊南三郡,不料先為劉備所得,劉巴不能復命曹操,遂遠至交趾,又輾轉進入益州。劉備平定益州后,劉巴歸附劉備,為左將軍西曹掾,法正死后接任尚書令。章武二年(222年)去世。
劉巴博學多才,為劉備解決入蜀后的財政困難問題,又與諸葛亮等共制蜀漢的法律文件《蜀科》。為人簡樸清高,退無私交,曹魏大臣陳群甚敬重之。所著錄于《劉令君集》。
劉巴不喜歡劉備觀點的重要論據來自裴松之引的《零陵先賢傳》。而事實上這本書對零陵地區的人物多有夸張,而且對蜀漢的態度不好。
就對劉巴的記載來看,就有問題。三國志對劉巴降劉備說的是“巴辭謝罪負,先主不責”而先賢傳說是劉備說不許有人害劉巴“及得巴,甚喜”。甚喜的結果就是諸葛亮數次推薦才辟為掾。然后在劉焉被劉巴父親舉為孝廉的事上有矛盾被裴松之舉出。
從三國志本身的記載來看,事情應該是比較簡單的。就是曹操南下,劉巴選擇了跟曹操走而不是劉備。原因可能是劉巴認為曹操更強或是其他原因,也可能是不喜歡劉備。而曹操讓劉巴招納三郡不成后,劉巴選擇南逃交趾令劉備“深以為恨”。原因應該是“又自以歸附非素,懼見猜嫌”,認為自己不是首批從龍,怕猜疑,又認為得罪了劉備,因此“辭謝罪負”。
劉巴是三國時期的名士、高士:
年十八,郡署戶曹史主記主簿。劉先(主)欲遣周不疑就巴學,巴答曰:“昔游荊北,時涉師門,記問之學,不足紀名,內無楊硃守靜之術,外無墨翟務時之風,猶天之南箕,虛而不用。賜書乃欲令賢甥摧鸞鳳之艷,游燕雀之宇,將何以啟明之哉?愧於‘有若無,實若虛’,何以堪之!”
據《三國志·蜀書·劉巴傳》所載,劉巴,字子徹,荊州零陵人。出身官宦世家,其祖父劉曜,曾任蒼梧太守。父親劉祥,曾任江夏太守、蕩寇將軍。劉巴雖在年少時就早慧聰穎,很有才干,但卻養成了恃才傲物的個性。雖然同姓劉,但他卻一直瞧不起劉備“織席販履”之出身,因此從骨子里藐視劉備。
十八歲時,在荊州擔任郡署戶曹吏主記主簿。當時劉備正好來荊州投奔劉表。博學多才的劉巴當時已經很有名氣,劉備便叫自己的外甥周不疑去向他求學。不料劉巴不但拼命推辭,還對其不宵地說道:“我那點學問真算不了什么,你讓你外甥拜我為師,就好比摧毀了鸞鳳之艷麗,一頭扎進燕雀的小天地,這怎能讓他變得更聰明呢?”搞得劉備灰頭土臉的很沒面子,使其在劉備心里的印象大打折扣,認為此人徒有虛名。
張飛嘗就巴宿,巴不與語,飛遂忿恚。諸葛亮謂巴曰:“張飛雖實武人,敬慕足下。主公今方收合文武,以定大事;足下雖天素高亮,宜少降意也。”巴曰:“大丈夫處世,當交四海英雄,如何與兵子共語乎?”備聞之,怒曰:“孤欲定天下,而子初專亂之。其欲還北,假道於此,豈欲成孤事邪?”備又曰:“子初才智絕人,如孤,可任用之,非孤者難獨任也。”亮亦曰:“運籌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遠矣!若提枹鼓,會軍門,使百姓喜勇,當與人議之耳。”初攻劉璋,備與士眾約:“若事定,府庫百物,孤無預焉。”及拔成都,士眾皆舍干戈,赴諸藏競取寶物。軍用不足,備甚憂之。巴曰:“易耳,但當鑄直百錢,平諸物賈,令吏為官巿。”備從之,數月之間,府庫充實。
輔吳將軍張昭嘗對孫權論巴褊厄,不當拒張飛太甚。權曰:“若令子初隨世沈浮,容悅玄德,交非其人,何足稱為高士乎?”
章武二年卒。卒后,魏尚書仆射陳群與丞相諸葛亮書,問巴消息,稱曰劉君子初,甚敬重焉。
上述資料皆出自《三國志》,除最后一個以外,皆是裴注中引自《零陵先賢傳》
可以看出,劉巴的才氣是劉備、諸葛亮、張飛、孫權、陳群等諸多人物都認同的。
他同時也有很多高士孤傲的風骨,比如對待張飛的態度。而劉備出身下等(中山靖王之后其實毫無用處),而且還不喜歡讀書,想必劉巴也是看不起的吧。
先主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
另外是劉巴的一些政治觀點
時諸葛亮在臨烝,巴與亮書曰:“乘危歷險,到值思義之民,自與之眾,承天之心,順物之性,非余身謀所能勸動。若道窮數盡,將讬命於滄海,不復顧荊州矣。”
我劉巴乘危歷險,本想應天順民,讓荊州諸郡歸順曹公,讓天下重歸一統。可眾人太看重道義,要么考慮私利,這不是我的智謀所能規勸的。實在沒辦法的話,我就浪跡天涯,乘舟游于大海,再也不管荊州的事情了。
可見,劉巴更加傾向于曹操。
而對于劉備,劉巴似乎很提防:
曹公敗於烏林,還北時,欲遣桓階,階辭不如巴。巴謂曹公曰:“劉備據荊州,不可也。”公曰:“備如相圖,孤以六軍繼之也。
璋遣法正迎劉備,巴諫曰:“備,雄人也,入必為害,不可內也。”既入,巴復諫曰:“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於山林也。”璋不聽。
是時中夏人情未一,聞備在蜀,四方延頸。而備銳意欲即真,巴以為如此示天下不廣,且欲緩之。
因為劉備在荊州時期就廣施恩惠,所以劉巴覺得劉備定有雄心吧。所以他覺得劉備入蜀就肯定會伐劉璋。或許在劉巴看來,劉備是那種表面仁義,但其實不然的人吧,而劉巴這種高士,想必是看不起這些行為的。另外關于周不疑事件中,劉巴說的“內無楊硃守靜之術,外無墨翟務時之風”,也有解讀為“劉巴看透了劉備,暗示劉備不過是以仁德,以愛民為手段,謀取自己的利益而已。”
綜上:
1.劉巴看不起劉備出身低下,不好讀書。
2.劉巴覺得劉備是假仁義,有違劉巴的價值觀。
劉巴是零陵郡烝陽縣人,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祖父劉曜曾為東漢蒼梧郡太守,父親劉祥亦任江夏郡太守、蕩寇將軍。劉巴年輕時就很有名氣,時荊州牧劉表多次征用,并推舉劉巴為茂才,劉巴都不應就。
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曹操南征劉表。八月,劉表病逝,其子劉琮接任荊州牧。九月,曹操進至新野,劉琮決定投降。此時寄居荊州屯兵樊城的劉備聽聞劉琮投降后率眾南撤江陵,后又退往夏口。荊楚一帶的名士很多都跟從劉備而去,劉巴卻北上拜會曹操。曹操任命劉巴為掾,讓其招納荊州南部的長沙、零陵、桂陽三郡。
不料,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曹操于赤壁之戰中為劉備、周瑜與程普率領的聯軍擊敗,劉備趁勝占領了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劉巴不能復命,想逃至交州,再想辦法回去曹操處。當時諸葛亮在臨烝,劉巴寫信給諸葛亮道:“我劉巴乘危歷險,本想應天順民,讓荊州諸郡歸順曹公,讓天下重歸一統。可眾人太看重道義,要么考慮私利,這不是我的智謀所能規勸的。實在沒辦法的話,我就浪跡天涯,乘舟游于大海,再也不管荊州的事情了。”諸葛亮追書勸說劉巴道:“劉公雄才蓋世,已據有大部荊州土地,眾人莫不歸心,天意人事,孰去孰就,已經十分清楚了,你還想到何處去呢?”劉巴說道:“我受曹公使命而來,不成功便回去,這是理所當然的,你又何必過問呢?”于是前往交趾郡。劉備得知劉巴遠走交趾之事后,深以為恨。
劉巴到了交趾后,把姓氏改為張。后來又與交趾郡太守士燮意見不合,于是經由牂牁道進入益州,在劉璋手下任職。建安十六年(211年),劉璋想請劉備進入益州以討伐張魯,派遣法正去迎接劉備。劉巴進諫到:“劉備勇力過人,讓他進入益州必然會造成禍害,不能請他進來。”等到劉備進入益州后,劉巴又向劉璋進言道:“如果讓劉備去討伐張魯,相當于將老虎放歸山林。”但劉璋都沒有聽從劉巴的意見,劉巴唯有閉門稱疾。后劉備果然兵發劉璋,奪取益州。建安十九年(214年)夏,劉璋敗戰投降,益州落入劉備之手。
劉備進圍成都時,命令軍中到:“如果有誰危害到劉巴,我將誅殺他三族。”劉備奪取益州后,劉巴向劉備謝罪認錯,劉備展現出大度的氣概,并沒有責怪劉巴,而且為得到劉巴這樣的人才而高興。諸葛亮也多次稱贊劉巴的才能,劉備任命劉巴為左將軍西曹掾。
當初劉備與劉璋開戰時,與眾將士有約定:“如果大事能成,劉璋府庫里的東西任你們拿去,我是不會干預的。”等到攻下成都時,將士們都扔下武器前去府庫拿取寶物,致使軍用不足,劉備非常擔心。劉巴向劉備建議道:“此事很容易就能解決,只需鑄造鑄值百錢的銅板通行,統一物價,并實行公賣制度就可以了。”劉備聽從了劉巴的建議,果然數月之間,府庫得以充實。劉巴又與諸葛亮、法正、李嚴、伊籍共同制定制定《蜀科》,奠定了蜀漢政權的法制基礎。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秋,劉備自稱漢中王,任命劉巴為尚書。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尚書令法正病逝,劉巴接替其成為尚書令。章武元年(221年)四月,劉備稱帝,劉巴為劉備起草了登基時所需的各種禱文、詔誥、文書。
劉巴為人清廉簡樸,從不治理家資產業,又自認為不是一開始就跟從劉備,害怕受到猜忌嫌疑,所以為人恭順安靜、沉默寡言,朝堂之下從不和人私底下有交往,非公事不談,但劉巴清高的性格依舊張揚不變。
劉備手下將領張飛曾經到劉巴處就宿,劉巴卻不理會張飛,使張飛十分惱怒。諸葛亮對劉巴說:“張飛雖是武人,但他非常仰慕先生你。主公正召集文武人才,以成就一番大事業。先生你雖然天性清高,但也應該放低一些格調吧。”劉巴回答道:“大丈夫處世,當交四海英雄,怎么能教我去和一介武夫交談了?”劉備聽聞后異常憤怒。東吳的張昭也曾和孫權談論此事,張昭認為劉巴心胸過于狹隘,不應如此抗拒張飛。孫權則說道:“若讓劉子初隨世俗沉浮,為了取悅玄德而結交張飛,怎么能稱得上是高士呢?”
章武二年(222年),劉巴逝世。劉巴逝世后,曹魏尚書仆射陳群給蜀漢丞相諸葛亮寫信,探問劉巴的情況,在信中稱呼劉巴為“劉君子初”,可見陳群對劉巴之尊重。
諸葛亮:運籌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遠矣!
劉備:子初才智絕人,如孤,可任用之,非孤者難獨任也。
孫權:若令子初隨世沈浮,容悅玄德,交非其人,何足稱為高士乎?
楊戲:尚書清尚,敕行整身,抗志存義,味覽典文,倚其高風,好侔古人。
陳壽:董和蹈羔羊之素,劉巴履清尚之節,馬良貞實,稱為令士,陳震忠恪,老而益篤,董允匡主,義形於色,皆蜀臣之良矣。
王夫之:①黃權、王累、嚴顏、劉巴之欲拒先主也,智在一曲而不可謂智,忠在一曲而不可謂忠。② 張魯妖盜而有閻圃,劉焉驕怠而有黃權、王累、劉巴,皆國士也。
劉巴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出場于第62與65回,形象較歷史上的劉巴平淡許多。初仕益州牧劉璋,劉備入蜀后久駐葭萌關,欲求軍馬錢糧,劉巴力諫不可。后來劉備進攻劉璋,劉璋屢次敗績,成都被劉備圍困,譙周力主投降,劉巴、黃權聞言大怒,打算斬殺斬譙周,為劉璋所阻。劉璋投降后,劉備入主成都,諸官皆往拜會,唯劉巴與黃權閉門不出。劉備手下眾將欲殺之,被劉備勸止。劉備親自登門拜訪,劉巴感激劉備恩禮,于是效命劉備,被任命為左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