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里面的,虛已以游世是一種很好的很理想的方法,他先講一個比喻,他說我們乘船在渡河的時候,有一艘空船撞上我們,這個時候就算是非常急躁的人,也不會發脾氣。
但是我們乘船渡河的時候,如果這艘船上有一個人,眼看著這個船慢慢撞過來了,我們就會大聲呼喊叫他避開,一次呼喊不聽,第二次再呼喊,第三次再呼喊,他如果不聽的話呢,我們就罵出難聽的話了。
為什么前面被空船所撞,你不會生氣呢?為什么現在那個船上有一個人,你就會生氣呢?道理很簡單嘛。空船沒有人會怪它,因為它是空船撞過來你會怪誰? 啟迪人生,傳播智慧(www.rszh.net)
但是船上有一個人的話,你就會怪他,說這個人莫名其妙。他為什么讓船撞過來呢?莊子講這個比喻什么用意呢?就是你活在世界上,把自己變成一艘空船,這是關鍵所在。
通常我們都不會,我們都是把自己當做船上的人,我這艘船上面有個主體,這個主體就是我,那我是有尊嚴不能被侵犯的,所以既然有一個我,在我的生命里面,我跟別人互動的時候,發生任何一點點,誤會摩擦或者沖突,別人都會生氣。
為什么?因為我有一個自我,那別人也有他的自我。大家互相沖突的時候,應該聽誰的呢?相反的,莊子認為,如果你把自我化解掉,讓自己變成空船的狀態。
那么你就是不小心碰到的任何人,你都不會有什么樣的受責怪的地方,別人不會怪你,因為別人知道你是無心的,別人知道你沒有執著。他也認為你這個人那么謙虛,不會說狂妄自大,一點點什么事情就要跟別人爭,別人也不會計較,所以他這個空船的的比喻,很有趣。
他說“一個人如果能夠空虛自我,而在世間遨游,那么誰能傷害他呢”?沒有人可以傷害他,你活在世界上能夠讓自己空虛,并不是說真的是變成沒有自我,而是不要以自我為跟別人對抗的那樣的自我,你自我存在的作用,是為了做一個什么?可以不斷提升的主體。
也就是我有身我有心,我還可以向上提升到心靈。所以學習莊子,它的關鍵在于“他也需要修煉”,那他的修煉不一定是道德方面的,他更是一種在覺悟上理性上的一種,這個智慧的境界,也就是說我透過把身體變成槁木,我的心變成死灰,然后再經過心齋的一個過程,展現出精神出來,所以莊子說“精神勝于道”,這五個字就是關鍵。
我們的精神是道那產生的,那你怎么樣讓道可以讓你產生精神呢?就設法讓你的心,能夠進入空虛狀態,這其實是從老子一路下來的,叫做虛叫做進。能夠虛能夠進。就把自我給消解掉了,這種消解掉絕不是一種虛無主義。 www.rszh.net
他只是說,我不要跟別人有一種對立的的狀況,別人要這個我也要這個,別人要真我也要真,不是這個,而且說我所真的,不在于有形可見的層面,不在于說我身體比較健康強壯,不在于說我書念得比較好,念得比較多,而在于身心之上。 www.rszh.net
有一種跟道結合的,一種精神的狀態,這種狀態是無所不包容的,就好像道無所不在,你進入到這樣的修養境界,在任何地方都不會有人責怪你,而你自己來說的話也可以,經常感覺到一種審美的情操,可以欣賞萬物。
恐怕很多人會覺得說,這個道家不是有點逃避這個世俗的挑戰,好像是我設法能夠避開各種復雜的情況。 內容來自人生智慧網
這樣一來的話,不是把天下交給另外一些喜歡爭斗的人嗎?這當然是我們可以提出這樣的質疑,但對道家來說的話,他會認為什么?以莊子來說,他會認為“外表我跟別人都一樣”外化做我該做的事,但是關鍵在于說,我不要要求非要有什么樣的結果不可。 內容來自人生智慧網
通常人類的各種爭端,都來自說我非要有什么樣的成果不可,為什么別人做得到我做不到,為什么別人做這樣的成績,我就沒有呢? 內容來自rszh.net
他不能忍受,那么再進一步了解就會發現,任何事情都有他的條件,所以我學莊子有個心得,叫做“不得已”。所謂“不得已”就是當各種條件成熟的時候,你就順其自然,你不要勉強,條件還不成熟,你做起來就事倍功半,再怎么努力效果不彰。
而你如果說條件成熟的話,做任何事都非常順利,非常容易,所以學習道家,第一步就是要先知道“人情世故”,知道說你要去判斷條件,是否成熟的時候,所做的根據。
如果說你對人情世故都不了解,光是一顆赤子之心,好像我很單純像小孩子一樣,不跟別人計較,那不是辦法。在道家來說的話,他的智慧不是天真幼稚,而是深深了解。
人類世界的各種規則,包括競爭斗爭這些的規則,深深了解人的喜怒哀樂各種情緒的變成,然后讓自己可以,在這個里面去判斷。 本文來自rszh.net
條件成熟了嗎?該說什么話?該做什么事?如果成熟的話呢,我再去做,這樣一來的話,不是很容易,就可以達到目標了嗎?所以在道家里面,他這一步基本的功夫,是我們首先要學會的。
內容來自人生智慧網
所謂的一艘船,被撞上這樣的一個故事,我也想到莊子另外一個地方,他特別提到,他說人活在世界上,就好像沒有用繩子,系在岸上的船一樣。
“泛若不系之舟”,這六個字是非常逍遙的,好像一艘小船,沒有系在岸邊,風怎么吹它就往哪里走,然后風停了它也停了,就好像有一首詩所說的“野渡無人舟自橫”這樣的境界。
有時候想起來就會發現,中國歷代的很多文學作品,都受到莊子思想的啟發,讓我們在念起來,感覺到非常喜悅。 內容來自rsz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