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便秘 :便秘多為頑固性,其主要原因可能由于同時有橫結腸下垂,使結腸肝曲與脾曲呈銳角,而致通過緩慢。
2、神經精神癥狀:由于胃下垂的多種癥狀長期折磨病人,使其精神負擔過重,因而產生失眠、頭痛、頭昏、遲鈍、憂郁等神經精神癥狀。還可有低血壓、心悸以及站立性昏厥等表現。
3、體檢:可見瘦長體型,上腹部壓痛點因立臥位變動而不固定,有時用沖擊觸診法,或患者急速變換體位時,可聽到臍下振水聲。上腹部易捫到主動脈搏動,常同時伴有肝下垂、腎下垂及結腸下垂的體征。
4、腹脹及上腹不適:患者多自述腹部有脹滿感、沉重感、壓迫感。
5、腹痛: 多為持續性隱痛。常于餐后發生,與食量有關。進食量愈大,其疼痛時間愈長,且疼痛亦較重。同時疼痛與活動有關,飯后活動往往使疼痛加重。
6、惡心、嘔吐:常于飯后活動時發作,尤其進食過多時更易出現。這是因為1次進入較大量食物,加重了胃壁韌帶之牽引力而致疼痛,隨之出現惡心、嘔吐。
胃下垂是指胃體下降到不正常的位置,并由此而產生的一系列胃腸癥狀。本病的發生與身體素質有關,如病后和產后體弱,元氣虧損,或脾胃虛弱,中氣下陷,不能使胃固托于正常的位置上。癥狀多表現為食少,胃脘墜脹不舒,上腹隱痛,消化不良,經常噯氣,大便時稀時秘,消瘦,倦怠乏力等,且癥狀多以飯后加重。
1、預備式
取坐位,腰微挺直,雙腳平放與肩同寬,右手掌心與左手背重疊,輕輕放在小腹部,雙目平視微閉,呼吸調勻,全身放松,靜坐1~2分鐘。
2、按揉百會穴
將左手的中指指腹放在百會穴上,適當用力按揉0.5~1分鐘。
功效:升陽舉陷。
3、掌揉中脘穴
將右手拇指指腹放在中脘穴上,適當用力揉按0.5~1分鐘。
功效:疏肝和胃、止痛止吐。
4、團摩上腹
左手掌心疊放在右手背上,將右手掌根放在上腹部,適當用力做順時針環形摩揉0.5~1分鐘。以腹部發熱為佳。
功效:寬胸理氣、健脾和胃。
除了以上這些方法,也要做到戒煙酒,禁肥甘、辛辣刺激之品,宜吃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品。不要參加重體力勞動和劇烈活動,特別是進食后。飯后散步,有助該病的康復。保持樂觀情緒,勿暴怒,勿郁悶。要耐心堅持治療、食物調理和康復鍛煉,要有戰勝疾病的信心。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定時定量,對體瘦者,應增加營養。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如散步、練氣功、打太極拳等。預防該病,還必須保持樂觀情緒。也可采用簡便易學的健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