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對屏畫金陵景色,一寫玄武湖,一寫幕府山。石濤中年,曾在南京居住八、九年之久,他好游,“踏諸巖壑,無論野店荒村人家僧舍殆遍。”故寫景,出筆便得意得趣。玄武湖一幅,近處的城墻,逶迤的長堤,漣滟的湖光,平緩的遠山,即使今天的游人亦可宛然相識。幕府山一幅,樓臺隱隱,云峰出沒,仿佛處處迷散著揚子江上的水氣,使這神密的古戰場,憑添了難于捉摸的迷人色彩。二幅畫小不盈尺,但畫境悠遠,格局闊大,筆蒼墨潤,極盡變化,令人讀之不厭,味之難窮。舊為吳昌碩收藏,詩塘有吳的老師楊藐翁的長題,所云“蒼潤深厚,探之不盡,是石濤用意之作。”甚是。
題識:
(一)傷心玄武湖。藕花香絕,況復兼荷葉十里嬌紅。湖面闊,燕尾雞籠相接。此湖不屬官家,也無鷗鷺飛斜,負口人爭,堤畔催租吏,守漁槎。
楊峴(1819-1896)題詩堂:元武湖邊水拍堤,雞籠山下草萋萋。漁舟不管風波險,栽到東來又過西。予生平不解畫,然見此種畫,覺蒼厚之氣,如古鼎彝,如秦漢古碑碣。輒又愛不釋手。因題小詩奉缶道人正之,乙未(1895)春三月晦日,楊峴。鈐印:楊、顯
(二)幕府山仍北。層巖試望,向駐王丞相。千載新亭猶氣壯,肯作楚囚模樣。晚晴北郭遙看,何殊舊日峰巒,不見當年幕府,空余寺老僧殘。
楊峴題詩堂:幕府山頭月,輝輝色似銀。千秋此煙水,不見舊時人。畫共兩幀,高不逾尺,而蒼潤深厚,探之不盡,是石濤用意之作。幕府山、元武湖皆金陵勝跡,疑所作不止此,或已遺佚耳。今人喜淺露之筆,缶道人獨具只眼,所謂嗜好與俗殊酸醎者也。乙末春杪,七十七叟楊峴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