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孟海 行書寶劍梅花七言聯 北京華辰2013春拍成交價54.05萬元
沙翁六體兼工,行書及題榜書最所擅長。行書兼碑帖之長,沉雄茂密,俊朗多姿,乃是由黃石齋而上溯宋元、魏晉者。近世商業文化發達,榜書因其實用性及展覽性為世所重,書家倘不能作大字,必貽斗方名士之譏,翁最是個中之尤者。中年因張閬聲先生推介寫靈隱寺大雄寶殿額,驚詫時流;晚來以八七高齡書四平方米龍字,真氣彌漫。又作《耕字記》紀事,以實例傳授后學,榜書別有一法,斷非小字展大而成者。老輩襟懷,令人嘆仰。
沙孟海(1900-1992),原名文若,字孟海,號石荒、沙村、決明,鄞縣沙村人。出生于名醫書香之家,幼承庭訓,早習篆刻,曾就讀于慈溪錦堂學校,畢業于浙東第四師范學校。1922年,沙孟海到上海擔任家庭教師期間,有幸接觸令他十分仰慕的康有為、吳昌碩等大師,對以后沙孟海的書法和篆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925年他任教商務印書館圖文函授社,其間,從馮君木,陳屺懷學古文學,使他學藝大進。章太炎主辦的《華國月刊》,多次刊載他的金石文字。曾任浙江大學、浙江美術學院教授、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常務委員、浙江省博物館名譽館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省書法家協會主席、西泠印社社長、西泠書畫院院長、浙江考古學會名譽會長等職。其書法遠宗漢魏,近取宋明,于鐘繇、王羲之、歐陽詢、顏真卿、蘇軾、黃庭堅諸家,用力最勤,且能化古融今,形成自己;獨特書風。兼擅篆、隸、行、草、楷諸書,俊朗多姿,所作榜書大字,雄渾剛健,氣勢磅礴,最為人激賞。沙氏學問淵博,于語言文字、文史、考古、書法、篆刻等均深有研究。著有《印學史》、《印學的發展》《巴慰祖父子印譜》、《讀秦印》等印學巨著,為一代印學大師,自作印《蘭沙館印式》傳世。
題識: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沙孟海。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