曖昧算是精神上的一種背叛,出軌,是行為上的背叛。
兩種行為都為婚姻所不允許,都與愛情忠貞的原則背道而馳。
有人認為曖昧保停留在想法階段,不算太大的傷害。
沒有動搖婚姻的根本,所以更容易得到另一半的原諒。
真的是這樣嗎?曖昧和出軌,哪個更傷人?這三位過來人的話,應該可以給出最接近事實的答案。
01
吳美君說,自己是個有感情潔癖的人,完全接受不了對方的精神出軌。
“心不在我這,我也就'死’了。”她神情雖然淡淡地,口氣也挺平穩,但是眼睛里卻透著一股執著。
看得出來,這個女人是那種對于感情與婚姻,有著相當高要求的女人,屬于理想主義者的類型。
當然,她的這種要求其實也是完全合理的,愛情本來就是具有強大的排外性的,若非獨一無二、若非完全為自己所擁有,還怎么能證明它的稀有與珍貴呢?
為了一份不純粹的感情,女人就得付出一輩子的時間、精力與所有,值得嗎?
想要這一層上,也就大概能明白,為什么有些女人,發現另一半跟別的女人存在曖昧關系,立馬就揮劍斬情絲,毫不留戀退回成全對方。
只因不想成為男人心目當中的多選項,那樣會貶低自己的價值。
02
董家輝自認也是一個對愛情與婚姻存在相當高標準、嚴要求的男人。
他說自己之所以會離婚,就是發現妻子有了婚外情。
雖然并沒有抓住對方出軌的鐵證,前妻當時一直狡辯,稱她只是對別的男人產生了一些好感,跟對方時不時會在社交軟件上調調情,說點曖昧的情話(他翻了對方的手機,發現兩人發送了不少肉麻透頂的情話,這一點,女人否認不了。),并沒有做出傷及婚姻本質的事情來。
但是董先生卻堅持不能接愛,依舊表示要跟她離。
“就算你說的是事實好了,但你又不是不了解我這個人,身體和心,一個不屬于我,我就全都不要了!”這是他當時作出的回答。
在他看來,曖昧是變心的開始,出軌,是曖昧過后水到渠成的表現。它們是相輔相成的!
從妻子愿意跟別的男人搞曖昧之時起,她就一定不再愛自己了,出軌只是遲早的事情。或者,她也早就已經出軌了。
所以,他懶得再去驗證那種注定只會讓自己心痛跟顏面掃地的真相,覺得借著對方的狡辯跟自己的堅持跟她分開,才是一種對自己而言的、最后的體面。
03
邱曉風說,本來認為她是屬于只要男人沒有行為上出軌,跟別的女人眉來眼去調笑或搞點曖昧什么的,自己可能還是能接受的妻子類型。
但是當事情真的發生了之后,她卻毅然決然選擇了離婚,根本忍不下去的那種。
為什么呢?這一點由她自己來解釋會比較清楚。
“我丈夫曖昧的時候,起初以為自己隱瞞得很好。后來還是被我給發現了,身為他的妻子,面對這樣的情況,自然得跟他理論,要他拿出合理的解釋的。
可誰知,他卻不肯承認自己的錯誤,反而拿我的短用來比別人的長,為自己開脫!
當我聽完他所說的話,看到他是這樣一種態度之后,感覺這輩子都無法原諒他,所以才決定離婚的。”
她現在都記得前夫所說的話:“你對我一點也不溫柔,那個女人懂得關心體貼我。
身為妻子,難道你不該為此而感到失職嗎?如果你做得有她一半好,我都不會有想法去跟婚外的女人搞曖昧。是你自己不作為,才給了別的女人機會。”
做錯了事,還理直氣壯,振振有詞,將責任推得一干二凈,還倒打一耙,把問題推給了無辜的妻子。
面對這樣一個男人,恐怕不管他有沒有出軌,也的確沒有一個女人會繼續選擇跟他一起生活。
畢竟沒有責任感、沒有羞恥感的男人,沒得救!這是人品問題,不能忽略。
原諒這種人,將來只會讓自己陷入更加無法想象的危險與悲慘當中,早離早解脫!
結語:
愛情與婚姻,追求的是男女一對一絕對的忠誠。
這種忠誠,既包括情感上的,也包括肉體上的。
為什么有的人相對而言,更接受不了另一半肉體方面的背叛,但能適當接受對方精神上的出軌呢?
只因為他們比較注重現實,也認同那種只要另一半人留在自己身邊,沒有做跨越婚姻底線的事情,那他(她)多多少少還是比較具有責任感與家庭觀念的伴侶,這樣便足夠自己安心跟對方一起過日子的了。
至于對方在婚外是否另外擁有欣賞的、興趣愛好跟他更匹配的異性,他們并不是太在意。
只要對方的存在威脅不到自己的地位,那么都可以忽略不計。
不過對于那種對婚姻持絕對純凈看法的男女而言,感情的背叛,便宣告了愛情的消亡。
對方的選擇已經證明了他們的選擇,自己既不被愛,就應當離開。所有的勉強,都是可悲的!
遇到這種人,不管是曖昧或是出軌,最終只能一離了事,沒有第二條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