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身篇
我們想要走進婚姻的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大概是,我們都很缺乏安全感,大家都是這樣做,都在這樣做,我們卻因為一些原因不能做到,那么環境就會在無形中給我們施加很多壓力,所以對多數人來說,走進婚姻是個很迫切的事情,只因到這時候了,我們應該去做這件事情。
然而這件事并非一個人就能做到,我們便因為各種原因單了下來,環境不斷的給我們壓力,于是心里便會單身的現狀常感到不安。
任何時候一個人總是缺乏安全感,都是因我們對外在世界太依賴了,當我們把安全感建立在外境的人事物上,但卻要面對外境的種種不確定因素時,恐懼感便隨之而來。
畢竟世上任何人事物都是無常不斷變化,而佛法里的一個大主題,便是教我們認識到萬法無常的本質,明了我們內心本身具備獨立自主的能力。
這是佛陀昔年在菩提樹下悟到的真理,他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明白這個真理的能力,每個人都應該將歸宿建立在內心而不是外在世界。
我們不明白這點,所以總在外四處追逐尋找依靠,依靠錢財,美色,事業,他人……我們不知疲倦的在外面尋找依靠,其實只為尋求內心得以安寧。
婚姻這件事也是這樣,在沒有明白這個真理之前,我們都想找個伴兒,好能夠和這位伴侶互相得到一些暫時的依靠感覺。
你沒看錯,和伴侶互相依靠的感覺是暫時的,不過,我們都必須走進其中親自體會才有機會覺悟這點,不然,即便是最卑微的人還是太過驕傲了,狂心不會歇,某些東西不曾真正經歷過,內心深處是無論如何也不會相信的。
這是單身篇,所以在還沒遇見伴侶之前,事實怎樣便先不談,我們必須先學會過好一個人的日子,學會享受現在難得的單身時光才最重要,不然某天真正走進了婚姻……哈,我這個身在其中的人絕對絕對負責任的告訴你,你強烈的責任感大概會讓你最初以為能得到的依靠,變成無數的想逃又不能逃……
婚姻是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里面的人想出來,這話一點沒錯,造成這現象的根本原因便是,外面的世界本沒有一個真正的依靠,我們應該將安全感建立在自己心里。
這是佛法,是我們在圍城之外就可以開始學習的,所以在那個人還沒出現陪我們驗證這一真理之前,我們該工作工作,該吃飯吃飯,該睡覺睡覺,該做什么就做什么即可,不去多想從前以后,每天任運自然的生活,想笑就笑,想哭就哭,想看書就看會書,想去走走就走走,想買點東西就買,不壓抑情緒,亦不放縱自我,一顆心安住在做任何事的當下就好,隨時提起和放下,不把心粘著在外面世界上,可以隨時發出也可以隨時收回,不隨著外境東倒西歪,不能自主……
過去的事情早已過去,它了不可得,未來的事情還沒到來,它哪里存在,我們眼前只有一個手機而已,抬起頭在看是一堵墻壁,一個叫做家的空間,這些才是現實!
每當夜深人靜,一顆心不知飄到哪里的時候,便是觀察它最好時機,看它是不是獨立的,是不是可以放在任何事情上,又可以收回來?
是不是可以隨時去看一本書,聽首音樂,或者拿著手機玩上一小會?
你會發現一切都是心在做主,它完全具備決定“我想做什么的”能力,不過既然是能力,那么就需要訓練才會熟練和精通,像世間任何技術一樣,但請相信我,沒一樣能力比這個能力更有價值,又更容易,更廉價了,真要說它不容易,那么它的不容易處,就是太容易了,所以才會那么輕易被我們忽略,以至于只要觀一下便以為不過如此,然后一聲哂笑,便不以為意了。(接著等待你的,會是忽略它之后嚴厲懲罰——下次遇事,仍會陷入無謂的情緒和外境里不能自拔,有境界的人之所以有境界的高下區分,便是做自己心之主人的能力有高下)
所以一個人的時候,過好眼前的日子才最重要,多余的一切都不需要想,但我們必須明了我們的目標是成家,是遇見那個一生都要一起對境修行的人,所以心門一定是自然打開狀態,而不可以是封閉戒備狀態,或者處于一種急不可待狀態。
二:初見篇
生活中我們要有這樣一個留意,當某天某人在現實中,網絡上,或者職場,道場上出現的時候,便無須有太多預設和想法,就當個初見的朋友一樣,以平常心接觸就好了,該說說,該笑笑,該談下人生理想就談一下人生理想,說點生活,工作,家事,興趣愛好都可以,但不論說些什么,還是面對任何人,我們都要有一個真誠坦蕩,善良謙和的好心態。
在這一過程,請留意觀察自己的心,有沒有保持這樣一個狀態,在交往的任何時候,都留著一兩分精神注意它,不可以讓它失控,男生需要注意不可急躁與低落,女生需注意不能戒備心太強與多疑,一切都自然的展開,像遇上一個萍水相逢的朋友一樣就好。
這一點其實不難做到,若你感覺很難,那一定是你給這場初見賦予了太多沉重的東西,初見是個非常單純,美好的事情,除了一個初見的單純關系之外,完全不需要在夾雜其他,八字還沒一撇呢,你們兩者連最基本的認識都沒有呢,想那么多干啥?
人生若只如初見,這是清初納蘭性德的名句,納蘭的詩詞太多愁善感,讀來令人郁郁,我一向不怎么欣賞,人的情感粘著是苦之因,能有閑情閑時寫這些的,大多是無志無事閑的慌,但這一句確實特別好,我常拿它來叩問自己做一切事的初心。
拿到感情上來講,許多人之所以常常連“初見”這么件單純的事情也處理不好,大多是因我們有求心太重,我執太深所導致的。
我們太期待初見能帶給我們什么,有時干脆就自己騙自己的,單方面認定這場初見能終結我們的孤獨,帶給我們溫暖與幸福,所以便無法活出一個自然灑脫,沒有粘著的真我,要么處處唯唯諾諾,失去了自我,要么就把輕浮當幽默,強化錯誤的自我……
我們沒這種能力又抱著不實際的期待,所以這場初見的結果就是失敗,期待是有求,有求是苦之本,正確的心態應該是有期待,卻又清楚明白這期待未必會來。
我們太害怕這場初見帶給我們傷害了,沒有開始接觸,便做出了重重防備,心態像是縮在碉堡里的警惕大兵,只會防備著他人的進攻,并同時審視著到來的“敵人”有什么缺點,接著就幻想種種不可能,自我說服又推倒,越想越狹隘,無路可想時索性將自我封閉,給人來個不是你的錯,是我的問題這種最傷人的借口,強行結束這場本該美好的,可能有機會走到一起的初見。
我們有那樣實際的期待,卻又為這場期待想的太多做的太少,所以結果就是失敗,期待是目標,目標只靠觀望無法達成,兩個人該走的路別讓一個人負重前行,不能習慣用自卑和弱小來掩飾自私,你會受傷害人家也會啊。
正確的心態是,因為有期待所以不在自我障礙,放下戒備讓一切自然而然展開,做好自己該做的那部分,才能對這場感情的走向清楚明白,來到你身邊的人,不應該成為你的敵人,也可能是你的伴侶,不必警惕的審視他什么,許多東西心里知道就好,到了該做選擇的路口時,做出是適當的選擇即可,一切結果都應該來的很自然。
(未完待續,接觸篇)
隨喜點贊,以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