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山關帝廟,坐落于東山島東北隅岵嶁山東簏,與湖北當陽關陵廟,河南洛陽關林,山西解州關帝廟、山西運城關王故里并稱我國五大關帝廟。令我驚訝的是,這座看起來并不威嚴和寬大的關帝廟,竟是臺灣眾多關帝廟香火的起源地,現全臺灣有大小關帝宮廟1000余座,它們中絕大多數共認東山關帝廟為香緣祖庭。
以“忠勇仁義”著稱于世的三國名將關羽,因“漢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稱圣釋稱佛道稱天尊”而成為四海九州同仰、三教九流皆崇的華夏第一神。這種上至財閥大佬,下至街頭混混,逢大事必拜關公的場面,經常在港片中看到。老家更多的是供奉觀音菩薩,忠義化身的關老爺,在小時候的門神上見到過。
太子亭,八根石柱承載整個建筑,彩瓷做的各類人物,精美華麗。
關公的香火最早是唐朝傳入,現存的東山關帝廟為明初所建,后歷經幾番劫難,又重新修建,才有今天的模樣。廟雖不大,卻處處精致。第一眼,便被繁華精致的端門吸引。端門為華表式樓亭,為清道光年間臺灣嘉義人、官至太子太保的王得祿所捐修,故俗稱“太子亭”。“太子亭”由六根圓形石柱并二根石梁承托數百香木斗拱構就,疊彩壘金而上。樓亭頂端裝飾彩瓷剪貼的雙龍戲珠、八仙八騎和百余尊秦漢唐宋的帝王將相與才子佳人等造型塑像,精美絕倫。
東山島為何會供奉信仰關帝,問了當地的朋友。據說在很早以前,明or清?東山島島民是得不到政府的認可,流民,沒有身份戶口。身份,這玩意兒,在任何時候,都重要得讓人難堪。據說漳州的縣令某天做夢,夢到關帝,關帝命令他給東山島子民一個身份,并納入保護中。神明的旨意誰敢不從。于是東山人民也跟內陸人一樣,有了身份,為了感謝關帝,全島人都開始信奉關帝。其實更重要的是,漁民出海作業,大家在一起許愿忠勇仁義,這才是東山島人需要的精神支柱。
廟內的建筑精雕細刻,濃墨重彩,并貼金修飾,富麗堂皇,華美莊嚴。大殿正中供奉關帝金身神像,神龕金漆木雕,座前兩邊奉立周倉、關平、趙累、王甫四將雕像。上懸清咸豐皇帝御筆“萬世人極”鎏金大匾;左右懸掛著黃道周親書楹聯:“數定三分扶炎漢平吳削魏辛苦倍常未了一生事業;志存一統佐熙明降魔伏虜威靈丕振只完當日精忠。”祀案上置放一只清光緒年間,由臺灣宜蘭礁溪信眾同胞敬送的雙耳獸頭雞血石雕大香爐。
只可惜匆匆而過,并沒有細看,也沒有跪拜。就在我在廟里轉悠的三五分鐘,不斷有人進來燒香跪拜,香燭的煙一直縈繞在不大的庭院中。旁邊,還有人求卦。解卦的人,一口閩南語,抑揚頓挫的調調,很特別。
東山島百姓信奉關帝,平日敬拜者眾多,再加上這里是臺灣等關帝祖庭,每年有很多海外人士前來祭拜,東山關帝廟香火的鼎盛,應該是全國關廟之首。
掛著的燈籠,都是精致唯美的,不過,好像有點不搭呀~
門口兩只呆萌的獅子。此門的奢華和精致,完全不比某些皇家建筑遜色。
進了端門,又是一只呆萌的獅子,在正中央,這應該是有某種講究吧。
第二道門,關帝老家在山西運城,所以才有“山西神圣”,至于邊上的山西夫子,這個又是什么意思?
金飾的牛?橫梁上,是各種黃色or貼金的人物風景畫。
覺得此燈or香爐?很好看,匆匆一怕,廢了。關帝廟里,一根橫梁,一根房柱,一扇門窗,都是貼金漆紅,精雕細琢,壕。
義薄云天君與臣。看門,上面的是繁復的金色雕刻,下面是一副人物畫。
關帝廟出來,不遠處,是黃道周的故居。黃道周,
明末學者、書畫家、文學家、儒學大師、民族英雄。銅山古城城墻。石頭壘建的墻體,綠樹環繞,清幽。
就是剛才的城墻拐進來,是一顆超大的榕樹。樹根纏繞著城墻或者古城,也有可能扎根到了海底。繁茂,需要用一顆敬仰的心來對待。
這樣的大榕樹在福建兩廣地帶很多,亞熱帶物種?只是覺得,有一顆這樣的大樹在,便會安心。
100年?200年?歷經了歲月,才可以談笑人生吧。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