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點擊
提起董明珠,人們的第一印象都是“天天上頭條的”,即使格力業績下滑,外界都在擔心,董明珠本人還是堅持做“董小姐”,帶領一批企業家成為“網紅”。
董明珠在做直播
近日,由世界品牌實驗室獨家編制的2016年度)《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活動:手Q閱讀排行榜)出爐,中國家電只有兩個品牌上榜,一個是美的,一個是長虹。天天上頭條的格力卻未能獲冕。
老實說,家電行業的領導人除了董明珠之外,其他的似乎都“消失”了,只有在這種靠實力說話的排行榜上才能見到。
品牌的影響力不等于個人的影響力,品牌的業績更不等于個人影響力。
格力電器2015年財報顯示,總營收相比2014年大跌420多億元,這是格力20年來營收首次出現下滑!
董明珠在回應關于2015年營收大降400億元的質疑時說,是大環境變化,宏觀經濟下行趨勢。
我們再看2016年的數據,格力電器2016年1-9月實現營業收入837.71億元,同比增長0.11%;海爾2016年1-9月實現營業收入843億元,同比增長18.80%。
單從數字上看,兩者差別并不大,但是從營收增長來看,這個差距就大了。
2016年,格力在董明珠的帶領下,將格力的攤子鋪的相當大,除了格力原本的家電、帶有董明珠開機動畫的格力手機、機器人、精密機床、炒的沸沸揚揚的新能源汽車等。
但是結果呢,這些與白色家電不相關的多元化都鎩羽而歸,因為這完全是兩個產業,顯然是行不通的。
2013年,董明珠曾在對媒體稱:“未來10年格力只做空調?!?/span>
但其實家電企業多元化已經成為常態,主攻空調的美的,在小家電、冰箱、洗衣機等領域都獲得了不錯的發展;海爾在冰箱之外的空調、洗衣機、熱水器等產品也發展不錯。
結果,扛不住空調增長乏力的現狀,格力開始進軍小家電、冰箱、熱水器這三大塊家電業務。
董明珠單獨開辟了“大松”品牌做小家電,收購“晶弘”這一品牌做冰箱。但是,這些新業務總是依靠“大樹乘涼”,自身缺乏自由競爭的能力。
格力的“大松”自2013年就誕生,至今知名度不如小米剛誕生的“MIJIA”,更無法與美的小家電相提并論。
于是,在2015年,找不著路的格力開始走向了更加多元化的道理,發展了一大堆與白色家電毫無關聯的業務......
有媒體質疑董明珠不務正業,她卻強辯這是“為國擔當”。
她說,“作為全球最大的空調企業,格力電器必須承擔起帶領行業發展、改善人類生活環境的重任,為全球消費者提供最好的產品?!?/span>
這些年她一直喊著“中國制造”的口號,參加各種節目。口號喊得多了,中國制造好像就成了她的標簽,也成了她的功勞。
于是人們就都以為格力的今天就是她一手一腳打造出來的,媒體也大肆報道她是怎么帶領格力創造輝煌的,她本人也是沉醉其中不知歸路。
人們似乎都忘了格力背后的創始人朱江洪,他才是格力20多年的真正的靈魂,主導格力的大方向,董明珠主管的是銷售。
朱江洪堅持產品質量是制造企業的生存關鍵。在他的帶領下,格力才會一躍成為引領者,朱江洪在退休時格力擁有一萬多項技術專利,格力家電銷售額突破千億大關。
而董明珠現在之所以能在外面叫得響,還不是是因為格力產品的質量硬。而格力的質量,正是朱江洪所打下的基礎。
最近,朱江洪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間接向董明珠喊話,多元化和新能源不是不能搞,而是怎么搞的問題。前車之鑒就是春蘭盲目發展多元化,如果我沒退休,我是不會讓格力造手機和汽車的。
聯想到馬云之前的一個演講,他說,壓力越大的不是說明年做多少,而是考慮應該拆掉什么、撤掉什么、關掉什么。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大家切記冷靜。
希望董小姐能收到他們的善意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