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中師生,可能是中國素質最好的一代教師
20多年前的中師生,可能是中國素質最好也最可惜的一代教師
近年來,隨著優秀的學生越來越不愿意報考師范專業當老師。很多人開始感慨:當年班里的學渣,如今統統成了我們下一代們的老師。
在很多人的眼里,優秀人才已經幾乎不和老師劃等號了。
可是,少有人知的是,20多年前,曾經有一群優秀的人才成就了一代教師:中師生。
1.
上世紀的80、90年代,國家處于一個百廢待興的狀況,為了緩解中小學師資缺乏的問題,國家出臺了相關政策,直接從初中畢業生中選拔了最優秀的一批人,然后分到中等師范學校,落個城市戶口給個身份,學習三年,讓這群人回到鄉村學校去當老師。
這是一種人才速成的方式,也是當時特殊的歷史環境下的產物。
可是,對于當時普通家庭的初中畢業生們來說,能夠成為中師生,已經幾乎是最好的選擇了。
從1980年到2000年,二十多年里,全國400多萬優秀初中畢業生考入中等師范學校,成為中師生。三年的學習之后,這群人去到廣大的鄉村教育一線,成為一名名中小學教師,撐起了當時中國鄉村教育的半壁江山。
這對于鄉村教育的發展來說,是好事。
2.
但對于這些素質優異的中師生們來說,現實卻讓人有些唏噓和惋惜。
當年最優秀的這批人才,成為了一名名鄉村教師。而如今,這些人少說也有四十歲了。他們堅守在鄉村學校,而鄉村教育的發展現狀大家也是有目共睹。他們成了金字塔底的鋪路石,他們的人生多了那么一絲悲涼的色彩。這莫不是就是所謂的命運弄人?
假如,當年,這批人要是去上了大學,他們現在的發展是不是會更好一些?答案也許不言自明。
而當初那些學習成績較一般的同學,后來倒是都上了高中考了大學,擁有了更好的發展。
對中師生而言,不知道命運是不是特意和他們開了一個玩笑。
3.
中師生,可以說是“空前絕后”的一代。
他們本擁有者最好的天賦,卻在時代的洪流里,走上了一條不一樣的道路,幸也?不幸也?
在這個學歷迅速貶值的年代,中師生們一抬頭,發現自己早就處在了學歷鄙視鏈的底端。他們或許也想掙扎,可是歲月早已消磨了他們太多的心氣。
歷史,或許永遠欠這群中師生們一個說法。
而這群曾經素質最優秀的教師,這群最令人惋惜的教師,卻可能正在慢慢被大多數人遺忘。想到這,筆者的心里就有點酸。
中師生,他們不應該就這么被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