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某,男,52歲,沛縣歌風中學教師,2019年4月23日初診:
自訴患高血壓四年余,平素血壓常在167~188/95~205mmHg,常服用降壓藥,然血壓不穩定。近三個月來,頭暈較重,稍遇到勞累則眩暈欲倒,甚則惡心嘔吐,兩腿股部有涼感,體態偏胖,舌質淡苔薄白膩,脈細弱,血壓187/99mmHg,心率62次/分。辯證屬于陰寒盛于下,虛陽浮于上,治以暖肝熄風。方用四逆湯加味。
附子10干姜10甘草6
白術15水蛭12生牡蠣30
5劑水煎服早晚服
藥進五劑頭暈漸減,加豆蔻5(后下),繼續服15劑,諸癥痊愈,測血壓降154/83mmHg精神大振,訴頭腦從未如此清爽。隨訪半年未復發。
臨床心得:眩暈是目眩和頭暈的總稱,一眼花,視物模糊和昏暗發黑為眩,以視物旋轉,或者天旋地轉不能站立魏暈,因為兩者常同時并見,故稱為眩暈。高血壓所致的眩暈多數時由于情緒變化,精神緊張或受刺激峰因素的影響,使其血壓產生波動而引起的。也有得去濫用降壓藥,使其血壓突然大幅度下降,發生眩暈。
陽虛生風之眩暈,前賢多有論述。宋代嚴用和以沉香磁石丸治下虛上盛之眩暈。近代名醫祝味菊喜用附子治療陽虛內風之眩暈。本證屬于陰寒盛于下,虛陽浮于上,靜脈不利發為眩暈。四逆湯溫其陽,配伍白術,水蛭益氣活血,佐生牡蠣斂其浮陽,可致陰平陽秘,辯證準確,療效明顯。本方附子有效劑量在9~18之間,可以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量。如需久服,可加白芍以防其燥,兼孟養陰柔肝,用量宜附子的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