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美軍特種部隊配特種戰斗步槍參加實戰。
周四,美國五角大樓確認一名美國特種兵在解救伊拉克武裝分子關押的人質的戰斗中死亡。為4年來首次戰斗死亡。當地時間昨天午夜至今天凌晨,為阻止一場迫在眉睫的集體處決,應庫爾德自治政府請求,駐伊美軍一支特種部隊與庫爾德Peshmerga戰士(美國盟友)一道分乘五架美軍直升機從埃爾比勒出發,對位于伊拉克北部小鎮哈維杰的一處伊拉克武裝分子監獄發動突襲。
美軍行動大獲成功解救約70名人質,一名美軍士兵傷重不治身亡。行動中特種部隊悄無聲息地從伊拉克潛入伊拉克腹地近百公里,迅速解決戰斗,擊斃十余人,隨后伴隨著直升機槳葉的轟鳴,消失在茫茫夜色中。而也是2011年以來,美國首次突擊隊員在戰斗中死亡。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這句話道出了“斬首行動”的精髓。毋庸置疑,美國壓倒性的軍事優勢是這次行動成功的最基本原因。不過,在幾十名士兵孤軍深入的情境之下,這種優勢被大大地打了折扣。
這次行動,美國選擇將槍口對準了伊拉克武裝分子的監獄。那么美軍強大的武裝為什么解救人質呢?戰爭是燒錢的游戲。一次無人機打擊的成本至少為1.2萬美元/小時,發射一枚巡航導彈成本可能高達70萬美元,出動特種部隊進行地面打擊,更要冒著人員傷亡的風險。所以首先需要考慮的因素是:該對誰發起“斬首”行動,才能值得付出這些代價,背負這些風險。例如,清除掉對方的某一個高級官員,能讓對方的組織遭到盡可能大的破壞;另外一些“斬首”行動的考量,則是打擊對手氣勢,或者為了復仇。而此處作戰行動美軍是以解救人質為主,不會大動干戈,而美軍必須保證人質的安全。
想打擊對方,得先知道對方在哪兒:這看起來是句不折不扣的廢話,但也是不折不扣的真理。可靠的情報,是行動成功最關鍵因素之一。這次行動,是美軍第二次派遣地面部隊深入伊拉克執行任務。第一次任務是解救遭伊拉克武裝分子非難的庫爾德人。而美軍敵后深入行動的難度可想而知。畢竟,深入到第三國腹地,擊斃對手的高級官員,對各方所帶來的影響都是非常重大的。由于這樣的行動對于政治、軍事層面上的影響極大,因此,往往需要得到極高程度的授權,這次行動可能由奧巴馬下令。
或許是出于保密的需要,美國并沒有過多介紹這次行動的情報來源。而在行動之前美國通過太空的衛星、空中的無人機、當地的情報員,對伊拉克武裝分子監獄進行了長期的偵察監視,甚至對建筑內的車輛等細節也都進行了不間斷的分析,最終,才提供了可供決策的情報參考。
稍早之前美國特種部隊不久前曾試圖營救一些被扣在敘利亞的美國人質,但營救努力遭遇失敗。五角大樓發言人說,營救計劃包括空中和地面行動,主要集中在敘利亞武裝分子出沒的某個地區,但特種部隊在這次行動中沒有找到被押人質。最后人質被殺。
為什么美國能夠以接近“零傷亡”擊潰建筑內擁有掩體、人盾的武裝分子?實際上,精英特種部隊與缺乏訓練的民間武裝之間的對決,勝負往往非常懸殊。2005年在阿富汗進行的“紅翼行動”中,四名海豹部隊士兵被包圍,前來支援的“支奴干”被擊毀,機上16名美軍士兵死亡。不過,被包圍的4名美軍士兵與蜂擁而來的武裝分子進行了激烈的交火,最終以3人死亡的代價,換取了擊斃30余名武裝分子的戰果。
目前來看盡管特種部隊的作戰能力爆表,但畢竟孤軍深入,一旦遭遇對方圍攻,往往會面臨苦戰。而在這種情況下救援難度是非常大的。但如果士兵出現傷亡,行動就難以稱得上完美。如果運氣差了點兒,中彈的直升機墜毀,或者是更壞的情況出現:有美軍士兵被俘,那么這次行動極有可能會被判定為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