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60分)
A.5月和7月主要受冷鋒影響,狂風暴雨
B.6月和10月主要受暖鋒影響,陰雨連綿
C.7月和8月主要受副高控制,高溫少雨
D.9月和10月主要受反氣旋控制,寒冷干燥
解析:本題考查影響我國東部地區的天氣系統,意在考查學生對影響天氣變化的基本原理的理解能力。根據圖中鋒面的移動規律可知,5~6月上海主要受暖鋒影響,而9~10月會受冷鋒影響;7~8月,我國東部鋒面雨帶移到東北、華北時,上海受副熱帶高壓控制,盛行下沉氣流,高溫少雨。
答案:C
讀圖,回答2~3題。
2.①②③④四地的氣候主要由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造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②地常年盛行風( )
A.由副熱帶高氣壓帶吹向赤道低氣壓帶
B.由副極地低氣壓帶吹向副熱帶高氣壓帶
C.由極地高氣壓帶吹向副極地低氣壓帶
D.由副熱帶高氣壓帶吹向副極地低氣壓帶
解析:④為季風氣候,成因與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相關。①②③的氣候成因均與氣壓帶、風帶有關。②地為溫帶海洋性氣候,終年受盛行西風的影響。
(2011·平涼調研)右圖是“全球近地面氣壓帶、風帶局部示意圖”。完成4~5題。
4.圖中氣壓帶( )
A.7月份被陸地高壓切斷
B.1月份被陸地高壓切斷
C.是副熱帶高氣壓帶
D.由熱力因素形成
5.下列判斷和推論正確的是( )
A.在氣壓帶②影響下,亞歐大陸內部降水稀少
B.受風帶③的移動影響,1月份澳大利亞西北部降水較多
C.在風帶①的影響下,我國西南地區夏季濕潤
D.非洲西南端開普敦受氣壓帶②和風帶③的交替控制
解析:第4題,①風帶為北半球西風帶,③為北半球信風帶,②為副熱帶高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在7月份被陸地低壓切斷,1月份陸地高壓切斷副極地低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為動力因素形成。第5題,亞歐大陸內部降水少是因為深居內陸,距海遙遠,水汽難以到達。我國西南地區夏季既有東南季風帶來的水汽,又有西南季風帶來的水汽,不受盛行西風帶影響。開普敦受副高和西風帶交替控制。③越過赤道后偏轉為西北風,給澳大利亞西北部帶來降水。
答案:4.C 5.B
(2011·昆明檢測)下圖為“大氣環流示意圖”。讀圖,完成6~7題。
6.關于①②③④的說法,正確的是( )
A.①為動力上升 B.②為高空西風
C.③為熱力下沉 D.④為東南信風
7.當③形成的氣壓帶被大陸上的氣壓中心切斷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澳大利亞西南部高溫干燥
B.潘帕斯草原綠草如茵
C.理論上大陸等溫線向北凸
D.西北太平洋溫帶大陸架海域上升流增加
解析:第6題,依據緯度可知,①位于赤道低氣壓帶,為熱力上升;②為高空西風;③為動力下沉;④為東北信風。第7題,③形成副熱帶高氣壓帶,夏季被大陸上的熱低壓切斷。南半球為冬季,澳大利亞西南部為地中海氣候區,正值溫和多雨時期;潘帕斯草原正值旱季;西北太平洋盛行東南風,上升流不明顯。
答案:6.B 7.C
8.“五旬風”最可能的風向是( )
A.東北信風
B.東南信風
C.西南風
D.西北風
9.該區的“五旬風”可能來自( )
A.撒哈拉沙漠 B.蘇丹草原
C.納賽爾水庫 D.東非高原
10.“五旬風”可能帶來的影響是( )
A.大量降水 B.沙塵暴
C.臺風 D.寒潮
解析:從題目中“來自南方的風向北吹”可知是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帶越過赤道向右偏轉而成的西南風,它來自干旱的撒哈拉沙漠,可能會帶來沙塵暴等天氣。
答案:8.C 9.A 10.B
(2011·邢臺檢測)讀世界某區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氣壓(單位:hPa)和風向圖,①~⑥處的箭頭表示風向,據此回答11~12題。
11.從季風的形成原因看,與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有關的是( )
A.①② B.②⑤
C.③⑤ D.③⑥
12.圖中形成的氣壓中心,與其控制地區原氣壓帶特點相似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第11題,圖中的③風是北半球的東北信風隨著氣壓帶、風帶的南移,越過了赤道,受向左的地轉偏向力影響而形成的;圖中的⑤風則是南半球的東南信風隨著氣壓帶、風帶的北移,越過了赤道,受向右的地轉偏向力影響而形成的。第12題,從圖中可以看出,丁為一高壓中心,該高壓中心位于副熱帶地區,該地原來應存在著一個副熱帶高氣壓帶。
答案:11.C 12.D
二、綜合題(共40分)
13.讀北半球大氣環流剖面示意圖(圖甲)及沿30°N的大氣環流剖面示意圖(圖乙),若兩圖的季節相同,完成下列問題。(20分)
(1)此季節洛杉磯的氣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倫敦和北京的盛行風分別是
__________和__________(填序號)。(4分)
①a→b ②b→c ③e→f ④f→e
(2)b表示的氣壓帶是______________,e表示的氣壓中心名稱是____________。當b氣壓帶被大陸上相反的氣壓中心切斷時,太平洋低空等壓面向________(高空、近地面)凸出,亞歐大陸上等溫線向________凸出。(4分)
(3)c處與e處同為上升氣流,但兩者的成因不同,請簡述原因。(12分)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風帶和氣壓帶的成因、分布及對氣候的影響。解題的關鍵是由甲圖判斷此時的季節,由乙圖確定30°N附近,80°E~160°E之間的氣壓中心。第(1)題,由圖中大氣環流位置向北移確定此時為北半球夏季,洛杉磯為地中海氣候,氣候特征為炎熱干燥,倫敦盛行西南風、北京盛行東南風。第(2)題,由b氣壓帶位置判斷為副熱帶高氣壓帶,由e處的經緯度判斷為亞洲低壓(印度低壓),北半球夏季,太平洋低空為高壓,等壓面向高空凸出,亞歐大陸氣溫高,等溫線向高緯凸出。第(3)題,c處為極地南下的冷氣流和從副熱帶高氣壓帶北上的暖氣流相遇,暖氣流爬升到冷氣流之上而形成的(動力原因);e處為大陸氣溫高、空氣受熱膨脹上升而形成的(熱力原因)。
答案:(1)炎熱干燥 ② ④
(2)副熱帶高氣壓帶 亞洲低壓(印度低壓) 高空 高緯(或北)
(3)c處為副極地低氣壓帶,由從副熱帶高氣壓帶北上的暖氣流與從極地南下的冷氣流在60°N附近相遇,北上的暖氣流爬升到冷氣流之上而形成(動力原因形成);e處位于亞歐大陸上,夏季,同緯度的大陸與海洋相比,氣溫高,空氣上升形成低壓(熱力原因形成)。
14.讀下圖,回答問題。(20分)
(1)圖中A、B兩股氣流都能長驅直入,試解釋原因。(5分)
(2)簡要分析A、B兩氣流性質的成因及其對當地農牧業生產的影響。(6分)
(3)圖示地區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高,但很多大城市及特大城市市中心區白天人口集中,而夜晚卻人流稀少,人口密度甚至不及白天的十分之一,稱為名副其實的“空心城”,試分析原因。(5分)
(4)聯系圖中兩地的海上通道叫北大西洋航線,造成該航線的不安全自然因素有哪些?(4分)
解析:第(1)、(2)題,從輪廓上可判斷A為北美洲冬季來自北冰洋的寒冷氣流,B為歐洲西部來自大西洋的暖濕氣流;氣流能長驅直入與地形無阻擋關系密切。第(3)題,“空心城”是指發達國家的逆城市化現象。第(4)題,北大西洋航線位于盛行西風帶故風浪大,緯度較高則可能受到來自北冰洋浮冰影響。
答案:(1)(A為北美中部平原地區,B為西歐平原)所經地區地勢平坦,無高大地形阻擋。
(2)A氣流來自北冰洋,由較高緯度流向較低緯度,性質寒冷干燥,會給農牧業帶來凍害,但有利于減輕次年蟲害;B氣流來自大西洋副熱帶海區,由較低緯度流向較高緯度,性質溫暖濕潤,其影響下的氣候不利于谷物生長,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長。
(3)郊區環境好,人們對居住環境要求高,交通條件的改善,出現了逆城市化現象。
(4)風浪大、浮冰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