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 時] 第1課時
[復習內容] 中國古代史(1) 中華文明的起源、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
[考綱要求]
1、識記層次:
(1)了解元謀人、北京人的文化遺存。
(2)了解河姆渡遺址,半坡遺址的基本情況。
(3)知道炎帝、黃帝和堯舜禹的傳說。
(4)記住夏朝的時間、建立者。
(5)了解禪讓制到王位世襲制的演變。
(6)了解西周的分封制。
2、理解層次:通過商鞅變法的史實,認識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
[考點導學]
1、元謀人是我國境內最早人類,距今約170萬年。他們會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2、北京人距今約70~20萬年。他們能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會使用天然火,因為環境險惡和工具簡陋,過著群居生活。
大約在夏、商、周時期,閩西的居民主要是閩越族和畬族。
3、河姆渡遺址、半坡遺址的基本情況。
(1)都開始了原始農業。河姆渡的居民種植水稻,半坡居民種植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水稻和粟的國家。
(2)都有了原始畜牧業,飼養家畜,會制造陶器,半坡原始居民還會紡線、織布、制衣。
(3)都已使用磨制石器。
(4)都過著定居生活,河姆渡人居住的是干欄式房屋,半坡人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
(見書七上p8“干欄式房屋”和p9“半坡原始居民房屋復原圖”)
(5)都處于母系氏族的繁榮時期。河姆渡遺址(距今大約七千年)和半坡遺址(距今大約五六千年)分別是我國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母系氏族繁榮時期的典型代表。
4、炎帝、黃帝和堯舜禹的傳說。
炎帝和黃帝是我國古老傳說中黃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領,距今約四五千年。后來炎帝、黃帝部落結成聯盟,經過長期發展,形成了漢族的前身——華夏族。黃帝被尊稱為“人文初祖”。堯、舜、禹是繼黃帝之后在黃河流域出現的杰出部落聯盟首領。堯生活儉樸,克已愛民;舜寬厚待人,以身作則;禹治水有功。堯舜禹時期形成了一種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制度——禪讓制。
5、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
6、禪讓制到王位世襲制的演變。禹死后,啟繼承父位,成為夏朝第二代國王。從此,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公天下”變成“家天下”。
7、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周初為了鞏固統治,實行分封制。
內容: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奴隸,分給親屬、功臣等,封他們為諸侯。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納貢品和鎮守疆土,戰時帶兵作戰。
作用:西周通過分封諸侯,開發了邊遠地區,加強了統治,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
8、通過商鞅變法的史實,認識我國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變法的原因(背景):由于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廣,社會生產力得到巨大發展。戰國時期新興的地主階級為廢除奴隸主特權,發展封建經濟,鞏固地主階級專政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商鞅變法的效果最顯著。
商鞅變法的內容: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的人,可以勉除徭役;獎勵軍功,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奴隸主貴族的特權;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別官吏治理。
商鞅變法的作用:商鞅變法使秦國迅速強大,為其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戰國時期,各國先后經過變法,封建制度逐步確立起來。為以后兼并六國打下基礎。.
七上P38商鞅舌戰守舊群臣
[直擊中考]
一、選擇題
(2010·山東威海)1.小華在閱讀一本有關我國境內遠古居民生活情況的歷史書時,了解到有一群距今約三萬年的遠古人,模樣與現代人基本相同,已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并已會人工取火。你認為這群遠古人應是( )C
A.元謀人 B.北京人 C.山頂洞人 D.半坡原始居民
(2010·湖南岳陽)1.你認為下列原始人類中距離我們最為久遠的是( )A
A.元謀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2010·廣東深圳)10.火的使用是人類利用自然力的一個重大進步。迄今為止的考古證明,我國最早使用天然火的原始人類是( )B
A.元謀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2010·湖南湘潭)1.據報道,安徽發現的繁昌人距今大約有180萬年。如果這一結論確鑿的話,可以把中國已知最早人類的歷史向前推進( )A
A.10萬年 B.20萬年 C.100萬年 D.110萬年
(2010·湖南婁底)1.某外國朋友想考察我國境內最早的人類遺址,他應該去( )A
A.云南元謀 B.浙江河姆渡 C.北京周口店 D.湖南道縣
(2010·山東聊城)1.“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據考古發現,使用磨制石器、種植粟的是( )D
A.北京人 B.山頂洞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A.元謀人 B.山頂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2010·山東濱州)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過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A
A.農業生產的出現 B.火的使用 C.建造房屋 D.使用陶器
(2010·江蘇連云港)19.較早種植水稻并居住于長江流域干欄式房屋的是( )D
A.元謀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2010·廣東)1.下列最能夠體現河姆渡原始農耕文化成就的是( )B
A.粟的種植 B.水稻的種植 C.玉米的種植 D.小麥的種植
(2010·湖南衡陽)1.某歷史紀錄片《半坡原始居民》,介紹了半坡人生活的歷史信息。其中介紹錯誤的是( )A
A.生活在長江流域 B.住著半地穴式房屋 C.種植糧食作物粟 D.使用磨制石器生產
(2010·湖南永州)1.下圖中的文物圖片集中反映了某原始居民的生產和生活狀況,該原始居民應是( )B
磨制石鋤 骨制箭頭 紡輪 刻有符號的陶片
A.北京人 B.半坡人 C.元謀人 D.河姆渡人
(2010·山東菏澤)1.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最能體現該地區原始農耕文化成就的應該是( )A
A.種植粟
(2010·福建三明)1.中國臺灣某旅游團要去祭拜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他們應該去( )B
A.大禹陵 B.黃帝陵 C.秦始皇 D.孫中山陵
A.堯 B.舜 C.炎帝 D.黃帝
A.大禹治水
B.精衛填海
C.后羿射日
D.夸父逐日
(2010·貴州畢節)13.傳說4000多年以前,黃河中下游地區有三位杰出的部落首領。一位教民農耕,是農業生產的創始人,為了給人們尋找治病的草藥,“嘗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一毒”。他是( )A
A.炎帝 B.黃帝 C.蚩尤 D.大禹
(2010·江蘇蘇州)2.“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孔子周游列國”,與“諸侯”“列國”的產生相關的制度是( )C
A.禪讓制 B.世襲制 C.分封制 D.郡縣制
(2010·山東東營)1.第一屆全運會于2009年10月在山東省舉行,“和諧齊魯風,精彩全運情”等是本屆全運會的宣傳口號。那么,用齊魯代表山東應追溯于古代的什么制度?( )B
A.禪讓制 B.分封制 C.世襲制 D.郡縣制
(2010·山東濱州)2.史書記載,西周建立后“封建親戚,以蕃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這反映出西周實行的政治制度是( )C全品中考網
A.世襲制 B.郡縣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A.王都與封國都邑
B.均為封國都邑
C.王都與郡府
D.均為郡府
(2010·廣東湛江)21.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她的第一個王朝的建立者是( )D
A.秦始皇 B.齊桓公 C.啟 D.禹
(2010·山東泰安)1.“退避三舍”、“紙上談兵”等成語故事均出自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間發生的著名戰役。諸侯國出現源于西周的( )D
A.世襲制 B.奴隸制 C.禪讓制 D.分封制
(2010·福建泉州)1.制度創新是政治文明的體現。下列制度創建于西周時期的是( )A
A.分封制 B.郡縣制 C.科舉制 D.行省制度
(2010·江蘇揚州)1.“封建親戚,以藩屏周”反映的是西周時期實行的( )B
A.禪讓制 B.分封制 C.郡縣制 D.行省制
(2010·廣東東莞)1.諸侯爭霸是春秋時期的時代特征。最早“霸諸侯,一匡天下”的是( )A
A.齊恒公 B.晉文公 C.秦穆公 D.楚莊王
(2010·山西)1.戰國初期,三家分晉的卿大夫是( )B
①韓 ②趙 ③楚 ④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0·江蘇連云港)29.“對內整頓朝政,對外‘尊王攘夷’,終于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偉業。”材料中的這位歷史人物應是( )A
A.齊桓公 B.晉文公 C.宋襄公 D.楚莊王
(2010·湖南衡陽)2.“他對內整頓朝政,對外‘尊王攘夷’,終于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偉業。”這里的“他”是( )B
A.周武王 B.齊桓公 C.晉文公 D.楚莊王
(2010·內蒙古呼和浩特)1.戰國末期,使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擋秦國強大攻勢的戰役是( )D
A.城濮之戰 B.桂陵之戰 C.馬陵之戰 D.長平之戰
(2010·山東聊城)2.戰國時期社會大變革的最主要表現是( )C
A.爭霸戰爭頻繁 B.鐵器、牛耕使用 C.封建制度確立 D.諸子百家爭鳴
A.① B.② C.③ D.④
(2010·福建福州)2.戰國時期有一戶人家:老大因作戰有功獲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則被國君派往小縣為吏。據此判斷這戶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D
A.齊國 B.楚國 C.燕國 D.秦國
(2010·廣東東莞)2.戰國時期,各諸候國競相改革成為時代風潮。推動這一風潮出現的根本原因是( )A
A.鐵器的使用 B.個體小農的出現 C.百家爭鳴的影響 D.新興地主階級的推動
(2010·山東臨沂)11.2010年5月,發生在南方的洪澇災害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也引起了人們對水利工程的關注。戰國時期,泰國修建的聞名世界的防洪灌溉的水利工程是( )B
A.靈渠 B.都江堰 C.大運河 D.會通河
(2010·山東青島)2.在我國古代,人們常以“牛”、“耕”作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馬耕,字子牛;晉國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這反映了牛耕技術在當時備受人們推崇。牛耕的使用開始于( )A
A.春秋戰國時期 B.秦漢時期 C.隋唐時期 D.宋元時期
(2010·湖南岳陽)2.戰國時期的商鞅變法在秦國確立了( )B
A.禪讓制 B.土地私有制 C.王位世襲制 D.科舉制
(2010·湖北十堰)20.戰國時期是中國古代大變革時期,秦國進行了以“以法治國”為主要特征的商鞅變法,下面商鞅的言論和采取的主要措施中最能體現“以法治國”思想的是( )C全品中考網
A.建立縣制 B.鼓勵農民開墾荒地
C.“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D.“治國不一道,便國不法古”
(2010·廣東)2.在歷史課上,同學們暢所欲言,內容涉及:立木為信、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和獎勵耕戰等。據此判斷同學們所談論的是( )A
A.商鞅變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貞觀之治 D.開元盛世
二、材料分析題
(2010·湖北黃岡)28.(6分)制度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一個重要表現。閱讀下列有關我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丞相王綰等言:“諸侯初破,燕、齊、荊地遠,不為置王,毋以填之,請立諸子,唯上幸許。”廷尉李斯議曰:“周文、武所封子第同姓甚眾,然后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仇敵),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皆為郡縣,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甚足易制。天下無異議,則安寧之術也,置諸侯不便。”始皇日:“天下共苦戰斗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廷尉議是。”
——《史記·秦始皇本紀》
材料二 唐朝中央行政機構
——摘自《岳麓出版社·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
材料三 元朝疆域圖
請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了西周和秦朝各實行什么制度?(2分)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有何積極作用?(2分)
(3)材料三中反映了元朝的什么行政制度?實施的原因是什么?(2分)
28.(1))西周:分封制(1分);秦朝:郡縣制(1分);(2)唐朝:三省六部制(1分);作用:既有利于防止宰相專權,又能集思廣益,減少政策失誤。(1分)(3)元朝:行省制度(1分);原因:元朝疆域遼闊,為了加強對全國的統治(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