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嗎?其實,不止高中會存在重點班和普通班,中學也是有存在的喲。小升初之前,學校會舉行一次或多次的,難度稍微大一點的考試,目的就是為了區(qū)分出孩子的學業(yè)水平,從而對他們進行分班、分層。
這種情況不少見,有記者在北京、湖南多地發(fā)現(xiàn),國家政策禁止的義務教育階段的重點班仍在一些學校存在。這一舉措也紛紛讓各位家長感到惶恐,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分到一個好的班級,不惜下血本,為還在上小學的孩子報名各種補習班,通過提前補習復習,讓孩子順利跨過重點班的門檻。
不過,此做法也引起了不少家長的不滿。來自湖南省益陽市的一位家長說到:“這么早就把孩子分為三六九等,把一些人打上‘差生’的標簽,不利于培養(yǎng)孩子健全的人格。”我們都知道,一旦有了重點和普通的區(qū)別,就不單單,只是名義上的不同而已。學校會過多偏愛成績優(yōu)異班級,教育資源的不均衡,教學環(huán)境極端化等問題都會暴露出來。這些可不是小問題。
尋求公平教育政策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對于解決這一大問題,大家也是各抒己見。湖南師范大學教授丁家勇主張,可以分層,但是必須建立在師資力量均衡的基礎之上,要讓學生擁有自主選擇的權利。這句話道出了,問題的本質。世界上哪有什么好學生壞學生之分呢?提前劃分,對孩子的自尊心也是一種傷害。成績是劃分學生的一大標準,但不是劃分學生的唯一標準。
我們不應該通過幾場考試的偶然性結果,讓所謂的好學生扎堆,這對被劃分到差班級的學生來說,本就是不公平的。把學校的優(yōu)質師資,教學資源著重用來灌溉重點班級,而放任普通班級不管,只會讓學校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我們常把學校的老師比作園丁,園丁最滿意的作品,不是一花獨秀,而是滿園花開。
學校的任務是育人,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學生,而不只是死盯著升學率多少、優(yōu)質學生不放。要有全局意識,讓所有孩子全面發(fā)展,共享師資,才做到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