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陳老師在介紹我國某一原始人類時,提到“他們生活在距今約70-20萬年,已經會使用天然火,過著群居的生活”,此原始人類應該是( )2.韓非子在描述遠古社會自然環境時,寫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因此,僅靠個人的力量和簡陋的工具難以生存,原始人類最需要的應是( )3.某校七(3)班的同學在分組搜集以下資料:第一組:元謀人發現的過程,第二組:北京人使用火的方法,第三組:山頂洞人頭部復原的過程。由此你可判斷他們探究學習的主題是( )4.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參觀某地文化時說:“……在中華文明成熟之前,起到了稻作文明的奠基作用。”他參觀的地點應是( )5.下列考古發現,能夠證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進步的是( )6.我國歷史上,權力受制于民,最早體現在( )中。7.“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唯有我先。”這是孫中山對哪位傳說中人物的評價()。8.制作年代標尺是歷史學習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將復雜的歷史較直觀形象地展示出來。下面是一位同學在復習中國古代某一歷史時期政權更迭時制作的年代標尺,其中③處應該是( )9.《荀子》記載:西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與“立七十一國”相關的制度是( )11.相傳禹把全國分為九個州,并鑄造了象征最高權力的九個巨鼎,后來以“九鼎”比喻分量之重,“一言九鼎”由此而來。我國發現的世界最大的青銅器是( )13.任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生產,并以“尊王攘夷”為口號,最終成就霸業,成為春秋第一個霸主的是( )14.白起是戰國時期秦國的名將,號稱“人屠”,他曾經指揮過一場戰役,使得戰國時六國再也無力與秦國抗衡,為秦的統一奠定了基礎,這場戰役是( )15.生產工具是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標志之一,以下是出土于不同歷史時期生產工具的圖片,你知道我國春秋戰國時期被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領域的是哪種工具( )
16.農業是我國封建社會的立國之本,下列反映了我國農業發展史上一次革命的是( )17.作家余秋雨曾經寫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筑長城的數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經完成了一個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還為無數民眾輸送涓涓清流。”主持修筑這個“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18.在某市構建和諧社會座談會上,有幾位專家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孔子,這是基于孔子( )19.秦統一后,某商人要到廣東沿海收購農產品,他應該帶哪種貨幣才行?( )
20、與“斬木為兵,揭竿為旗”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
二、材料分析題(共2小題,21題14分,22題12分)21.制度文明是人類發展水平和人類文明的標志之一。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三: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從產生之日起,其組織機構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統的性質,其職能就具有維護、推動、發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統國家的歷史任務。——《鳳凰網》(1)材料一中實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分封制,這一制度諸侯要對周天子盡哪些義務?它起到了什么作用?(2)材料二制度的首創者是誰?圖中①空缺處應該填什么官職?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3)依據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權制度對我國歷史發展的積極作用。22.歷史上的變法與改革不同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的進步。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二: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開始變法。主要內容是: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獎勵生產;獎勵軍功;推行縣制;……后商鞅被誣陷“謀反”,慘遭“車裂”而死。他雖遭不幸,但新法仍繼續推行,秦國的國勢日益強盛。——以上材料均摘自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1)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管仲相桓公”最終實現了什么目標?(2)材料二中哪一項變法措施最有利于秦國封建制度的形成?材料二中的哪句話說明這次變法取得了成功?(3)為了更好地推行變法法令,人們都在流傳著商鞅將任命一名能干的縣令并派他到遠離國都的地區。這件事可信嗎?為什么?(4)結合所學知識說說你從這兩場改革中得到了哪些啟示?23.春秋戰國時期思想活躍。臨高某校七年級同學組織了一個歷史課本劇(片段),結合所學內容,回答下列問題。旁白:戰國時期,有一天,許多學者走到一起,對當時的社會形勢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學者1】“民為貴,君為輕”,統治者應該以“仁政”治理天下。【學者2】先生此言差矣。我們應該互相關愛,反對不義戰爭。【學者3】君主治理國家,不應空談仁義,應該進行改革,實行“法治”。【學者4】你們說的都不對,治理國家要順其自然,無為而治。(1)上述四位學者分別代表諸子百家中哪家學派思想?他們的代表人物分別是誰?(2)其中學者1所代表學派的創始人是誰?他在教育方面提出的主張是什么?(3)學習“諸子百家”思想后,該班圍繞如何治理校園內亂扔垃圾的行為進行討論,請你站在儒家思想的立場寫出一條合理化的建議。二、材料解析題(共2小題,21題14分,22題12分)
(1)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或“霸諸侯”)(4)改革要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改革推動了社會進步;改革要制定適當的策略;改革是國家富強的保證,我國應堅持改革,勇于創新等。(3分,任答兩點,言之有理即可)加強宣傳教育,讓同學們認識文明衛生習慣的重要性,從而自覺改變亂扔垃圾的習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