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是初中階段的終點,同時也意味著新的起點——高中三年。邁入高中,部分地區新高一開學會組織分班考試。新高一的同學一定要抓住開學前這一段時間,好好準備分班考試。
大部分高中,尤其是重點高中,會在新高一開學前對全體新生進行摸底考試,名為分班考試。其目的為選拔實驗班學生,并讓所有學生在入學前有緊張感,順利步入高中。一般來說,高中分班主要依據學生的中考和分班考成績,有些學校更側重于這次分班考試,完全不看中考成績。有些學校則是分班考試和中考成績各占一定的比例。也有不搞分班考試的學校,原因是覺得分班考的成績并不準確,有些能力強、有后勁的孩子篩選不出來,所以先按照中考成績分班,隨后再每隔幾次大型考試按照成績往上選拔孩子進實驗班。分班考試,本質上,相當于高中學段的第一次“擇優”考試,是學校劃分實驗班(也有叫尖刀班、火箭班、A班的)和普通班(也叫平行班或B班、C班)的一項標準。這就意味著,很多學校的分班考試內容并不等同于中考,內容上可能會更偏向于檢查學生功底與快速接受知識的能力:所出題目難度較大,知識點涉及廣泛,題目風格與中考截然不同,且每年都有或多或少的變化。
1.帶來壓力,對于剛剛結束中考的孩子們,特別是在中考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的孩子,無論是學業還是心態上都會呈放松的狀態,那么可能會有“假期綜合癥”,也可能因為“懶散”丟掉自己本身的優勢,而開學即考試,可以帶來一定的學習壓力,是學校為了保證學生狀態的一種手段。2.“分班考”其實是老師對學生的初印象,老師通過成績對學生有了初步了解,這也是后期老師因材施教的劃分標準。3.最后,一個學校好不好,不管是公辦還是民辦,生源質量帶來的優勢通常是提高“升學率”最大的優勢;我們口中所謂的“好學校”,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擁有好生源,再加上優質的教育資源(師資、教學硬件等)的優勢,“好學校”就越來越好。那么學校自然而然會“優中選優”,選出“實驗班”,最好的資源將傾向他們。這也就是:為什么大家這么重視“分班考”。考試結果直接與新高一分班掛鉤,決定學生能否進入“實驗班”,能否獲得更好的師資和教育資源,對于高中3年的整體學習都存在極大的影響。因為實驗班、尖刀班、火箭班、A班的高考成績擺在那里。在一些高中的實驗班,高考一本上線率幾乎達到100%,能在實驗班的孩子,基本就等于拿著重點大學的敲門磚。一些高中實驗班和平行班各分幾個班,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的做法,比較統一的是2-4個實驗班,其余是平行分班。有些高中實行一年一次的流動分班,對重點班實行動態管理,通過段考、期末考的成績,原來重點班的最后幾名和普通班的前幾名將換班。來進行平衡和確保一定程度上的公平。1、快,有很多高中的實驗班課程會快于普通班次。就一節課而言,實驗班老師講解知識點的時間會短于普通班,大量時間用來做題或者班內交流討論,而且某些比較簡單的版塊,實驗班會通過同學內部交流的方式自主學習。2、難,難主要體現在作業上,實驗班的作業往往會更難。而課內,對于同一塊知識,老師也會適當的拓展內容。進入實驗班意味著更好的學習氛圍,還有更靈活的學習方式。作業中不會反復練習過于基礎的東西,每道題目都是新鮮的,而且和同學們討論交流來解決難題本來就是一種享受。3、壓力,每次考試結束,都意味著一些其實很優秀的孩子在班里排名靠后,對于一部分同學,這可以激發體內無窮的戰斗力,但對于大部分同學來說,會影響在今后學習生活中的自信。4、累,進入實驗班,作業不一定會多,但是自學的步驟會多很多,而且要更加頻繁地思考總結,為了不至于被“學神”落的太多,還要付出很多。凡事都有兩面性,進入實驗班不一定意味著就是美好,要結合自己實際的基礎等因素。如果自己抗壓性和主動性不夠,選擇重點中學的普通班也很不錯!
對于孩子來說,這是一次絕佳的“機會”,新階段的第一次考試,如果是一次理想的開端,就可以給孩子樹立信心,讓孩子有了努力的方向,從內心上對學習有興趣,更愿意投入,從而進入良性循環!分班考作為進入高中的第一次檢測,老師們也會比較關注。考取好的成績,老師也會更加注意孩子。高中之所以比初中緊張很多,除了因為高考越來越近,也因為課業繁重,老師照顧孩子的精力有限,如果初印象很好,可能會擁有更多的照顧。學校可能也會對校內成績比較優秀的孩子,在課余時間給孩子們“加餐”,在正常學習的基礎上提升拓展拔高,有利于學有余力的孩子更好的提升自身能力,所以未雨綢繆是絕對有必要的。甚至說一些重點高中的“重點班”,會擁有更多參賽的機會,或者說報送的機會。為孩子多面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重點班意味著整個班都是“學神”“學霸”,無論是多努力的孩子,都可能有松懈的瞬間,一個非常緊張且競爭激烈的學習環境,是良好的外部環境,當周圍的人都在努力,孩子也會堅持下去。高中時期也是孩子成長的重要時段,如果這個時期孩子周圍的同學和朋友都是積極向上努力的學霸,也是互相成就優秀的過程!
“分班考”考試科目根據學校選拔目的的不同而異,考試難度較大,考試范圍不定,一般對外說法考察內容都為初中知識。試卷一般都不外泄,市面上很少能見到“真題”。那么“分班考”到底考什么?第一類,考前先講課,考察內容包括初中知識與高中知識。重點高中一般采取這樣的模式,因為他們的學生基礎都比較好,接受能力快。如在北京人大附中、清華附中采取先授課再考試的形式,在考試中涉及高中知識,難度較大,接近競賽難度。一些題目的復雜度接近高中考題。第二類,僅考察初中知識,題目綜合性強。普通高中多數學校屬于第二類。學校考試以初中知識和中考難度為基準,題量會較大。分班考試在題型上分為單項選擇、完形填空、閱讀理解、寫作、聽力,其中寫作與聽力為個別學校的考察內容。英語考試普遍體現考察范圍廣、考試題量大、考察詞匯量大、題目難度高等特點,對學生的英語實力與課外積累有較高的要求。物理和化學在初中只是基礎學習,但是上了高中后,就變成了重要學科,且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是重難學科。所以不少學校考察會側重初中及初高中銜接的知識點,難度較大,接近競賽難度。但是也要看所在地區,如果中考理化占比較少,可能也有學校并不考察這兩個科目。
1.每天堅持學習,加深初中或鞏固高中,不要失去對題的感覺;
2.聯系師兄師姐,翻閱學校資料,詢問查找去年考試方向;
3.分科目對所考查知識做系統復習,適當拓展知識,堅持不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