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本站原創(chuàng) 錄入人員: 郝相蓮 時間: 2010-01-18 [ 大 中 小 ] [ 打印 ] [ 關(guān)閉 ] [ 收藏 ]
河口堤防的演變
河口河道頻繁變遷,人民為求自保,沿河修筑堤防,新流路形成后,原有的堤防隨之廢棄,在新流路兩岸興建新的堤防,因此河口地區(qū)(以寧海為頂點的近代黃河三角洲)新舊堤防縱橫交錯,此廢彼興,不僅堤多,且名稱各異。現(xiàn)詳述如下。
河口堤防,清朝、民國稱民堰,解放后稱民壩。至60年代末,河口地區(qū)社會經(jīng)濟蓬勃發(fā)展,為保護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新修之堤均冠以名稱,并加強了防守與管理。
清咸豐五年(1855年)黃河奪大清河入海后,河口地區(qū)百姓為保護田廬鹽池于同治六年(1867年)“隨宜筑堰自保①”,北岸(左)自老董經(jīng)鹽窩至汀河鐵門關(guān);南岸(右)自紀(jì)馮經(jīng)十六戶、南嶺、陳莊至大牡蠣嘴。光緒十五年(1889年)韓家垣子決口,河流向東至毛絲坨入海,巡撫張曜以其地距海較近,奏請勿堵,于兩岸各筑堤30里,束水中行為入海之流路②。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五月利津北嶺子、西灘民堰漫決改由絲網(wǎng)口入海。自薄家莊至北嶺子修筑新堤計420丈,截斷舊河,南堤改為新河北堤;南堤從十六戶以下至絲網(wǎng)口(今宋坨子)以上之二道嶺止長7000丈③。光緒三十年(1904年)利津薄家莊決口,改道自老鴰嘴入海。次年修新堤,南岸自薄家莊東七龍河至大牡蠣灘長26里;北岸自西鹽窩護莊堤至沾化后馬場,長13里④。民國十五年(1926年)在呂家洼(八里莊以北)決口,流向東北由現(xiàn)刁口河入海。至民國17年南岸自寧海至八里莊修民堰21.5里;北岸自西鹽窩至沾化張家屋子修民堰23.3里。民國18年(1929年)紀(jì)家莊盜決,河水經(jīng)宋春榮溝、青坨子兩處入海。當(dāng)年北岸接修老董至南嶺子堤8余里。民國22年(1933年)國民黨軍隊修筑尾閭堤,南岸自紀(jì)馮至民豐30里;北岸自七里河至永安鎮(zhèn)80里。民國23年(1934年)由合龍?zhí)帲ìF(xiàn)李家呈子)決口改道由宋春榮溝、甜水溝、神仙溝分三股入海。
人民治黃伊始,預(yù)測黃河歸故⑤仍走1934年入海之河道,遂以漁洼為頂點修復(fù)河口堤防,新修民壩36.1公里。其中:北岸自四段至一千二長6.4公里,四段至彎子長15.3公里;南岸自漁洼至四合村長14.4公里。1950年北岸民壩自一千二接修至小沙長15.86公里。1952~1957年第一次大修堤期間,1953年在小口子裁彎,河口改走神仙溝入海,除對原有民壩加高幫寬外,南岸新修四合村至付合村民壩長10.5公里。1964年1月河口改走刁口河入海,1965年四段至彎子民壩自老爺廟、六合兩次改線至羊欄溝子延長5.15公里,使四段至羊欄溝子民壩達20.4公里。1968年為人工改道清水溝入海作準(zhǔn)備,對河口堤進行了大整修:1、漁洼至21戶民壩長2.74公里,改為臨黃堤標(biāo)準(zhǔn);2、自21戶起至付合村進行加幫、自付合村至防潮堤接長,并改稱南大堤,長達25.88公里;3、新修南防洪堤(下段初稱生產(chǎn)堤)長29.90公里。在續(xù)走刁口河期間,為保護孤島油田的安全,1971年自防洪堤4+128處新修東大堤長21.95公里;1974年又新修北大堤即東大堤以東部分長19.58公里。1976年5月河口人工改走清水溝入海后,進一步完整了河口堤防:一是新修北大堤自四段至羅家屋子垂直河道與北大堤下部相接長16.24公里,使北大堤連為整體長35.82公里;二是對南防洪堤進行加幫補殘,1977年為有利于防守,局部退修,使防洪堤順直縮短為27.8公里,新堤防也稱為退修防洪堤。根據(jù)1988年兩部(水利部、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河口現(xiàn)場辦公會議和1989年制定的《黃河入海流路規(guī)劃》精神,為延長現(xiàn)河道使用年限,保護河口油田的開發(fā),可采取延長北大堤、南防洪堤的方案,遂于1991年自北大堤30+200開始,沿原6號路新修堤14.385公里與孤東圍堤相接(樁號止于44+585),使北大堤由35.82公里增加到50.2公里(包括30+200以下舊堤5.62公里)。1996年經(jīng)原國家計委批復(fù)實施了入海流路治理一期工程,對南防洪堤進行了加高幫寬并和接長10公里。
目前河口現(xiàn)有堤防5條,總長148.79公里,其中擔(dān)負(fù)防洪任務(wù)的北大堤44.585公里,南防洪堤37.8公里;管理的預(yù)備堤防有:四段至羊欄溝子民壩、東大堤(北大堤以北長14.5公里)、北大堤(接修處以下舊堤5.62公里)、南大堤,計長66.4公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